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鍛造潮州“精氣神”

●達海軍

鳳凰山上,新茶飄香;韓江岸邊,木棉怒放。生產車間,機器繁忙;建設工地,轟鳴響亮。

越冬迎春,潮州的春天回來了。

回望幾個月前,歷史彷彿在2019年年末開了個小差,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迅疾掀起讓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告急的風暴。

疫情雖洶洶,國人更雄雄。作為省際城市、沿海城市、旅遊城市的潮州,堅決按照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快速反應,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因勢而動打好防控戰“疫”,全力以赴守好廣東“東大門”,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這是一次潮州態度和疫情的較量。

這是一次潮州方法和疫情的鬥爭。

這是一次潮州大愛和疫情的比拼。

這是一次潮州擔當和疫情的角力。

疫情雖然帶來千斤重擔和萬種危險,但也仿若磨刀石和大熔爐,淬鍊著潮州幹部的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進一步推動潮州再掀新變化的“精氣神”。

春天裡的潮州,正堅定著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信心和決心,篤定心志,奮勇前進,全力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秉綱目自張 執本末自從

舉凡重要工作,皆須有綱可遵,有本可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這個“綱”就是嚴密做好防控,這個“本”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潮州堅持“秉綱執本”,嚴格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做到思想上同頻共振、行動上快速反應、策略上因勢而動、辦法上嚴防嚴守、力量上全面動員,以最強力量最嚴措施全力應戰。

潮州先後召開各類會議60多場次部署戰“疫”工作。在未出現確診病例時,提出“一手強防控、一手強防治,強防控為強防治贏得時間和空間,強防治為保底線提供堅強保障”的思路,要求幹部群眾做到防止懈怠厭戰心理、防止盲目樂觀和麻痺僥倖心理、防止各自為戰和單打獨鬥、防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防止穿底風險“五個防止”。在1月31日出現首例輸入性確診病例後,迅速調整為強力防控、強力防治和強力防擴散“三個防”。2月3日起,調整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齊抓”,對復工復產提出要聚焦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聚焦企業主體責任、聚焦員工思想動態、聚焦安全生產工作、聚焦企業重點難點問題“五個聚焦”,在信心、耐心、細心、恆心上下功夫,全力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2月24日,進一步明確各縣區為“低風險地區”,實施針對性、差異化措施,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3月19日後,結合境外疫情擴散蔓延情況,提出“外築堅強防線、內抓復產達能”,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復。

潮州是這樣部署的,更是這樣行動的。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深入該市所轄的一縣三區及中心醫院、疾控中心和基層衛生站等衛生系統,潮汕高鐵站、甬莞高速閩粵交界和瀋海高速饒平出入口等交通檢查點,供電局、凱普公司和大潤發超市等防控保障企業,雄盛、綠輝、三環、松發和名瑞等企業、合作社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落實情況,以及連線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慰問城管環衛、交警、消防等堅守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等。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堅持舉綱執本,為潮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打下了紮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危中善尋機 壓力變動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是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路上突如其來的危機大考。

有1300多年陶瓷生產歷史的楓溪區,今年遇到的挑戰可謂前所未有。楓溪區工科信局調查發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抽查的61家規上企業中有半數被外國客戶取消訂單,金額超1600萬美元。用工荒、訂單取消、銷售不暢、物流不暢……在短短一個多月內,楓溪區的企業經歷了從“有單無工可做”到“無單有工難復”的多重危機。

面對危機,楓溪區選擇正面應戰,在技術改造升級、線上銷售、國內市場拓展等方面全面發力,傳統制造業在疫情的挑戰下反而加速開啟了轉型升級之路。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係生計。

潮州傳統特色支柱產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返崗潮對疫情防控工作是一波新的考驗。對此,潮州堅持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分類施策、嚴密防範、強力扶持,科學有序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尤值一提的是,堅定推進智能化應用轉型升級,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搶抓時機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批“數字車間”“智慧工廠”的機器人動了起來,“工業智能化生產”模式,在復工復產中大顯身手。

正是來自疫情的重重壓力,進一步促使潮州拿出真招硬招實招,補短板強弱項,做好“鞏固、恢復、完善、深化”四篇文章,深入挖掘新的增長點,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支撐。李雅林多次強調,要敏銳捕捉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等發展機遇,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把握疫情結束後旅遊、消費、投資等需求反彈的機會,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危中尋機,錘鍊了潮州不懼風雨、迎難而上的信心決心,能夠更加沉著冷靜,客觀、全面、辯證、積極看待形勢,在大局大勢中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

大戰有大愛 使命暖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這個狡猾的“敵人”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愛心賦能,守望相助,方能安全。

在出現首例輸入性確診病例後,潮州按照“加強特護、全力救治”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實施救治,為病例提供全天候、“1對1”醫院護工和心理疏導服務,全方位加強人文關懷。

無怪乎患者出院時淚灑現場,特意向潮州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鞠躬致謝,“醫務人員對我們非常好,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同時還特地向潮州市民鞠躬致歉。

大戰面前有大愛。在祖國最需要、同胞最需要的時候,潮州市援鄂醫療隊15名醫護人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肩負著市委、市政府和270多萬潮州人民的重託,毅然決然,“逆行”千里,踏上了馳援湖北荊州的征程。在忘我奮戰的38個日日夜夜,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戰鬥,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奉獻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的英雄讚歌,把潮州人民的大愛留在了湖北、留在了荊州。

在復產的戰場上,受疫情影響,潮州全市滯銷潮州柑約3萬噸,但在各地愛心人士和企業的助力下,最終幫助果農化解了滯銷的難題,寫下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佳話。

事實上,在潮州,不僅有在一線與病毒作鬥爭的醫護人員,也有更多為一線人員提供後勤保障的群眾、志願者,還有海內外慷慨捐資捐物相助的潮人潮商。在緊張的戰“疫”大戰中,潮州得到了各種“花式”助力,每天都在上演著守望相助的故事。

大道無形,大愛無聲。在潮州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愛成了最鮮明也最厚重的底色。

戰“疫”即戰場 戰場練戰士

黨旗指向哪,黨員去往哪。

大年三十,疾控人員吳培標接到流調任務後馬上奔赴現場,在辦公室吃了一碗方便麵“年夜飯”;女警張桂冰主動請纓堅守潮漳高速意溪收費站檢疫檢查卡點;藏龍村黨總支書記黃麗雪與支部黨員們從正月初一開始頻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確保取消民俗活動……

在阻擊疫情的前期,整治環境衛生、採購防控物資、排查相關人員、做好隔離預案……從機關到社區(村),從學校、科研機構到企業、社會組織,潮州全市的黨員們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4000多個基層黨組織成為一個個“戰鬥堡壘”,12萬餘黨員緊跟黨的步伐,忙而不亂,各司其職。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潮州市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實行“雙線作戰”。市、縣、鎮三級共580名領導幹部直接聯繫1500多家重點企業,365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3049名非公企業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當好群眾“主心骨”。到3月底,潮州市的重大項目、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均達100%。

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當成錘鍊領導幹部的戰場和契機,潮州市將根據行業特點,將先進事例記入業績檔案,作為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評優評先、表彰獎勵、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營造重實績、重擔當的選人用人導向。

事實上,李雅林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鬥爭精神,強化責任擔當,推動幹部敢抓敢管、主動作為、自我加壓,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把該完成的事業幹好幹快乾出成效,促進經濟加快回穩向好,推動潮州再掀新變化。

堅持大門小門一起守、生產防疫一起抓、輸入反彈一起防、山頭路口一起盯的潮州,將以紮紮實實的工作成效,向中央、向省委、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潮州精神”“潮州力量”“潮州擔當”的強勁樂章已經在這個春天奏響。

出 品:中共潮州市委辦公室 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

南方日報地方新聞部

監 制:賴建華 王文森 嚴 亮

策 劃:達海軍 吳 煒 陳 榆

版式統籌:張 芬 題圖攝影:莊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