桐城名人錄——惜抱先生姚鼐

在桐城中學校園內的一角,有著一株235年曆史的銀杏樹,這顆銀杏樹就是當年的桐城派三祖之一——惜抱先生姚鼐親手種下的惜抱軒銀杏樹。

桐城名人錄——惜抱先生姚鼐

惜抱軒銀杏樹

姚鼐(nài)(1731-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派三祖”。

桐城名人錄——惜抱先生姚鼐

姚鼐

清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二十日,,桐城南門姚家樹德堂內,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整個樹德堂裡喜氣洋洋,連街坊們也紛紛前來道賀,這個嬰兒便是後來的惜抱先生姚鼐。桐城姚氏是當地有名的世家大族,書香門第,人丁一直很興旺,姚家人只是慶賀家族又多一位讀書人,卻想不到姚鼐的成就將這閥閱門庭又光大了一重。

姚鼐文宗方苞,師承劉大櫆,與劉大櫆亦師亦友。他在方苞重義理、劉大櫆長於辭章的基礎上,提出了 “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的主張,強調“文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在理論上發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論,是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劉大櫆去世後,文宗方苞,師承劉大櫆的姚鼐毫無疑義的成為了桐城派的核心。為了確立桐城派散文史的“正宗”地位,體現自己的文學主張,姚鼐耗盡心血編纂了《古文辭類纂》。該書共75卷,是古文辭賦選本。姚鼐將文章按其應用分為十三類: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由於姚鼐推崇古文,該書收錄的作品以戰國策、兩漢散文、唐宋八大家,以及歸有光、方苞、劉大櫆等為主。

而為了能更好的推廣桐城派的文學主張,姚鼐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辭去官職,開始了他四十餘年的講學生涯。先後主講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其弟子遍及南方各省,門下弟子有很多成為了桐城派的著名作家,比較有名的有姚門“四大弟子”梅曾亮、管同、方東樹、姚瑩,以及劉開等,他們的出現使桐城派聲勢更高,以致有很多籍貫不是桐城的作家也自認為桐城派,桐城派也因此成為清代文壇主流。

桐城名人錄——惜抱先生姚鼐

姚鼐書畫

嘉慶十五年(1815)九月十三日(10月15日),姚鼐卒於南京鐘山書院,享年85歲。後歸葬於桐城楊樹灣。而此時由於姚鼐的努力,桐城派在古文上的地位已無可撼動。道光咸豐年間,桐城派在曾國藩及曾門弟子手中又發展起來,一直延續到嚴復、林紓和新文學的誕生。

姚鼐文學著作頗豐,其中的《登泰山記》還入選了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清史稿·文苑·姚鼐傳》記載到“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於道德,而探源於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詞近於方,理深於劉”,被後人盛譽為“中國古文第一人”、“中國古文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