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直销保健品的区别

从去年权健被查事件开始,中间经历无限极产品被指疑致陕西商洛3岁女童心肌损害事件,再到近日美国如新公司(Nu Skin Enterprises)的'神奇果汁'疑致死亡事件,保健品和病人死亡的相关新闻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些带有保健品直销牌照的公司为什么在中国屡次涉嫌导致病人死亡呢,“神奇”的保健为什么不能救治病人反而起到了反方向的做用呢?这样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的是否也会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发生吗?

中美直销保健品的区别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在这片文章里,我就说一下中美两国直销保健品的区别,因为知道了这些区别后,您对上面几个问题也就会知道了大概的答案。

“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

对于”保健品“的称呼,是中美直销保健品的第一个区别。

”保健品“是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从这个名字里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和健康疾病有关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药品还是食品呢,这让人猜不出来,因为食品和药品都有一个 ”品“ 字。

但在美国,”保健品“的名字却不是保健品,而是通常被称为”膳食补充剂“ (dietary supplements)。这样的命名就直接多了,让消费者能看出来这个东西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我们知道,食品和药品的功能是不同的。食品的功能是提供能量和营养,而药品才是用来治病的。

虽然中美两国都规定”保健品“不能用来治病。在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但中国却没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如新公司的”神奇饮料“,在美国它就是饮料、是食品,但在中国却成了有些人用来治病的药。

虽然大多数保健品本身是无害的(少数有害,我将专文讨论),但如果将它用来治病,尤其是用它来替代药物治疗的时候,它的危害却极大,因为这将耽误了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上文里提到的如新公司的”神奇饮料“就属于这种情况。

中美直销保健品的区别

如新公司”神奇饮料“新闻截图

直销和传销

中美直销保健品的不同也表现在销售方式上。

要进了解中美直销保健品的销售方式的不同,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直销“和”传销“这两个概念。一般而言,直销或传销保健品有如下三种销售模式。

第一种是单层式营销(direct marketing),也被称为单层式直销。指的是一种没有中间发行商的非公开的广告行销方式,而且直销绕过传统批发商、只通过销售员直接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在这种销售模式里,销售人员的收入是从销售产品里获得的。

第二种是多层式营销(Multi-Level Marketing),也被称为多层式直销或多层式传销。这种模式是通过是一种透过人传人的方式来进行销售的商业模式。 销售人员所得的收入不仅仅是从销售的产品里获得,也从他所介绍的新成员所缴纳的款项里获得(俗称人头费)。

第三种是金字塔式骗局(Pyramid scheme),也被称为老鼠会。这种销售模式的运作模式通常为参与者透过介绍其他人加入而赚取佣金,而这些佣金就是来自新会员的入会费。这种,一层压一层的模式形如金字塔,所以被称为金字塔式骗局。

在中国,第一种模式被称为直销,也是合法的,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直销管理条例》。而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被认定为传销,而且传销是不合法的,国家也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合法的直销保健品企业(包括美国和中国的企业)大多进行的都不仅是直销,而是多少带有传销的影子。比如,上文里的美国如新公司就多次在中国涉嫌传销而受到调查。而去年底发生的权健事件,则是国内保健品企业涉嫌传销的典型代表案例。

在美国,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都是合法的,但第三种模式并不合法。因为第二种和第三种营销模式有些相识,区别是参与人员的收入来自介绍他人加入而赚取的佣金占总收入的比重,所以如何认定一个公司采用的是第二和第三种模式就是关键。

中医药的”精华“

中国和美国直销保健品的不同,还体现在利用传统医药的角度上。

在中国,很多保健品企业都打着中医药的旗号,要么是”中医秘方“(比如权健),要么是”中药精华“。因为百姓对中医的信任和感情,带有中医特色的保健品很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还是因为和中医的关系,让这类保健品更容易被用来治病,或者”治未病“。

而在美国,虽然也有自然疗法。但自然疗法在美国属于另类疗法,所以这些自然疗法并不被大众作为主流治疗手段而接受,更不用说中医,所以美国的直销保健品里没有中医的元素。

土壤、土壤

直销保健品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在中美两国也很不相同。

总体来说,中国百姓更多地受到直销保健品的伤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有更多的患者用保健品来治病,从而耽误了常规的治疗而导致悲剧的发生;第二是中国式的保健品直销带有浓重的传销色彩,让不少人为此迷恋而导致他们的家庭生活失去了安宁。

为什么保健品在中美两国带来的伤害会如此不同呢?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更有培养”中国式直销“的保健品市场的土壤。这种”土壤“也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有更多人相信相信保健品能够用来治病,尤其是相信”中医精华保健品”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或者是治未病。在不少百姓眼里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西医是治标不治本的医学,而中医才是治本的医学。

第二,中国式直销,也就是带有传销成分的直销在中国更有市场。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轻松的挣钱方式,而且是一种可以迅速发家致富的方式。至于其中的不理性和不道德,没有多少人在乎。

第三,中国相关部门对直销的监管不力,或者是因为保健品直销企业的狡猾,或者是因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一些看上去很好的法规,在那里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上面几点就是中美直销保健品的主要区别,也正是这些区别让直销保健品在中美两国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不同影响。在以上几点里,有些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但有些是可以的。比如“保健品”这个名词,就可以改成”膳食补充剂“,或者改成 “保健食品”,从而还原它的食品属性。哪怕只做这个小小的改动,也能更让人明白:

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只要明白这一点,就可以防止保健品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伤害:耽误疾病的治疗,这应该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