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眾多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等待知音的欣賞。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第1副:到處雲山到處佛;當坊土地當坊靈。

這個對聯出自兩位清代才子之手。大家都知道,清代揚州所謂揚州八怪,分別是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當時揚州有一個靈土地廟,凡是喪殯隊伍要出城,都會經過這個廟。而廟裡的和尚也全靠這種路祭,來作為一年的營生。

這個土地廟貼著金農和鄭板橋的集句聯,上聯出自金農之手,下聯出自鄭板橋之手。這個對聯符合土地廟的情境,又點出了“靈土地廟”的名字。上聯更有一種禪味無邊的味道,下聯則有一種一方水土管一方人的妙味,真是令人回味無窮。順便提一下,佛在古代是仄聲字,所以這個對聯的平仄是沒有問題的。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第2副:四百八十寺,過眼成墟,幸嵐影波光,猶有天然好圖畫;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處最清涼。

這個對聯是南京清涼寺的對聯,作者是清代人薛慰農。古清涼寺始建於南唐時期,後經戰火毀壞,如今只重建了一個大殿。這個對聯的上聯化用了杜牧的名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廓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上聯的意思是說,清涼寺已然成為廢墟,但是在南京的好風光中依然算是一副好圖畫。下聯則巧妙將“清涼寺”的名字嵌入,將清涼兩個字的禪理揭示出來,給人一種禪味悠悠的感覺。整個對聯用詞文雅,文采飛揚,相當不俗。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第3副:掃開嶺上雲,手攜鐵板銅瑟,滾滾唱大江東去;看透波心月,悟道是空即色,明明證我佛西來。

這個對聯是寫樂山凌雲寺的。樂山大佛天下聞名,而凌雲寺乃是在樂山大佛附近,所以又稱大佛寺。據說當年四川才子蘇東坡曾經在凌雲寺讀書,所以上聯寫的就是蘇東坡和凌雲寺的一段淵源。所謂“大江東去”指的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而所謂“鐵板銅瑟”則是出自俞文豹《吹劍續錄》的一段典故,藉以說明蘇東坡的文學風格:“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下聯則主要圍繞凌雲寺這個佛門之地展開,頗有禪機。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第4副:慕朱家郭解為人,交遍寰區,太史特開遊俠傳;抱黃初建安之慟,力匡王室,英雄偏具聖賢心。

這個對聯背後也有一段韻事。據說古代有一群盜賊,他們勢力頗大,居然公然請了戲班子來演戲。而這個對聯是貼在戲臺上的,為了替這些盜賊貼金,倒是花了不少心思。

上聯是從《史記》出發,說太史公司馬遷寫遊俠列傳,為朱家、郭解這些大俠立傳。下聯則是從三國典故出發,說曹操曾經是盜墓賊,但是他匡扶漢室,對於天下是有功的:“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整個對聯巧妙挑選典故,比較符合眼前情境,令人會心一笑。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第5副:功名事業文章,他生未卜;嬉笑悲歌怒罵,到此皆休。

這個對聯是一個自輓聯,作者是清代學者鮑桂星。鮑桂星師從姚鼐,曾經擔任翰林學士,聞名享譽一時。在臨終之時,鮑桂星為自己寫下了這個輓聯 ,算是蓋棺定論。李商隱名句有:“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而這個輓聯顯然借鑑了這個名句。

這個輓聯頗有自負之意,所謂“功名事業文章”,今生皆有所得,所以不必管他生。而“嬉笑悲歌怒罵”,乃是一股子書生意氣,讀來令人感慨,令人刮目相看。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對聯,多年後讀來文采飛揚,忍不住為之叫好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