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知:鴉片戰爭前,清朝對外部世界並非一無所知

顛覆你的認知:鴉片戰爭前,清朝對外部世界並非一無所知

19世紀廣州對外貿易街

提到鴉片戰爭,國人無不對喪權辱國的天朝恨之入骨,對它的指控也是罄竹難書。其中一條,說清朝閉關鎖國,對外界一無所知,這是導致它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老唐也基本贊同,必竟與同時期西歐國家相比, 清朝在對外開放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但正如老唐一貫主張的,“歷史事實是由多個側面構成的”,今天,老唐就帶您瞭解一下歷史的另一側面:

一、說清朝“閉關鎖國”實有不妥。雖然在清初20年,為對付臺灣鄭氏集團,採取真正意義的“閉關”政策外,至鴉片戰爭前的大部分時間實行的都是“限關”政策,即並不全部閉關,而是僅開放廣州一地對外通商,歷史上稱“一口通商”時期。當時,廣州的貿易地位絕對是世界級的,別的不說,就看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對廣州貿易的重視程度就可掂量出其份量了吧。近年,一些主流歷史學家也開始反思,認為說清朝“閉關鎖國”與事實不符。

顛覆你的認知:鴉片戰爭前,清朝對外部世界並非一無所知

二、清朝有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第一,廣州。廣州作為各國商賈雲集之地,必然也是物流、信息交匯之地。雖說清朝官員們自命不凡,不與洋商直接接觸,但總得對涉外事務進行管理吧,旣然要管理,就需要了解。清廷針對來華外商制定了大量清規戒律,不允許這,不允許那,都是禁止性條款,但從另方面也反映出,清朝官方對來華外國人的瞭解還是蠻精細的嘛!第二,澳門。自明末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澳門就成為外國人雜居之所。但大家要清楚一個事實 ,直至鴉片戰爭前,澳門一直處在清廷的有效管轄之下,香山縣丞常駐澳門,後又專設澳門同知一職,專責澳門相關事務。康熙時期曾派欽差大臣杜臻巡視澳門,兩廣總督也不定期巡視澳門,林則徐廣東禁菸期間 ,也專程來澳門視察過。可見,澳門儼然是清朝瞭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啊。

三、疑問:為什麼鴉片戰爭期間,好像清朝對英軍一無所知,而英軍對天朝反而瞭如指掌?首先 ,清朝一直關注的是涉外貿易的情況,至於說英軍軍事情況如何,確實很少關注。但也並非一無所知,因為英國軍艦常常伴護商船來華,擦槍走火事件時有發生,英國“船堅炮利”早有耳聞目睹。可問題是,知道了又能怎樣?照樣打不過啊!再者,英國人對當時中國的瞭解也少的可憐。1793年,英國官方才第一次與中方接觸,1816年,第二次。兩次短暫接觸能瞭解多少呢?但這並不重要,它只要籠統知道,中國落後不堪一擊就足夠了!

最後,老唐要說的是,對歷史問題,不要人云亦云,應細細品味,趣味盡在其中!

顛覆你的認知:鴉片戰爭前,清朝對外部世界並非一無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