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推进互联网加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形成“1245”养老模式

黄陂惠老层叠、保障有力,2018年,区政府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黄陂区政府在推进全区公(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完善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形成“1245”养老模式(1个“互联网+”养老信息中心,建成区街2级平台,推行4类服务,形成5种养老套餐),全区养老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黄陂区推进互联网加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形成“1245”养老模式

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完成4个街乡福利院“平安工程”建设和19所农村福利院“冬暖工程”建设;完成12个老年宜居社区创建任务;新建3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新建24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并全部投入使用;完成2个农村幸福院的建设试点;

黄陂区推进互联网加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形成“1245”养老模式

打造2家“社区医养结合示范联盟体”;政府出资515万元,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办理免费乘坐城区公交;政府支付保险费437.7万元,为全区60岁以上218851位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推进老年证和高龄津贴“三办”改革工作,全区共核定高龄津贴对象25829人,共发放各类高龄津贴3463万元;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2549人,拨付护理费1209.5万元;推广名流社区幸福食堂运行模式,在前川街杨园社区开展幸福食堂试点;开展“一院一社工”服务活动,为全区19个农村福利院每院引进一名社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目前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区8000多名五类困难老人,他们只要打个电话,平台便会记录下他们的需求,然后派单给最近的社会组织上门为老人服务,而这一切都是由政府来买单,困难老人不需要出一分钱便可享受到各种优质的为老服务。

黄陂区推进互联网加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形成“1245”养老模式

黄陂区民政局五楼的“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中心”看到,一个长达10米的环形屏幕,每个区块都显示出不同助老服务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数据,同时还记录下了来电话的老人信息,包括健康体检信息与民政系统信息。当电话呼入后,话务员会在5秒之内接听,此时数据大屏上不仅有老人的基础信息、健康档案,还能显示老人在民政部门的信息,如婚姻状况,是否为低保户等,为紧急救助等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构建了更加高效、精准的助老服务体系。目前,是平台建设的初期,有一个区级平台和六个街道平台,到明年,黄陂区民政局将会把这个养老服务平台铺开到全区19个街道,再由街道进社区,形成一张大网,用大数据为老人做好各种养老服务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