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那年,他面臨人生最艱難的考驗!他說:我是孫權

《三國》故事的說書人,以及貫串史事與民間傳說而寫成小說的羅貫中對蜀漢的偏袒實在是過了分。……痛貶曹操,那也罷了;連東吳人物也一併貶低……我甚至想過要寫一部以東吳為主體的《三國演義》,主角自然是周瑜和陸遜、陸抗,次主角是孫策、孫權、顧雍以及美人大喬、小喬……陸遜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負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對他欽佩之極。

——《金庸與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對話錄》

我想寫的是一個風雲的時代,一群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們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與追求,我試圖通過史料深入他們的內心,而不是斷章取義、隨意調侃與無原則地吹捧。《東吳》書中一干人物,包括孫權、陸遜、張昭在內都並不完美,然而他們的悲、喜、嗔、怒都很真實且極富個性,這正是我心目中的真三國。

——本書作者司馬路

27歲那年,他面臨人生最艱難的考驗!他說:我是孫權

建安十三年,孫權二十七歲,聖人有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以孔聖人的標準來看,孫權尚未而立,還處在心智不成熟、需在社會實踐的大風大浪中多多歷練的年紀。

然而,本朝禮俗:男子二十歲束髮而冠,女子十五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孫權二十七歲,已經成年。更重要的是:二十七歲的孔子還在為自己的前途奔波,而二十七歲的孫權已經成為江東六郡之主,無需等待三十歲的到來,孫權已經事業有成,儘管這事業並不完全是他的努力所得,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他有一個好父親加上一個好哥哥。

孫權的運氣實在很好,曹操有一個好父親曹嵩,在曹操最初的仕途經歷中,若非父親的庇護,曹操其實很難從險惡的官場脫身,譬如說他曾經處死皇帝最寵愛的宦官蹇碩的叔父,又冒失地上書為企圖誅殺宦官而被殺的前太傅陳蕃等喊冤,如果不是老爹多方掩護,曹操說不定早就死在了帝都洛陽的牢獄中。

27歲那年,他面臨人生最艱難的考驗!他說:我是孫權

三分天下的梟雄之中,劉備幾乎是一無所有,他的父親據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可是在大漢帝國的邊城涿郡,連個一官半職都混不上。劉備甚至都記不清楚他長得什麼樣子,因為他很早便去世了。而孫權不但有一個好父親孫堅,還有一個好哥哥孫策,為他打下江東六郡的大好河山,然後拱手送到他的懷裡。這樣的好事攤到誰的頭上,都足以令人羨慕到極致。

然而好事一古腦兒都砸到你的頭上,有時也會成為一樁莫大的煩惱。父兄高大的身影遮蔽之下,孫權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這絕非孫權在自尋煩惱,亂世之中,唯強者馬首是瞻。依靠父兄力量得到江東的孫權,難免遭到群雄的懷疑與小覷,這種懷疑與小覷,甚至潛伏在江東的內部,或許就在孫權的身邊。

曹操的書信便是一個證明,他在信中說道:“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曹操帶兵打仗在行,寫文章也是把好手。這書信寫得甚妙,劉琮是劉表的兒子,也是個憑藉老父親的家底上位的公子哥,在曹操看來,劉琮與孫權是一類人,如今他率領大軍南下,劉琮已經束手投降,孫權也該如此!所以曹操把這一仗比作打獵,從容隨意、不費吹灰之力。

27歲那年,他面臨人生最艱難的考驗!他說:我是孫權

孫權把書信給張昭和其他部屬們翻看,張昭們都說該降。孫權不語,他知道張昭們嘴上不說,心裡卻在想什麼。

“若是破虜將軍(孫堅)或是討逆將軍(孫策)在,江東或許可以與曹操一決勝負,但是眼下這一位,還是投降比較切合實際!”

孫權不想責怪張昭,人們似乎都這麼認為,甚至孫權自己有時也會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這塊料。畢竟他只有二十七歲,接管江東也不過只有八個年頭而已!回想起往事,孫仲謀不覺有一種恍然若夢的感覺:

十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