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互聯網“分叉”的關鍵點

世界上有兩個主要的互聯網生態系統,一個是美國建立的,其中互聯網公司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雅虎等;另一個是中國建立的,其中互聯網公司包括阿里,騰訊,百度,京東,今日頭條等。這兩個生態系統佔據全球十大互聯網。

事實上,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和中期階段,兩個主要生態系統之間沒有界限。然而,進入中國的美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失勢,從早期的雅虎,eBay,到後來的微軟消息,谷歌,或由於管理不善或違反中國法規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兩種生態互聯網產品已經發展出不同的路徑。中國沒有INS和telegram;美國沒有共享自行車和二維碼支付。即使是原始產品也越來越遠,如微信和Facebook,Twitter和微博。

中國和美國互聯網“分叉”的關鍵點是,谷歌已於2010年退出中國大陸。時間是互聯網進入中國15年後的15年,互聯網TCP/IP協議是發明的。

在區塊鏈領域,區塊鏈尚未成熟,中國和美國都有分叉。例如,納斯達克最近公佈了與BTC和ETH相關的兩個指數,即比特幣液體指數(BLX)和以太坊液體指數(ELX),均由Brave New Coin發行。——這是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不會做的事情。例如,最近幾天,比特幣閃電網推出了火炬接力計劃。發起人是挪威人,但海外區塊鏈數據加入轉移,主要是美國人。但這項活動並沒有像“冰桶挑戰”那樣傳播到這個國家。國內非硬幣圈的區塊鏈從業者相對比較酷。從2019年的中美區塊鏈活動中,您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差異:

從2008年起,Nakamoto發佈了比特幣白皮書來計算區塊鏈技術。直到2017年底,甚至在2018年上半年,中美區塊鏈的發展將趨同,但從2018年開始,特別是在下半年。中美區塊鏈變得越來越不同。在這一點上,區塊鏈距離誕生不到10年,遠未成熟。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區塊鏈分叉互聯網已經提前到來


中國和美國互聯網“分叉”的關鍵點__區塊鏈


一、 監管:不同的不僅僅是對加密貨幣的態度

區塊鏈在中國和美國的監管目的非常接近:一方面,它保護投資者免受金融風險的影響;另一方面,它開發了區塊鏈技術。但是,監管思想卻截然不同。首先是不同的監管機構,中國的區塊鏈是一種信息服務技術,它與互聯網相對較近。因此,監管的主體是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今年1月10日,互聯網辦公室發佈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澄清了其監督機構的職能。區塊鏈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

美國將區塊鏈視為金融技術的工具,因為其加密貨幣融資接近證券融資。去年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加密貨幣的出售是“受聯邦證券法控制”,並且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不是被允許成為監管機構。

在美國,從底層技術到應用的區塊鏈,大多數項目將伴隨著加密貨幣的產生,以及融資的出售,因此它將受到SEC和CFTC的監管。由於受試者不同,他們的監管內容,監管技術以及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也不同。中國監管內容的核心是規範區塊鏈信息服務活動。美國管理融資和交易活動;在技術方面,中國採用監管備案制度,而美國則遵循證券發行登記制度;對於加密貨幣,中國不允許融資,美國融資——可以逐步演變為《證券法》範圍內的STO模式。

二、 應用:中國重落地 美國重交易

由於法規不同,中國區塊鏈傾向於發展所謂的“無幣區塊鏈”。事實上,中國監管機構並未明確禁止使用區塊鏈代幣,但禁止將其用於融資和外部流通。但要謹慎,中國的許多區塊鏈項目都不會涉及“代幣”。即使發行了令牌,它們也不能稱為“加密貨幣”,因為它們無法傳播。因此,對象徵的引用,中美概念的內涵已經分叉。

最合適的情景是聯盟鏈,無論是北京互聯網法院和百度開發的“平衡鏈”,國家稅收和騰訊開發的“稅鏈”,螞蟻金融的“雙鏈”,以及“京東”。鏈是一個聯盟鏈應用程序。

不發令牌,更斷了項目方用令牌融資的念想,中國區塊鏈在應用方面走起了傳統項目融資的“套路”——先應用,後融資。

反觀美國應用層項目,仍集中在遊戲、博彩、交易所等,其應用的出發點是數字資產交易,因為上述類型應用發行的加密貨幣流通性較好,從鏈的公開性區分,美國的應用大部分是公鏈。

聯盟鏈的節點通常是2B,這也與美國

區塊鏈應用仍然2C不同。

中國和美國區塊鏈應用的差異也會影響專利申請。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申請4435項區塊鏈專利(全球48%)和1,883項美國申請(全球21%)。中國專利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上,而美國則專注於發明方面。

簡而言之,中國的區塊鏈目前專注於其應用,而美國仍傾向於數字資產的流通。

在這個階段,很難判斷應用層中的中國和美國區塊鏈的叉子將來是否會相同。然而,區塊鏈本身存在這種可能性是根深蒂固的變化。它包含許多級別。分佈式總賬,價值傳遞網絡,傳遞經濟模型和資產數字化正在逐步深化。中國的聯盟鏈應用更集中於分佈式賬本級別。隨著區塊鏈和數字技術的改進,可以允許價值流動。


中國和美國互聯網“分叉”的關鍵點__區塊鏈


三、 技術:中國要性能 美國要創新

中國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服務於物理應用,而美國區塊鏈技術仍在努力解決區塊鏈的潛在問題。這導致中美區塊鏈在技術方面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有三種基礎技術使這個行業大放異彩: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所有這些技術都致力於通過不同的算法解決區塊鏈的三角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開發了一些優秀的區塊鏈應用平臺:Thunderbolt,百度超級鏈BAAS,Ant Blockchain BAAS,騰訊區塊鏈BAAS等,它們更致力於解決區塊鏈高性能問題。

例如,Thunderbolt可以實現數百萬的TPS,而其他平臺則是成千上萬的TPS。儘管上述美國區塊鏈項目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必須解決不可能的三角形,但它們的性能要求並不像中國區塊鏈平臺那樣極端,而且它們仍然是成千上萬的TPS。原因是中國的區塊鏈平臺希望真正解決現實世界的高併發性問題。

在選擇一致性算法。 2018年,美國的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採用了POW和POS共識。許多從業者批評EPOS DPOS沒有去中心。為了實現高性能,國內區塊鏈平臺通常使用諸如PBFT的共識機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主體也不同。 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都是由大學教授製作的,國內區塊鏈平臺是由傳統技術公司建造的。

有了這樣一個不同的區塊鏈環境,誰能贏。從鏈間脈衝看,中國更加重視區塊鏈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這是現階段區塊鏈發展的一個缺點。區塊鏈不能是空中的城堡,是被動的水。如果無法實施實體經濟,則無法支持其交易價值。

區塊鏈被認為是互聯網的價值,因為它的鏈資產可以進行交易,價值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傳播。美國重視鏈上資產的交易監管,將給中國提供這方面的監管經驗。

本文由羽珩科技發佈!原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