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在這個“平三淡四”的檔期,由於謙監製並主演的電影《老師·好》成為了“黑馬”。

《老師·好》已經連續三天拿下新片單日票房冠軍,截至目前累計票房8500萬,在貓眼上更是以9.4的超高分成為2019年貓眼評分分數最高的國產電影。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然而這部“黑馬”影片卻可以說是一部“德雲社”的電影,這部影片的導演張欒(藝名張鶴欒)是郭德綱的徒弟,主演于謙是德雲社的演員。但是由於德雲社電影歷來的低口碑,《老師·好》的突圍讓很多觀眾不敢相信這是一部“德雲社”電影。

此次“德雲電影”《老師·好》的創作團隊幾乎都是新人,這是導演張欒的第二部作品,對於主演于謙來說,卻是第一次正經地主演一部電影,而且影片中出演學生的十幾個演員,也幾乎都是剛出校門的新人演員。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就是這樣一個新人團隊,打造出德雲社歷史上最成功的一部電影,這主要得益於影片的真誠,用具有年代感的道具,以更加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展現出80年代的高中校園。因為影片屬於校園青春類,所以影片的觀影群眾也更加廣泛。

這讓我們聯想到2015年的開心麻花,與德雲社轉行拍電影一樣,2015年開心麻花由話劇轉行電影,國慶節出品了第一部電影作品《夏洛特煩惱》,這也是一部校園題材的喜劇電影,而且這部影片與《老師•好》在受眾人群和笑點密度上都有很多共同點。

但是,《老師•好》卻無法達到《夏洛特煩惱》的14億的票房體量,這主要是中國電影市場風向已經發生改變,喜劇電影在市場中的准入門檻在不斷提高,沒有質量的喜劇電影已經無法在電影市場生存。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老師·好》登頂貓眼評分榜

不在80年代,也能產生共鳴

《老師·好》在貓眼開分9.2,目前評分已經漲至9.4,成為了2019年貓眼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

《老師·好》可以說是一部德雲社電影,因為主演于謙是德雲社頂樑柱,導演張欒(藝名張鶴欒)是郭德綱的徒弟,2017年底德雲社的《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就是由他導演的,可是《我要幸福》豆瓣評分僅2.9分。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雖然郭德綱一直都立志拍出讓大眾滿意的電影,但是從德雲社出品的三部電影來看,拍出讓大眾滿意的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春節檔《祖宗十九代》上映前,郭德綱還表示:“以前拍爛片只是為了幫朋友忙,如果這一次依舊還讓人覺得爛,那就是真的爛。”結果影片一經上映口碑便撲到了十八里開外,豆瓣評分僅有4.2分,但是得益於春節檔這個大檔期,影片票房最終還是破億。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德雲社在近幾年的電影探索上,讓觀眾已經有了一種“德雲出品,必是爛片”的感覺,所以這部豆瓣7.0,並可以登頂貓眼口碑榜首的《老師·好》,讓觀眾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德雲社電影”。那麼《老師·好》到底好在哪裡呢?

首先,道具真實,具有年代感。《老師·好》作為一部80年代的青春喜劇片,影片中出現了相當多具有年代感的物品,從苗老師騎的永久牌自行車、教室後牆上的板報,到錄音機、霹靂舞、迪斯科,學生一件衣服上的裝飾、一個軍綠色的書包,都透漏著那個年代的氣息,影片中出現的經典金曲,像《明天會更好》《冬天裡的一把火》也將觀眾拉回那個年代。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另外,本片除了于謙,還邀請了大量有來頭的“龍套演員”,比如張國立、劉威、胡軍、吳京、史可、楊立新、王志飛等人,這些演員大多都是中年演員,可以更好地將他們所生活的年代展現出來。整體來說,《老師·好》營造出來的年代回憶感十足。

其次,校園題材,易引共鳴。“有沒有那麼一位老師,讓你總會想起?”雖然影片立足於80年代,但是校園生活是每個人都有的回憶。“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去牆邊站著去”、“下課到我辦公室來一趟”等老師經典語錄一出,就會讓網友們不禁感嘆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師”。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影片一開始,于謙主演的苗宛秋在開學第一天就給班裡的搗亂分子來了個下馬威,沒收女生的口紅、男生的武俠書,讓不聽話的同學坐到了講臺旁邊,因為苗老師的嚴厲,同學們稱他為“苗霸天”。

坐在教室前面、被沒收物品、給老師起外號,這些事情也發生不同年代的校園中。雖然年輕觀眾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但也能夠從這個電影裡感受到自己校園時代的那份純真。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從主創到受眾再到笑點

《老師·好》與《夏洛特煩惱》異曲同工

《老師·好》可以說是德雲社從說相聲轉行到電影后,最成功的一部電影,這也讓我們聯想到同樣喜劇出身的開心麻花團隊。

2015年國慶期間,開心麻花憑藉《夏洛特煩惱》一鳴驚人。這部改編自同名舞臺劇的電影,如同黑馬一般,以2000萬的投資最後收穫了14.41億的票房。2016年10月,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驢得水》也成功上映,雖然1.72億票房遠不及《夏洛特煩惱》的14億,但是《驢得水》的質量在進步,與《夏洛特煩惱》一樣的廣受好評,奠定了開心麻花在喜劇電影的地位。

《驢得水》之後,開心麻花又相繼出品了《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媽》多部喜劇電影,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是每一部都獲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現。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而《老師·好》在很多方面與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也有相似之處。

1、主創團隊。《夏洛特煩惱》這部在外界看來很成功電影,其實它的主創團隊開心麻花在當時並沒有電影方面的經驗,這是他們第一次征戰大銀幕,所以這是一部“無大明星”、“無知名導演”、“無大製作”的“三無”電影。

而《老師·好》的主創團隊也以新人為主,這是導演張欒的第二部作品,這幾乎是主演于謙是第一次正經地主演一部電影,片子裡演學生的十幾個演員,更是一個大牌沒有,全部都是剛出校門的新人演員。

2、受眾人群。《夏洛特煩惱》和《老師·好》都是女性受眾較多,從受眾年齡佔比來看,二者都是你年輕觀眾為主,但是《老師·好》的19歲以下觀眾人群佔比更高,這主要是《老師·好》主要聚焦於高中生活,並沒有大篇幅成長後的故事,所以可以讓低齡人群更易產生共鳴。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3、笑點經過市場檢驗。《老師·好》的主創團隊德雲社和《夏洛特煩惱》的主創團隊開心麻花,他們的笑點都是經過大量市場檢驗的。

比如《夏洛特煩惱》話劇三幕總共二十多場,到電影上映時,話劇已經演出了三年時間,多年的舞臺表演經歷加之與觀眾的臨場互動,這些為電影創作團隊提供了高質量的內容素材。使開心麻花團隊不僅清楚地知道什麼更能讓觀眾發笑,而且能夠更遊刃有餘地把握好語言表達的尺度。《夏洛特煩惱》被稱為三分鐘一個笑點,但是《老師·好》的笑點密集程度也不差。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老師·好》無法成為《夏洛特煩惱》

喜劇電影市場風向已經改變

但是,按照目前的票房趨勢來看,《老師·好》的票房將止步於3億,為什麼會與《夏洛特煩惱》產生這麼大的票房差距?

德雲社和開心麻花的專業給二者票房上帶來了影響。話劇在結構和表現上比較電影化,改編成電影會比改編其他藝術形式要容易一些,每個話劇節目改編使往往都經過了多年的舞臺打磨,話劇演員在演出的同時能夠迅速從觀眾那裡得到反饋,不斷調整話劇的內容。而相聲在電影化的過程中,只能零星的出現包袱,並不能把一個完整的相聲段子展現出來。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更重要的是,市場環境已經不同。在2015年電影市場對於喜劇電影的喜愛程度是非常高的,喜劇片只要拍得還過得去,就會大賣。而且,在《夏洛特煩惱》大賣的同時,同檔期的《港囧》也在大賣,這說明,在2015年時,喜劇市場的體諒是非常大的,一個國慶檔期就可以容納兩部現象級別的喜劇電影。所以在2015年國產電影票房前10名幾乎都是喜劇片,其中《泰囧》《心花路放》《煎餅俠》《澳門風雲》都是純粹的喜劇片。

而這些喜劇電影大多都是由喜劇人親自執導和主演的影片,比如小瀋陽的《猛蟲過江》、徐崢的“囧”系列、大鵬的《煎餅俠》等,但是像話劇演員、相聲演員等喜劇人往往沒有接受過演員的專業訓練,所以在電影中為了達到搞笑的效果,往往存在用力過度、演技浮誇的現象,在影片中無法真正的實現活躍氣氛、帶動觀眾的目的,反而容易使觀眾出戏。在觀眾對於市場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這種跨界影片難免失靈。


德雲社的《老師·好》比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差在了哪?


隨著電影市場遇見“寒冬”,逐漸迴歸理性,觀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電影市場風向已經悄悄地發生改變。喜劇電影要想在眾多重工業影片中以小博大,“自來水”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高質量的內容加速口碑擴散,是小體量喜劇電影的唯一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