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合平仄吗?

初涉平仄学习者会有这种误解。

其实我们有求知的心,是好的。但是还是要多打基础知识的底子,这种问题就可以一看而知了。看别人的说辞是一回事,更重要大家自己心里要辨别方法。

《静夜思》合平仄吗?

《静夜思》不合平仄?那我们要看看哪里不合平仄?平仄是个什么玩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合?是不是只有符合了平仄才是诗?这些其实都是入门诗歌的常识。诗仙的名声再高,也不妨碍我们用学到的东西来分析他的作品。

首先,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初诗人制定了格律体。遵从格律,严守平仄韵脚的就是近体诗,这种诗体从唐朝以后占据了诗歌重要的位置,甚至给人一种古诗就是格律诗的错觉,有朋友一看到古诗就会用新学的平仄来套。

实际上,平仄格律是唐朝诗人们在历史中积攒下来的古诗,特别是齐梁体发达的文字声韵系统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套规则,为的是方便后来学诗者主动避免“孤平”、“三平尾”这些不易自知的平仄错误。

有了这么一套标准,就可以对诗进行划分,遵守格律的就是格律诗,即近体诗。而不遵守格律的就是古体诗,也就是俗称的古风。格律诗分为五绝,七绝。而不遵守平仄,但是又是四句绝句形式的诗,咱们称之为“古绝”。虽然是绝句,却是古风。

由于格律诗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古风并没有因为格律诗的诞生而消亡,而是和格律诗一起齐头并进的发展到了今天。每个朝代,古风作品的数量其实远远超过上层文人爱做的格律诗。

唐诗以李杜二人之最,诗圣杜甫格律严谨,忧国忧民,近体诗成就最高;李白自由浪漫,文风狂放,格律诗方面的成就远不如他自己的歌行古风。

《静夜思》合平仄吗?

我们具体看《静夜思》的平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看首句“床前明月光”,平仄为“平平平仄平”,我们套用五绝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只适合平起押韵格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根据格律诗一三五不论的讲法,那么第三字用平还是讲得过去的,所以整诗平仄格式应该是:

平平中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一一对应,就会发现“明”、“上”、“头”几个字音韵都不合,出律。

但是出律又怎么样呢?只是他不符合近体诗固有几种平仄格式,不被归类于近体诗而已而已。而且因为出律的字不多,并不影响朗朗上口,万家传颂。

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说:《静夜思》是一首古绝而已,不符合平仄格式很正常。但是他的朗朗上口和通俗易懂让他在世间的流传非常广泛,作为唐诗的代表作一点都不过分,但只是代表了李白的古绝作品。

不符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代表不符合汉字诗句的平仄韵律。如果一首诗,连汉字的音调和韵脚都不顾了,读起来像绕口令一样晦涩艰难,是肯定会被诗人和读诗的人淘汰的。

平仄关系是汉字抑扬顿挫的固有规律,平仄格式是近体诗固有的十六种格式。

没搞清问题的所在,是这些人产生这个疑问的原因。

《静夜思》合平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