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合平仄嗎?

初涉平仄學習者會有這種誤解。

其實我們有求知的心,是好的。但是還是要多打基礎知識的底子,這種問題就可以一看而知了。看別人的說辭是一回事,更重要大家自己心裡要辨別方法。

《靜夜思》合平仄嗎?

《靜夜思》不合平仄?那我們要看看哪裡不合平仄?平仄是個什麼玩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合?是不是隻有符合了平仄才是詩?這些其實都是入門詩歌的常識。詩仙的名聲再高,也不妨礙我們用學到的東西來分析他的作品。

首先,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唐初詩人制定了格律體。遵從格律,嚴守平仄韻腳的就是近體詩,這種詩體從唐朝以後佔據了詩歌重要的位置,甚至給人一種古詩就是格律詩的錯覺,有朋友一看到古詩就會用新學的平仄來套。

實際上,平仄格律是唐朝詩人們在歷史中積攢下來的古詩,特別是齊梁體發達的文字聲韻系統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一套規則,為的是方便後來學詩者主動避免“孤平”、“三平尾”這些不易自知的平仄錯誤。

有了這麼一套標準,就可以對詩進行劃分,遵守格律的就是格律詩,即近體詩。而不遵守格律的就是古體詩,也就是俗稱的古風。格律詩分為五絕,七絕。而不遵守平仄,但是又是四句絕句形式的詩,咱們稱之為“古絕”。雖然是絕句,卻是古風。

由於格律詩限制比較嚴格,所以古風並沒有因為格律詩的誕生而消亡,而是和格律詩一起齊頭並進的發展到了今天。每個朝代,古風作品的數量其實遠遠超過上層文人愛做的格律詩。

唐詩以李杜二人之最,詩聖杜甫格律嚴謹,憂國憂民,近體詩成就最高;李白自由浪漫,文風狂放,格律詩方面的成就遠不如他自己的歌行古風。

《靜夜思》合平仄嗎?

我們具體看《靜夜思》的平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看首句“床前明月光”,平仄為“平平平仄平”,我們套用五絕的四種基本平仄格式,只適合平起押韻格式,應該是“平平仄仄平”,根據格律詩一三五不論的講法,那麼第三字用平還是講得過去的,所以整詩平仄格式應該是:

平平中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一一對應,就會發現“明”、“上”、“頭”幾個字音韻都不合,出律。

但是出律又怎麼樣呢?只是他不符合近體詩固有幾種平仄格式,不被歸類於近體詩而已而已。而且因為出律的字不多,並不影響朗朗上口,萬家傳頌。

說了一大堆,其實就是說:《靜夜思》是一首古絕而已,不符合平仄格式很正常。但是他的朗朗上口和通俗易懂讓他在世間的流傳非常廣泛,作為唐詩的代表作一點都不過分,但只是代表了李白的古絕作品。

不符合近體詩的平仄格式,並不代表不符合漢字詩句的平仄韻律。如果一首詩,連漢字的音調和韻腳都不顧了,讀起來像繞口令一樣晦澀艱難,是肯定會被詩人和讀詩的人淘汰的。

平仄關係是漢字抑揚頓挫的固有規律,平仄格式是近體詩固有的十六種格式。

沒搞清問題的所在,是這些人產生這個疑問的原因。

《靜夜思》合平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