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李渊用不到七年的时间便统一全国,为何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

_记忆中窥见


时势造英雄,刘邦和李渊所处的时代与曹操所处的时代,时势不一样。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刘邦、李渊、曹操都在玩吃鸡游戏。等游戏开始后,刘邦和李渊一直都在趴窝,偷偷看着前面的人厮杀。等到外面杀得没剩几个人了以后,他们下山摘桃子,然后他们还真的摘到了桃子。这也就是所谓的:你不需要干掉所有敌人,你只需要干掉决赛圈那几个就好了。

相比之下,曹操就不同了。他是全程在与人厮杀,在干掉了三分之二的敌人后,结果他掉线了。



一、刘邦所处的时代

刘邦出身于战国晚期,当时是贵族政治。不管是周天子,还是被天子分封的诸侯,都要依靠贵族才能维持统治,君主的权力其实很小。如果稍微不留神,还会被贵族取代。典型的案例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但是当时也有一个特例,就是秦国。

秦国的秦孝公继位后,依靠商鞅变法,提拔寒族的政治地位,打压贵族,使得王权得到了加强。然后,秦国奋五世秦王之余烈,传到秦始皇时,秦王已经可以不依靠贵族的支持,也能统治全国了。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可以不依靠贵族而统治呢?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本质,就是推行小家庭制,利用老百姓对爵位和军功的渴望,煽动小老百姓消灭传统的大贵族。这种新型制度的特点是易于组织动员,而且组织成本也非常的低廉。用大白话说,就是煽动老百姓斗财主。

在实行这种利用寒门打压贵族的政治模式将近一百年后,秦王成功的消灭了秦国内部的贵族势力,也一并消灭了关东六国的贵族势力,统一了全国。

到了秦朝建立之后,当时的贵族已然是过街老鼠一般,老百姓不买他们的帐。他们对老百姓也没有很大的号召力。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秦朝的统治力是非常强大的,只要秦始皇休养生息,惠利于民。老百姓不造反,贵族根本掀不起浪,秦朝不会二世而亡。

但是,秦始皇偏偏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想建立一个万世功业,滥用民力,结果玩的最后玩砸了,把关东六国的老百姓全部得罪了。始皇帝之后的秦二世也不是个东西,他没有及时调整始皇帝的政策,而是继续滥用民力。于是到最后,就爆发了老百姓反抗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秦朝很快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但是起义带来的震动很大,这就给了贵族一个翻身的好机会。

然后,各地的六国贵族旧势力纷纷崛起,一拥而上,推翻了秦朝。这相当于就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中国的政治格局又回到了贵族统治的旧时代。

其实我们只要看一下后来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名单就可以发现,除了刘邦之外,基本上都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后裔,有些人直接就是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

如果让贵族垄断了政治,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显然是没好处的。就拿项羽来说,他就是典型的传统贵族,如果让他夺天下,普通老百姓就没有上升的渠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不受项羽的重用,而韩信在刘邦那里受到了重用。

所以老百姓就期盼一个大英雄能出现,重新带领他们打倒旧贵族,给自己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刘邦这个纯屌丝的出现,就满足了老百姓希望能出人头地的梦想。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纯屌丝,刘邦团队也是纯屌丝出身。比如萧何只是个副县长,曹参只是个监狱的典狱长,周勃是个吹鼓手,樊哙就是个杀猪屠狗之辈。包括韩信,他也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破落户。他们这些人在六国贵族眼里,就是垃圾。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大救星。因为老百姓和刘邦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政治追求。

再加上刘邦又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他用人根本不看出身,只看能力。有能力,又急需要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必然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他。

后来刘邦团队入关中灭秦朝,分封之后击败关中三王,击败赵王、击败齐王,最后乃至灭掉项羽。这都是因为有老百姓对刘邦的支持,有老百姓替他卖命的结果。

所以说,刘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秦朝统一了全国,搞垮了贵族政治势力的基础上的。

这就相当于说,秦朝消灭了90%的敌人,然后一个不小心被人干掉了。刘邦团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接过秦朝的接力棒,彻底干翻了六国贵族。

在干翻六国贵族后,刘邦吸取教训,取秦朝的长处,摒弃秦朝的短处,休养生息,终于建立了一个强盛的汉王朝。

小结:为什么刘邦在起兵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活到四十多岁还是个没有姑娘家看得上老光棍。但是起兵之后迅速壮大,变成一个浑身都是优点的大英雄?

因为这就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刘邦早年所处的战国时代,没有让他这种纯屌丝出人头地的可能性。但是当始皇扫六国,扫清了阻碍刘邦出人头地的贵族之后,属于他的时代就来了。

当然了,刘邦本身也是一个大英雄,他身上的人格魅力远非陈胜、吴广之辈可比。他的个人能力,也是他能够最终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二、曹操所属的时代

刘邦的胜利,其实就是寒门的胜利。但是寒门崛起之后,势必也会变成了新的贵族。

汉朝建立后,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无法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传统贵族虽然被消灭,但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这帮功臣,又演变为新兴的豪族阶层。这些功臣虽然不是六国旧贵族,却胜似六国旧贵族。这些人的存在一样阻碍了寒门的上升渠道。

西汉末年的阶级矛盾和新莽时期爆发的农民起义,其实就是老百姓不满新兴豪族的剥削和压迫,奋起而反抗的案例。

但是此时的豪族已然做大做强,哪里是毫无组织性可言的老百姓能对抗的?因此,老百姓的反抗,最终被豪族镇压。

刘秀和他的东汉王朝,其实就是因为有豪族的支持,才会那么顺利的统一。

到了东汉的中后期,豪族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士族阶层。继而,又演变为士族替皇帝管理地方,士族变成了事实上的土皇帝的局面。这个政治局面,完全就是战国后期的贵族政治的翻版。

当皇权强大时,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当皇权被削弱时,士族就会搞独立。这是东汉末年变得四分五裂的重要因素。

那么,身处于东汉末年的曹操,他的统一历程为什么就那么困难呢?

这是因为,曹操的梦想,并不是简单的统一全国,他更想要恢复秦皇汉武时期的那种绝对中央集权制度。如果仅仅只是这种政治追求,他可以仿效光武帝刘秀,选择与豪族联合,这样的话,统一难度会很小。

但是曹操他偏偏就不愿意那么干,他的政治追求极高。这就导致他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其它的军阀,还包括他自己阵营的一些士族。典型例子,曹操当年杀了兖州大士族边让,原因是边让跟他装叉。像士族装叉这种事情,刘秀也碰到过。但是刘秀选择忍,不与豪族发生冲突。然而曹操却不能忍,他直接杀了边让,以体现自己的权威。结果导致兖州士族对他的不满,然后兖州士族勾结吕布,直接把曹操老窝端了。这就是曹操与士族矛盾的直观体现。

有了这样的教训,所以曹操为什么每次打下一块地盘后,他都会求才若渴,赶紧发布求贤诏令,急不可耐的寻求人才。因为他急需要摆脱士族,要提拔寒族打压士族。(这就是当年秦始皇、刘邦干的事情)



但是前面说过了,秦始皇是站在五代秦王基础之上,用了将近一百年时间的积累,才把这个制度夯实,把不服的贵族杀服(其实到最后也没服)。而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仅凭他的一己之力,哪里能完成这么困难的事业?

我个人觉得,曹操他想当秦始皇,但他的处境更像秦孝公,苦活累活都是孝公干,最后让秦始皇摘桃子。曹操也是如此,他的政治理想注定了他不可能完成统一,摘桃子的人只能是他的子孙。

只不过曹操死后,继任的曹丕没有继承他的政策,而是选择和士族妥协。然后,曹魏政权由此建立。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他抛弃了曹丕跟士族联合的政策,恢复曹操的政策(打压士族加强皇权),结果导致士族离心离德,在他死后没多久,就被司马氏篡权了。

司马氏上台后,又恢复了曹丕的政策,选择跟士族合作。然后,只用了二十年时间就消灭了蜀汉和东吴,统一全国。

曹操和曹叡打压士族,有可能建立一个皇权至上的强盛王朝,但是阻力很大,属于逆潮流而为;反之,曹丕和司马氏与士族的合作则属于顺潮流而为,可以迅速凝聚内部各个势力,统一全国,建立一个类似于东汉的王朝。但士族也必然会与皇帝分权,导致王朝四分五裂。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长达两百年的东晋南北朝分裂期。

小结:曹操所处的时代,虽然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但四百年的刘汉政权死而未僵,士族已经习惯了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但是曹操要逆天而行,他想要打破士族的政治特权。这就导致曹操的统一,全程都受到合法性问题的困扰。主动投靠者寥寥(投靠过来的人也容易反水)。所以曹操打仗一步一个坑,地盘真的要一口一口啃下来,类似于闯关模式,一关一关的打,很不容易。

并且与曹操同时代的对手,诸如袁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也都是罕见的人杰。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曹操的统一极其困难。这也是曹操始终没能统一的重要原因。



三、李渊所处的时代

唐高祖李渊完全就是刘邦的翻版,李渊之前的隋朝,也像刘邦之前的秦朝一样,替他干翻了90%的敌人,基本把西汉以来形成的士族阶层干翻在地。隋文帝继位后,重新建立起一套制度,如果不出意外,隋朝坚持个一百多年,也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隋炀帝也如秦始皇一样,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直接导致了老百姓造反,给了士族和南北朝旧贵族造反的机会。然后隋朝就三世而亡了。

不过,李渊与刘邦也稍微有点不同:刘邦所处的时代,是平民干翻旧贵族的时代;李渊所处的时代,是新兴的关陇政治集团统治中国的时代。

李渊在关陇贵族这个大团体内,原本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是他运气好,关陇集团的老大隋炀帝主动抛弃了关陇贵族。然后他又作死的三次东征高句丽,导致杨玄感叛乱、李密起义,最后宇文化及篡位,颠覆隋朝。紧接着宇文化及死磕王世充,而王世充又死磕李密,天下打的是一团糟。

这些人在乱斗的时候,李渊呢?他窝在草丛里猥琐发展,等军阀打的精疲力尽时,一举杀进关中,同关陇贵族联合,变成了关陇集团的老大。

然后,李渊以关陇集团为继续,对隋末军阀一锅端。那时候的关东军阀,王世充、窦建德联手,也打不过李渊。

并且,李渊还有一个好儿子李世民。唐朝开国功臣,除了李靖之外,没有一个将领能跟李世民比军功。李渊有李世民的辅佐,想不成功也难呐。



四、总结

刘邦、李渊的成功,曹操的半途而废,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时势不同。

这三个人中,李渊的时势最好。他祖上是西魏八柱国,原本就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当关陇集团统治天下,原本的集团老大隋炀帝作死之后。李渊抓住时机,进军长安,取代隋炀帝的位置,直接就坐到了老大。然后再依靠关陇集团打击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的关东军阀,算是下山摘桃子的典范。并且,他还有一个皇帝当中最会打仗的儿子。

刘邦相比于李渊,时势稍微差一点,但也是极好的时势。老百姓支持他,萧何和韩信替他稳江山和打江山。再加上他的对手都是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的旧贵族。自己很强,对手很弱,就算想不成功也很难。

对比李渊和刘邦,曹操就惨透了,他是人见狗嫌的人。在他所处的那个门阀时代,他想统一天下,必须寻找士族的支持。然而士族的支持也是有条件的,就是士族要获得政治地位。但是曹操又不愿意给这种特权,这就导致曹操一辈子都活的很纠结,他为了维系权力,只能全靠武力。但受时代限制,他也不能逆天而为。说到底,这就是时势。


Mer86


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前朝不同。刘邦和李渊的前朝政府对百姓压制太狠,百姓反叛心理极强,迫切想改朝换代,曹操的前朝,只是朝廷内乱,百姓并不反朝廷。曹操和刘邦李渊比,缺少一个“势”字。

秦始皇灭六国,不停打仗,仗刚打完,他又修长城、修陵寝、修阿房宫。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生产力很脆弱,劳动力都去给国家出义工了,地没人种,百姓吃饭都困难。秦朝法令严苛,动不动就连坐。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不敢有怨言。有一句话说得贴切,“天下苦秦久矣!”所以才有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秦始皇驾崩,二世胡亥比他爹还残忍,还昏庸无道,百姓日子更苦。这就是刘邦的前朝。



李渊的前朝是隋炀帝杨广掌权,他的残酷狠毒,和秦始皇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花六年时间修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经营西域,三次东征高丽,掏空了大隋的国库。杨广荒淫无道,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百姓早想推翻他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弹簧压得越狠弹力越大。秦朝和隋朝就像被强力压下的弹簧。刘邦和李渊提出反朝廷,全社会都积极响应,人心可以快速凝聚,形成强大地气势。

曹操完全不同,他的前朝是汉,汉灭亡的原因是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皇帝无所作为,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最后不但丢了皇权,也丢了社稷。汉朝百姓对皇帝并无恨意,既使到了汉献帝时期,百姓对汉室还是心向往之,无论是谁反朝廷都不会得到一致拥护。事实上,曹操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他的一块还是最大的一块,最有实力的一块,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一块,还是有不少人反对他取代汉室的行为,这其中荀彧就是代表。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敢称帝,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点,对手不同。刘邦的对手是项羽,李渊的对手是窦建德、王世充和李密,项羽、窦建德、王世充、李密都是英雄,但不是领袖,曹操的对手刘备和孙权都是领袖,都可以建立并领导一个国家,刘备孙权和刘邦李渊是一类人。

刘邦在胜利后和群臣探讨取胜的原因,有一段话非常经典,“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会用。刘邦安排陈平,略施离间计,项羽就中招了,最后把范增气跑了,项羽成了孤家寡人,哪有不败之理。

李渊用人也很厉害,只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太强了,历史上光芒四射的李世民盖过了李渊,其实李渊也是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人。而窦建德、王世充、李密他们一个个被打败,在与李渊对垒过程中都显示出明显弱点,显示出他们不具备国家领导人特质。



回过头来研究曹操刘备和孙权,刘邦的张良萧何韩信曹操刘备孙权都有。曹操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呈昱等,武将有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徐晃、张郃等等,谋士不弱,武将虽不如韩信但都还可以,数量上占优。刘备谋士有诸葛亮、庞统、法正,武将有关张赵马黄。孙权谋士有鲁肃、张昭等,武有周瑜、陆逊、吕蒙等。如果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碰在一起,让他们和刘邦换,和李渊换,他们任何一个都可以战胜对手,一统天下,成就一番事业。

没有办法,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碰在一起只能三分天下。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把曹操拿掉,换成刘邦或者李渊,其结果大概率也是穷其一生三分天下。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我个人认为是刘邦集团与李渊集体太强大的原因。

很多人都说是三国中其它对手太强大,我却不这么认为。觉得三国人才辈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了,如果抛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看正史其实都差不多。



刘邦集团下有韩信这样不世出的名将成为了打破平衡的关键。很多人都说韩信遇到的对手都太弱,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韩信太厉害,所以导致对手没有反抗的余地呢。如果说是智商为100与95的两个人进行智力比拼让人觉得是棋逢对手,但是如果智商是130与95的智力比拼还会出现棋逢对手的情况吗。


李渊集团就更不用说了,有两大不世出的名将,李世民与李靖。李渊集团遇到的对手也不弱,尤其是窦建德,其部下的起义都让李渊集团疲于奔命,但是窦建德在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败给了李世民,这种现象根本就是无解的。

曹操集团就缺少这样的名将,虽然说曹操在军事上也十分厉害,但是也有很多败绩,尤其是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其失去了统一天下最好的机会。


其实很多朝代统一天下都有过以少胜多的bug之战,如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这就说明了这些人的军事才能真的是强于同时代的其它人。而三国面临的情况就是一些人的军事才能确实比较强,但是却不比对手强多少,所以就形成了僵持之势。


程蒙爱数据


在大一统王朝里,刘邦用了八年,李渊用了四年,朱元璋用了十五年。刘邦得天下是对手太弱智。楚汉相争实际上新兴的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之间的博弈。李渊得天下是因为起点高,是整合了整个关陇集团的力量,属于世家门阀共同行为。他的对手也很无能。再就是他们起事的时机很恰当。曹操未得天下的最大原因就是时机不成熟,再就是他的对手太强大。而曹操没有把握住机会也是重要原因。

曹操未得天下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世家。东汉依靠世家门阀起家,汉末已经形成巨大的政治团体利益,世家门阀已经形成。如何处理世家门阀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问题。但可惜是是,曹操出身寒门。在压制门阀,和顺从门阀之间。曹操选择了第二种压制门阀(这是曹操唯一选择)。曹操重用寒门压制世家, 但只能压制一时,等曹丕继位还得启用世家(司马家,颍川氏族)可以说。与世家的博弈牵扯的曹操巨大的精力。无法整合一切力量进行统一天下的作战。这是曹操最大的短板。再就是当时的汉朝死而不僵,“灵魂”还在。曹操与世家最大的争夺点就是清除“汉”朝的影响,架构属于自己的政治集团。可惜他失败了。和其他大一统开国之君相比(刘邦,李渊),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包袱。曹操也始终处于“篡位”的舆论的漩涡之中。

曹操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无疑是最杰出的,兼资文武,天纵英才,文武兼备。但晚年的曹操自称愿为“汉征西将军”。可以已经,没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了,对于已经62岁的曹操来说。他已经很满意了。还有就是他的主要两个对手具是一代枭雄,刘备与孙权在各个方面都不逊于曹操。有人说,如果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错开了30年,谁都可以统一天下。三人出于同一时代,是曹操最大的悲哀。曹操并不具备压倒刘备和孙权的绝对优势。

曹操唯一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在于占领荆州以后,不应该攻取江东,而是应该定汉中,占西川。但曹操”得陇复望蜀乎”。曹操这一战略失误使得他一生功绩也就到此为止。有人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李世民)。也就是曹操当将军可以,当皇帝差点。曹操一生几乎都是亲自领兵作战。格局有欠缺,不敢放权(曹操真不敢)。但李世民时代与曹操时代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但曹操不能放权也是他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对比之下,刘备,孙权(最会放权)却可以收放自如。这是曹操的短板。

总之,曹操未能统一天下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曹操原本是汉末最有机会天下一统的。但时机,机缘都不具备,但必须指出的是,三国第一英雄当属曹操。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大家好,我是再忙也要说历史的程锦。

今天给大家说一下,刘邦与李渊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便统一了全国,而曹操为什么穷尽了一生,仅仅是三分天下了?

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当时所被制约到的条件来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他的敌对力量。

刘邦和李渊在他们的时候正好赶到了一个国家要瓦解的时候,新生力量产生的关键时期,刘邦处在秦朝灭亡的时候,当时的贵族们想跟随着项羽,恢复以前的状态,但是失败了,势力得到了一定的损伤,当时的秦始皇巩固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几乎已经扫平了当时反抗的势力。

而关键在于刘邦不得不说刘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把握住了时机,只需要他的简简单单的反击便可保秦始皇的制度延续下去也不用背着很多的骂名,尽管有很多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但是它的制度不得不让人佩服,前人已经给铺好了路,只需要后来把它巩固一下就可以也就说他所面临的压力比曹操小的很多。

而李渊和刘邦也差不多,当时隋朝制度的开明性也处在上升时期而大多数的骂名都让隋朝皇帝杨广替他干了,他建立了大运河,干了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正是他打下的这些局面,使得李渊可以更好的去继承并且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

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身处在东汉末年,当时宦官专政,各地的诸侯分割势力很是混乱,并且当时的一些制度已经是很落后了,豪强们有实力各立门户,而曹操出身寒门只能评价自己把一些比较厉害的人拉到这里来帮助自己。曹操没有当时士族的出生对于势力的控制也很难,所以它的阻力远远大于刘邦和李渊。

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仍然可以把握住三分天下的局面足以说明曹操的本事已经是很厉害了。

程锦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程锦点个赞哦~关注程锦,私信回复句子,程锦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程锦在路上


大势定长策,时势出方略,治乱总在不断的伦回:刘邦与李渊的时代皆由乱入治,故其能快速统一江山;曹操的时代正在由治入乱,故穷其一生也只能三分天下。刘邦之前秦朝已经统一了天下,天下已经动乱五百年了,天下民心思治,故他能顺天应人快速统一天下;曹操之前东汉已经稳定两百余年了,天下正在由治入乱,他穷其一生三分天下只好进入乱世,因此曹操无法统一天下。天下兴亡治乱,人力无法改变,曹操文治武功皆强于刘邦与李渊,但是他所处的时代限制了他统一天下!

春秋战国五百年,天下纷争不断,当时凡有血性,皆有争心,人们一言不合就可以刀剑相加。天下八百诸侯相互兼并,最终剩下战国七雄华山论剑,秦国以绝对实力击杀六国,统一天下,天下由分裂进入治道。秦朝统一天下后,人心不稳,战国思维继续延续,于是六国复辟,天下再次进入战国模式,楚汉相争,天下百姓十有六七死于战乱。人死得差不多了,人们也打累了,于是刘帮建立的汉朝站稳了脚,六国贵族不是死于反秦之战,就是死于汉朝的统一之战,再没有人出来反对汉朝了,天下正式进入治道。

东汉是唯一一个不弱于前朝的后继王朝,东汉实力甚至比西汉还要强大一些,经过两百余年的统治,东汉已经由治入乱了。曹操出生在东汉末年,这正是一个天下从统一进入分裂的时代,曹操穷其一生想再次统一东汉,但是天下群雄都纷纷割剧自立,你攻我伐,不亦乐乎,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力的局面。曹操东征西讨一生,也只是统一了东汉的北方而已,南方由东吴与西蜀控制。诸葛亮出山之时,老智者司马徽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也就是表明了司马徽早已洞悉天下必然分裂的局面,统一天下非诸葛亮人力可以完成。

李渊统一天下跟刘邦类似,李唐之前杨隋已经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东晋以来长达四百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自五胡乱华以来,衣冠南渡,十六国纷争结束后又是南北朝对峙,全国无日不战,无月不攻,杨坚以北周为后盾,先后统一了全国。但是战争的思维还是影响着隋朝,不久全国各地起义复发,李渊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击灭群雄,有野心想割剧的枭雄都在战争中身死魂灭了,因此李唐的江山稳定了,大唐盛世到来了。


大秦铁鹰剑士


这问题提的好,很尖锐。是啊,刘邦,李渊都可以一统天下,为什么曹操却只能三分天下。

本人认为跟各自当时的国情有关!大秦统治下年年征战,耗民耗粮,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不聊生,天下群而攻之。

小点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大的也有二三个,陈胜吴广就是当时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慢慢的被其他起义军所剥离,后逐渐形成了两大势力,既项羽和刘邦。

项羽其中战神之存在,立大无穷,可以智力欠缺,手下谋士除了其叔父的话也听听,其他的也就是听尔认知。

反之刘邦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和一帮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高低判下,一目了然!

李渊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唐国公出身,一方土地。在加上几个儿子个个都不是庸才,万众所归。

特别是李世民,招贤纳士,心胸宽广,目标远大,在加上隋炀帝自身的问题和治下之混乱,官员之腐败,以精明的李世民不成事都难。

最后说说曹操曹孟德吧!谋士,猛将如云,礼贤下士,智勇双全。确定就是疑心太重。

而他的对手呢?哪个不是谋士,猛将具备,哪个不是礼贤下士,招才若渴,所以三方不是有各自的天时,人和,更有各自的地利。三分天下是有道理的。(孙权的水,刘备的山)

分析的不对请各抒起见,但不喜勿喷!谢谢


伍慰华


也论证出来“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结论最好体现。

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断地在分合之间循环罔替

1.由乱入治,由分入合:

汉朝刘邦时期:在春秋战国动乱四百多年,最终由秦朝一统天下,但秦朝无法解决普通大众对于社会安定,美好生活与徭役繁重,战争不休之间的社会矛盾。矛盾不断地在激化,最终导致陈胜吴广起义,迅速引发全国大动乱的背景之下,刘邦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登上历史舞台,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但背后仍然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与地位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山东六国旧贵族演化出来的新兴地主阶层与农民阶层的利益暂时达成一致后,新的社会制度不断地演化与完善,短暂的秦朝却成为过渡性阶段,最终大汉王朝建立符合各阶层的利益。

唐朝李渊时期:仍然是魏晋南北朝动乱三百多年后,由隋朝一统天下,这跟秦汉时期的轨迹是一模一样。但存在不同的地方在于隋唐过渡,只是世家门阀之间推举选择不同,也是地主阶层之间的轮换罢了,就是存在“今天你家当王过了,明天就到我家上位”轮流坐庄的模式罢了。

汉唐大一统天下,都是由先人的种树,后人乘凉,故在“由乱入治,由分入合”的天下大势下,迅速能够一统全国大业。

2.由治入乱,由合入分:

三国曹操时期:西东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大治时期,从黄巾起义后正式转入乱世时期,按照历史轨迹,每次由治入乱的时间都不短于百年,曹操本来是想做“治世之能臣”,却被历史打歪做了“乱世之奸雄”的角色。

在东汉末年时期,由原来单纯各州刺史成为各家各性的世家私人领地,形成独特的世家门阀,在东汉末年时期,每个州牧都是世家门阀的代表,但曹操出生于低贱而无法入到世家大族的法眼的官宦后代。以寒门对待豪门士族的第一次大碰撞,以曹操个人魅力与势力短暂的压制士族门阀。这就证明当时的曹操仍然是无法代表整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故背后的支持力量仍然让他心有而力不足。

三国曹操不能一统天下,是无法代表整体的阶层利益,尤其是士族门阀阶层的利益,故他一生都在忙着应付与消除士族门阀的影响与破坏,只是最后仍然知天命而认命,遗憾死去,才只能三分天下。

二、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1.时势造英雄:汉唐时期,天下大乱却只是一方恒强,另一方却犹如跳梁小丑般蹦跶罢了。楚汉之争,就是一个没落贵族与地痞流氓之间的扳手腕,谁胜谁就拥有天下。

唐朝国祚之争,也是世家大族与地主阶层之间的内部争斗,但其实精彩程度仍然不比三国,但唐朝的风云时势却造就“隋唐英雄演义”各类英雄人物的粉墨登场亮相。这也是时势造就各方草莽英雄的功成名就,留名青史。

2.英雄造时势: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除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人才大井喷的繁荣时期,不管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曲调,还是蜀国五虎上将,魏国五大上将,卧龙凤雏等英雄相继登场,演化整个三国时期的你争我夺,你有你的空城计,我有我的水淹七军等谋略及经典战役不断地上演,才造就“三国演义”那么脍炙人口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也真正是天下英雄搅动整个三国时期的时势,人才璀璨的时代,也是最值得研究与津津有味地年代了。也造就曹操的个人荣光也是不幸的结局。

三、开国之君个人魅力值与领导力不同

1.曹操、刘邦与李渊三人相比较,无疑个人的魅力值最高的是曹操,曹操无论是诗词歌赋,个人性格,行事手腕,争议性是最大的,也是被后世者评判最多,讨论最多的魏国开国君主,因为他始终逃脱不掉“奸雄”“汉贼”“篡汉”的标签,也是因为这样的标签让曹操一生对于皇帝的宝座止步于前。

当然在曹操征伐袁绍,袁术,乌丸,马超,刘表,陶谦,公孙瓒等世家大族,都是亲自指挥打仗,挂帅出征,从未敢轻易放手让将军或是王子作为领头羊出征敌人,故他在外三十年多的征伐,奔波劳累也只是一个大将军角色,却不是一个王的角色。在曹操的相关文献都知道曹操却只想被封为“汉朝征西将军”称号。他仍然不想反也不敢反,故依然以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打工模式,不是创业模式。

2.西汉刘邦时期刘邦说过“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三大支柱人物成就汉朝的建立。也是因为在大一统被破坏之后,新兴的大一统朝代会马上补位,只是刘邦选择为幸运儿罢了。刘邦作为一个最为出色的领导者与权力艺术家,大元帅的性格为人特色,成为布衣换天子的挑战模式。

3.唐朝李渊时期,李渊属于“捡漏”模式的幸运者,在呼喊国号之后,就没有他什么事了,全国大一统都是李世民与手下天策府成员一直打下来的。只是唐朝的刘黑达,王世充,李密之流都是末位的地主阶层不入流的。压倒性的优势想要干翻对手,而李渊只是一个甩手掌柜罢了,一位士族推荐的代言人罢了,领导力与魅力值却在三人之中是最低。

曹操穷尽一生却只能三分天下,刘邦与李渊却是抖抖腿伸伸腰的短暂功夫就能大一统天下。这是历史分合循环罔替的选择之外,也只能感慨是时也命也。


历史伴读小二


刘邦有三杰,张良,韩信,箫何。此三人皆是千年一遇的人物,且时之英杰皆归刘老三帐下。李渊有个厉害的儿子,这一个儿子可顶张良箫何两人,外加一个两千年一遇的军神李靖。所以此二人得天下在于先得奇才。

曹操手下倒也人才济济,但他对手帐下的人才更厉害。周郎赤壁一把火,再加上诸葛一阵东风,使曹操十余年打拼的基业差点毁于一旦。若使东吴无周郎,刘备无孔明,曹操用不了十年也能一统天下。

故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金易得一士难求。不论定天下还是治天下,最大的因素是人才。若使天下奇才皆归于君,别说十年八年,就是一年半载得天下亦非神话。


挥剑决浮云6


第一,是社会制度是否需要重立。

汉朝统一是经过了秦百年的努力后的结果,尤其是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只是秦二世毁了基业,但是社会制度是先进的,有明确的方向,刘邦把握时机得了成果。

唐朝统一之前北周隋好几代人努力,剔除了制度弊端,尤其是宇文邕杨坚杨广连续三代都是有能力的皇帝,只是杨广用力过猛触动了门阀势力的蛋糕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制度是先进的,李渊恰好是关陇集团的最后获利者。

三国处于汉朝末年,很多制度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了,需要打破重立,这本身就很难,遇到的阻力很大,因为方向不明确。

第二,称帝,前朝带来的阻力大小不同。

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各国贵族很多不服,但是到汉朝统一时,大家没有之前被灭国的仇恨,阻力小很多。

唐朝统一也一样,原来南朝的很多文臣武将之后都是仇视隋朝的,不论谁统一了,他们都不会仇视。

汉朝几百年过去,人们认为自己是汉朝人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虽然一片混乱,这时候想要称帝建国统一天下,各个势力都是极力反对的,都认为你是窃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