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曾國藩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雖然曾國藩做到如此成就,在軍事上,他創辦的湘軍威震天下,軍紀嚴明,後人有“天下無湘不成軍”之說,在文學上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湘鄉派”,在處事交友上,他更是很有見地,曾寫有格言十二首,影響後人無數,無論在軍事、政治、為人處世還有書法上,他都頗有建樹,被稱為“千古完人”,但還是有人經常說他是一個笨人。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曾國藩小時候學習十分刻苦,卻並不是那種聰明類型的孩子,有一天他在家裡背誦一篇古文,一個竊賊溜了進來,躲在了房樑上,打算等小孩背完課文睡覺以後行竊,沒想到等了很長時間,曾國藩還是沒有能夠把課文背會,一遍一遍地背誦,以至於連房樑上的竊賊聽都聽會背誦了,最後竊賊實在忍不了了,跳出來把文章從頭到尾背誦了一遍,說曾國藩“這水平還能讀書”,然後揚長而去。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這位竊賊是誰我們已經不知道了,也沒有人關心,但是曾國藩卻通過自己後天不斷的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成為一代名臣、東南之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後人所敬仰。曾國藩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他的書法也十分可觀,只是他在其它方面太過於突出,其書法成就被別的光芒所掩蓋。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在書法上,曾國藩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在清代末年舉國學習碑學,就連當時主流的書法名家都在批評“帖學”書法,推崇“碑學”書法的時候,曾國藩很早就提出了碑帖相互融合的理念,他的觀點無疑是十分理性的,在當時看來也是十分前衛的,能夠不被時代風氣所左右,這也是他的過人之處。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除了在碑帖書法相互融合的先進觀點,於書法的細節,比如執筆方法、執筆高低、字體結構、書法用筆等方面,曾國藩同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曾國藩十分強調書法的結構和用筆,認為書法“大抵只有結構和用筆兩端”,對於用筆,曾國藩認為沒到轉折處就需要“換筆”。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我理解的曾國藩的“換筆”其實就是調整筆鋒的意思,意思是每當到用筆轉折處,需不斷的調整筆鋒,在毛筆不離開宣紙的情況下,讓毛筆始終保持中鋒狀態,比直接轉筆寫出來的筆畫效果更加有靈性,同時還不用把毛筆直接完全提起,避免了阻斷書寫的連貫性。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這其實是很難控制的,需要長期的書寫訓練,我們現在很多書法初學者為了能夠更好的書寫,換筆時直接把毛筆完全提起來,這樣很明顯就降低了書寫的難度,它的缺點就是很難。關於書法的“換筆”曾國藩曾經在一封家書中描述道: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古人每筆中間,必有一換如繩索然,第一股在上,一換則第二股在上,再換則第三股在上也,筆尖之著紙者,僅少許耳,此少許者,吾當作四方鐵和用,起處東方在左,西方向右,一換則東方向右矣,筆尖無所謂方也,我心常覺其方,一換而東,再換而北,三換而西,則筆尖四面有鋒,不僅一面相向矣。”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在字體的結構上,曾國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認為書寫書法作品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字體結構能夠“胸有成竹”,腦海中要有書法字體具體的樣子,這個是創作成敗的關鍵,如何做到成竹在胸,曾國藩也有很好的方法和經驗,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摹寫書法字帖,用半透明的油紙覆蓋在書法字帖上進行描紅,時間長了,定可以取得很快的進步。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學結體,須用油紙摹古帖。……每日用油紙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過數月,間架與古人逼肖而不自覺。”(《家書:咸豐九年三月初三日諭紀澤》)還說:“用油紙摹字,若常常為之,間架必大進。”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雖然曾國藩並不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但他卻有著自己治學和為人處世的方法論,並且一直踐行下去,他曾說自己“看、讀、寫、作”在“寫”也就是“書法”上用功最少,但作為一名士大夫,他對翰墨書法也有著很深的情節,受其父親影響從小便勤奮練字,即使後來做官,對於書法也是十分用心,對於下屬呈上來的文件全部使用楷書批覆,他留下來的書稿也有上千萬字之多,於書法也是用功很深了。

他的楷書,精氣神十足,不愧為“千古完人”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幅書法作品,是曾國藩楷書《百字銘》,這幅楷書作品整體以顏體和柳體為基調,在顏柳之間,用筆紮實,結構平穩,精氣神十足,可見曾國藩書法之功力,不愧為“千古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