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卧龙(1)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中国人的民族图腾,他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经过近两千年的变化,诸葛亮的形象已经变成鲁迅笔下:“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怪物。但是几乎没有人把诸葛亮当成三国时代第一位权臣和三国历史上第一个执刀人。而且诸葛亮的权力相当大,大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章武三年春(公元223年),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也就是说,如果刘禅这个皇帝诸葛亮看的不顺眼,你可以自己再选一个(不是取而代之的意思!后面还会具体说)。公开用遗嘱的形式赋予一个大臣废立皇帝的权力,这是把蜀国的刀真真切切的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他这个执刀人能不厉害吗?

那么为什么刘备会如此信任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能够当得起这样一个执刀人而不威胁刘禅的统治。这必须从诸葛亮这个人说起。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诸葛亮是卧龙。卧龙很孤独。

诸葛亮的家族在东汉末年的琅琊郡也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诸葛丰担任过司隶校尉(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样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和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干过的京兆尹级别相当。

诸葛亮的亲生父亲叫诸葛珪做的是泰山郡的郡丞。但是死的很早,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都是由他的从父诸葛玄养大的。而诸葛玄最早是跟袁术混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三国志·诸葛亮传》)。当时整个关东地方已将一团混乱,像袁绍、袁术这样级别的大军阀有实力举荐小军阀当一个地方的太守,曹操当年也是被袁绍“表”(相当于现在的推荐并任命的意思)为东郡太守。可见袁术还是很看重诸葛玄的,于是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前去上任,诸葛瑾已经成年(生于公元174年),就和大家分开,之后在曲阿加入了孙策的队伍。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就在这个时候,大汉朝廷派一个叫朱皓的人来当豫章太守这下一个地方有了两个领导,就有故事了。这时候史书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三国志》的说法:“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诸葛亮传》)这个说法给人的感觉是诸葛玄就带上诸葛亮兄弟两个一起前去投奔和他关系很好的荆州刺史刘表,最后死在荆州,诸葛亮兄弟就在荆州安顿下来,诸葛亮时常下地耕田,还顺便唱唱歌,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残酷。这个说法来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候引用的一本书,叫做《献帝春秋》:“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这里举荐诸葛玄的人变成了刘表,朱皓从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手里借了兵,诸葛玄打不过,逃到西城,最后被西城的人杀了,脑袋搬家去了刘繇那里。

两种说法不论对错,这种遭遇对于诸葛亮而言都是不幸的:原本依靠的从父不在了,现在彻底只能靠自己了。如果按照《献帝春秋》说法,诸葛玄死的时候诸葛亮大概16岁,按照古人的观点,他已经算是成年了。但是无依无靠的他和弟弟诸葛均,要在刘表的地盘生存下去,怎么办?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结婚。当然不是随便乱娶个姑娘,而是要娶一个可以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姑娘,于是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一个著名的丑女。但是这个丑女的妈是荆州最高长官刘表老婆的亲姐妹,黄承彦来提亲一则是因为诸葛亮的家世在北方流亡士人中应该至少属于第二等,和自己匹配;二则也有刘表补偿为自己献出生命的故友诸葛丰的意思在里面。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闺女太丑,确实和没人要,而诸葛亮这个帅小伙,颜值家世都没问题,再加上自己和弟弟在荆州势单力孤,想拒绝都是不可能的。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关于诸葛亮老婆的丑,应该是真实的。因为连他爹都说他丑:“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襄阳记》)基本就可以坐实她的丑了,另外还有两个旁证:第一个是黄承彦以听诸葛亮答应,“即载送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襄阳记》)压根不给你考虑的时间,就怕你反悔,马上自己派车送上门来。哪有见过这样急不可待嫁女儿的?所以“时人以为笑乐” (《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襄阳记》),是把这个事情当成八卦新闻和娱乐版头条了,甚至还变了顺口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襄阳记》);第二个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生的很晚,建兴十二年(公元235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前两年,那年诸葛亮52岁),诸葛亮自己给哥哥诸葛瑾写信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三国志·诸葛亮传》)可见这个儿子是在44岁时候生的。你想嘛,一个男的16岁结婚,44岁生孩子怎么回事?自己琢磨去吧。

诸葛亮婚后生活应该是孤独的,因为他“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也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具体创作者不详,应该是诸葛亮老家琅琊郡的民歌,因为讲的是齐国晏子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乐府诗选》

一个天天唱这首歌的人,心境是怎么样的呢?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炎平认为:“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盖悲士之立身处世之不易,讽为相之不仁也。此乃诸葛亮碣观古今之士道与治道,有所感慨而作。其在乱世,能如此读史并观世,是其器识甚远大,而立身甚崇高也。”其实我觉得就是一种孤独和对家乡的怀念,唱家乡的歌就是想念家乡的意思,至于引申出来的意思嘛,和你日后的名气成正比。诸葛亮此时思乡的境遇就说明了他为啥不投奔曹操?其实很简单,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是徐州琅琊阳都县人,公元193年曹操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诸葛亮这才举家南迁。换你会跟他干?童年阴影,真不是说着玩的。

想家的时候,一个人是很孤独寂寞的,孤独寂寞是需要排遣的,诸葛亮也不例外。于是他经常和一帮朋友交往,这帮人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徐庶、崔州平是他的知己好友。因为他们都认同诸葛亮的自我评价:“每自比管仲、乐毅”(《三国志·诸葛亮传》)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他的才能文可以比得上为齐桓公开创一代霸业的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武可以比得上以弱燕之军一举攻下强齐七十余臣的战国名将乐毅。在向前引申一下,会发现这两个的自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政治抱负: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实际上的旗帜是“尊王攘夷”,也就是维护周王朝的旧有秩序,刘备、诸葛亮奋斗一生的那个目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是维护旧有秩序。乐毅帮助能够赏识自己的明主击破强敌,报仇雪耻和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一样。而且两个人的作战方式类似,都喜欢阵地战一战定输赢,不喜欢旷日持久,都喜欢用仁义之兵,不喜欢随意劫掠杀戮,都是将领中的异类。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当然无论怎么解读,这个评价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当高的,而且这还是自我评价,可见诸葛亮和我们印象当中的谦谦君子不一样。这说明诸葛亮内心里是有霸气的!这种霸气就和当年孟子的那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是一个套路。和我们后世知识分子那种孔乙己式的酸腐气完全不同,至于《三国演义》里面三顾茅庐后冒出来那段话: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简直有侮辱诸葛亮的嫌疑。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说出不相干事业的话,那他不是在侮辱刘备就是在自打耳光。千年之后的罗贯中,其胸襟气度已经不能赶上诸葛亮之万一,编出这个故事来,最多就是他自己渴望有刘备式的人物来求自己的一种意淫,却不料引发全体知识分子的共鸣,大家一起把诸葛亮捧上了神坛,却无人愿意去理解他真实的霸气和孤独。

走上神坛的诸葛亮,一片崇拜声中,谁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气与孤独?

诸葛亮隆中对的那番话,很可能最早就是准备对荆州牧刘表说的。你现在不是相对于曹操处于劣势嘛?用我,我可是管仲、乐毅级别的人物,保证帮你搞定。可惜刘表对这个年青的小亲戚并不看好,或者说刘表对谁,包括他自己都不看好。他想要的是个安稳,可惜乱世当中最不可能的就是安稳。

面对诸葛亮这样一个霸气青年,刘表转身走掉,他让身边唾手可得的卧龙安静的继续安卧。刘备却走近诸葛亮心里,成了诸葛亮的主公。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