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中為何能聽出旋律?

噪聲中為何能聽出旋律?

噪声中为何能听出旋律?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要是豎耳傾聽蟋蟀的吵鬧聲,也許會聽出某首歌的旋律,好像遠處有人在唱似的。當然這是幻覺,你要是有意識地細聽,發現又是一片噪聲了。

這種幻覺雖然很普通,但它並不簡單,事實上它洩露了大腦感知整個現實的方式。

周圍世界的刺激時刻在轟炸我們的五官。大腦是如何處理這些海量信息的?並不是每一個微小的細節大腦都會去處理的——那太低效了。很多細節被大腦略去不處理了,在空白之處,它調動記憶和想象來填補。

這是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你在牆上畫一道直線,然後中間擦去一段,留下一個豁口。當你從稍遠處盯著直線看時,漸漸地你會看到這個豁口消失,兩段連成了一條。因為你的大腦根據想象,已經自動用直線把豁口填補起來了。

那為什麼不用圓弧線來填補呢?因為它是依據兩邊線的走勢來預測的。要是圓周上留個豁口,填補的時候,它就會用弧線。

從這個例子中看到,大腦對於這樣一條線,看重的是它的走勢(或輪廓),而不是每一個細節。

當涉及聲音的時候,也是如此。大腦對聲音的處理是一道流水線:耳朵把所有聲音接收進來,轉化成電信號,初級聽覺皮層處理諸如音高之類的最基本元素,更高級的腦區進一步處理更復雜的特徵,如旋律和意義。

在這樣信息逐級上傳的過程中,不是每個細節都會傳遞上去的,大腦只是把最基本的要素提取出來上傳,至於那些略去的地方呢,則需要根據記憶和經驗,通過預測和想象來填補。

也不是填進去的任何信息都能浮現在你的意識中,最終讓你“聽”到。填補之後的信息還要先傳遞到額葉,在那裡接受檢查,看看填的內容合不合理。額葉相當於我們的安檢。如果它判斷填補的內容合乎情理,那就放行,於是我們在意識中就聽到了聲音。如它判斷不合理,信息就被髮送到更高級的腦區,去接受調整。當填補的內容不再接受額葉檢查,任何填補的信息都被額葉放行在意識中浮現時,人們就會產生幻聽。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精神病人聲稱自己會看到、聽到一些怪誕的東西。雖然跟正常人一樣,填充進去的都是想象的內容,但在他們那兒,任何荒謬不經的東西都被額葉放行了。

至於你在蟋蟀的一片噪聲中會聽出某段歌曲的旋律。那也許是因為蟋蟀的音高或節奏,讓你回憶起某首歌的旋律,你就把它當作填充的內容了。而你的額葉呢,認為這是合理的,放行,於是它最終浮現在你的意識裡,好像真實聽到了一樣。但你要是聽得認真一點,你的額葉可能就會發現那是不合理的,不能放行,於是那無中生有的旋律你就聽不到了。

科學家已經用很多實驗驗證過這一機制。比如他們把一段錄音經過處理後,得到一個退化版本。當你聽這個退化版,只能聽到一片嗶嗶聲和刺耳的沙沙聲,根本聽不出什麼意思。但如果你聽了原始錄音後,再回去聽,你就突然明白別人在說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