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2018年11月30日,由中國專業IT社區CSDN、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所、Virgo Network聯合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香港站——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17期)”在香港科技大學如期舉行。

本次論壇圍繞區塊鏈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研究新進展、區塊鏈+金融應用與挑戰、可信空間數據、未來行業發展等內容,邀請了國內外學術界、產業界及科研領域眾多技術與金融專家,以主題演講、圓桌討論和Workshop等形式,為區塊鏈領域的技術開發者、愛好者進行深度剖析,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及未來發展趨勢。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論壇在亮點方面,除了有香港頂級高校與科研機構專家助陣以外,還匯聚了國內外一線技術大咖。環節上也增加了多人圓桌討論,不同領域嘉賓進行思想碰撞與深刻交流,氛圍十分活躍。最後還增加了Workshop動手實操,手把手指導觀眾完成區塊鏈技術開發。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全天的論壇中,眾位技術大咖帶來了哪些精彩分享和哪些印象深刻的內容觀點。

陳雷:區塊鏈研究和未來金融(Blockchain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of finance)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作為今天演講的第一位嘉賓,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終身教授,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陳雷(Lei Chen)主要從4方面進行了介紹:從技術角度來看區塊鏈、區塊鏈的主要特徵、區塊鏈的研究以及區塊鏈的實踐應用。

陳雷教授首先分析了比特幣的特徵及其交易過程,通過對比傳統的中心化機構與分佈式系統介紹了點對點的分佈式系統的特徵,並詳解了區塊鏈特殊的數據結構。關於區塊鏈的主要特徵,陳雷教授表示,區塊鏈中的每個參與者可以保留賬本中相同的副本,數據不會被任何單一機構所控制,即具有分佈式的數據特性,任何修改都將更改Merkle樹根的哈希值,並且修改也會很容易被檢測到,而分佈式的數據管理確保了賬本的不可篡改性,同時還具有拜占庭式容錯的共識(BFT),它建立了沒有第三方機構的信任體系。

對於區塊鏈存在挑戰和問題。陳雷教授提到,區塊鏈存在諸多問題,如可擴展性、安全性、隱私性等問題。另外,陳雷教授也分析了區塊鏈未來的研究方向,詳細解析了區塊鏈的存儲問題以及目前的解決方案 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 (SPV)和Consensus Unit (CU)

,並介紹其團隊在區塊鏈存儲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區塊鏈系統提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方案,設計並實施了適合智能手機和PC的平臺。

最後,對於區塊鏈的理解,陳雷教授表示,在某些情況下,區塊鏈可以提供一種解決信任問題並提高效率而無需受信任的第三方的方法,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雷志斌:區塊鏈技術、應用、挑戰和未來方向(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第二位演講的嘉賓是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智能軟件和系統技術部署理總監雷志斌(James Lei),他主要聚焦於區塊鏈的區中心化實現的核心,即共識算法的形成及原理。

首先,雷志斌以生物的算力作為對比,對比中昆蟲的算力相當於10的8次方每秒,老鼠為10的1次方每秒,而人類的算力則達到10的16次方每秒,由此推斷出區塊鏈作為“一群人”組成的去中心化算法,其算力則是無窮的。

此外,雷志斌詳細梳理了算法的演進,從最早的挖礦到以太坊的狀態機,從共識協議到PBFT(拜贊庭容錯)。在談到接下來區塊鏈的應用方向時,雷志斌認為區塊鏈的應用有很廣的空間,再創同行業上,區塊鏈無疑會推進能源、自動化、健康、生產等行業的改變;而在互聯網行業,區塊鏈則需要與AI&ML、大數據分析等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Gareth Hayes:How Conway's Law is Eating Your Job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Emurgo IT總監Gareth Hayes在上午的場次中壓軸出場,雖然他的分享並沒有直接跟區塊鏈技術相關,但分享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術研發思想,即康威定律正在影響區塊鏈項目的研發。讀過《架構之美》的朋友都對康威定律不陌生,即團隊的組織方式必然會對它產生的代碼有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架構也會影響到團隊的協作的好壞。當團隊瓦解時,代碼的交互就很糟糕。當團隊協作時,架構就會集成的很好。

結合帕累託分佈原則,80%的開發者都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在價值只有20%的事情上,由於現在的網絡資源每兩年就會翻一倍,去中心化系統佔比會越來越高,因此那些不能及決問題的代碼都是浪費時間。

劉宇翔:Hyperledger Fabric多合約分層結構設計(Hyperledger Fabric Chaincod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Production)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下午場第一位演講的嘉賓是Mediconcen CTO劉宇翔(David),他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1. 聯盟鏈的智能合約的必要性,與傳統法律合約,透明化數字平臺,公鏈合約的對比;2. Fabric聯盟鏈多合約的分層設計方案與其蘊含理念。

對於智能合約與合約的對比,劉宇翔表示,智能合約可以確保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不再依賴第三方,具有多方可審閱特性,可用於交易和編程資產。

關於Fabric聯盟鏈多合約的分層設計方案,劉宇翔詳細介紹了每一層的設計原理。

公共合約Layer 1,安裝在所有現有節點和未來新增節點,僅存儲最小交易審計數據,如資產流向記錄,Corsortium節點組織背書,保證合約版本一致,合約代碼以及邏輯本身開源或聯盟內開源,更新維護頻率最低。

交易合約Layer 2,只安裝在交易的雙方所擁有的節點,合約代碼由交易雙方協同維護,更新維護頻率中等,合約內可跨合約調用公共合約,需要交易雙方同時背書,還允許加入其他審計方,使用Side db特性來存儲隱私數據,否則一般賬本數據會暴露給沒有安裝合約的其他節點。

私有合約Layer 3,原則上並不是合約,一般用於特殊用途,如組織內部部門之間、將來有提升成交易合約的可能、測試用合約等,其更新頻率最高,僅由一個組織維護,因此組織可以完全掌控其開發生命週期。

李東:空間可信數據源與近場分佈式協同計算(Trusted Spatical Data Source and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Calculation Map Platform)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下一個出場的是GoWithMi CEO李東(Oliver Li),本次演講李東詳細介紹如何從共識博弈、經濟激勵設計,來創造高覆蓋、不可欺騙、持續更新的空間可信數據,並分享了GoWithMi如何進一步發展以太坊分片設計思想(Sharding)並升級EOS系統架構,從而整合創新打造一種去中心的、全數據上鍊的近場分佈式協同計算(Space Shard Chain)網絡,讓空間可信數據及基於其上的智能合約擁有不可劫持、永不停止的執行載體。

李東表示,隨著區塊鏈技術向落地應用發展,行業日益認識到打造空間可信數據源(Oracle)的重要性,當區塊鏈技術服務於現實世界,作用於金融、遊戲、社交、O2O商業、共享出行和共享空間等多種分佈式商業時,均需要可用穩定的可信數據源。

張弛:淺談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金融交易領域的應用(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nancial Transaction)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接下來演講的嘉賓是FinFabrik加密資產技術總監張弛(Chi Zhang),他通過對包括通證、證券型通證、公有鏈、聯盟鏈和私鏈等一系列概念的介紹,並結合傳統的金融交易技術,與觀眾探討了區塊鏈在金融交易領域的應用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變革。

首先,張弛向大家解釋了什麼是通證,他表示,通證本質上是區塊鏈內定義的狀態變量,有社會經濟屬性、有擁有者、可以轉移,它與智能合約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是合約的操作對象,而代幣是一種通證,一種支付手段。通證也具有其它用途,比如溯源、身份、票據、權益。同時,張弛還介紹了ERC20通證標準、智能合約、區塊鏈的基本架構等知識系統。

對於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張弛介紹了其主要的應該場景: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資產證券化、保險理賠、供應鏈金融、銀行徵信、資產轉讓及股權交易等。同時,張弛還講解了信用證與區塊鏈的關係,用詳細的結構流程圖展示了股票如何在證券結算系統中轉移,列舉了包括美國、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瑞士等地利用區塊鏈在證券領域的應用實踐。

最後,張弛也分析了最近熱議的證券類通證,詳細介紹了其概念和優勢所在。證券類通證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市場,永遠開放;擁有資產的部分所有權,為單個高價值資產的分解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隨著更多資產被分化,可以在零售層面實現更優化的資產配置,使我們更接近於能夠構建真正的“市場組合”;快速結算,通過可互換的智能合約來實現即時的交易清算流程。買賣雙方在區塊鏈上直接交換資產,減少中介費用,降低成本;通證發行的標準化,促進全球資產的全面互操作性,從而進一步實現可編程資產管理。

姚兆明:區塊鏈的侷限性:安全性和新興應用(Limitations of blockchains: security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香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姚兆明(S. M. Yiu)指出,有很多ICO項目和初創公司以區塊鏈應用作為主要業務,演講報告也表明區塊鏈技術的全球市場將以42.8%的年增長率擴大。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很多潛在的應用是正確的,包括金融科技領域及其他領域,但區塊鏈仍存在一定的的侷限性,特別是現有區塊鏈系統的安全問題以及現有平臺是否足以應對新出現的應用,這些問題不應被忽視。

姚兆明老師介紹了區塊鏈的這兩個主要侷限性, 區塊鏈系統的安全問題(例如基於智能合約的DOS攻擊、Mt. Gox事件)以及現有區塊鏈平臺的可能增強,以適應新興的應用程序。他還提出現有平臺可能存在諸多問題,如數據交易平臺存在服務費高昂、安全域隱私問題、數據售賣困難等,通過列舉簡要說明了交易可變性攻擊,並分析了什麼樣的典型應用適用於區塊鏈技術。

最後,姚兆明老師在總結中指出,通過增強區塊鏈平臺,我們可以產生出的新的、更吸引人的應用程序,當然我們必須要解決區塊鏈的一系列技術性問題。

彭靖姝:信任機器——區塊鏈,如何改變金融和世界(Building The Trust Machine - How Blockchain Could Transform Finance and The World)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最後進行分享嘉賓是Virgo Network CEO彭靖姝(Jingshu Peng),也是本次論壇唯一的女性演講嘉賓。彭靖姝首先結合WEB 3.0時代區塊鏈與金融的發展指出,當中本聰在2008年向全世界介紹比特幣時,這種新的加密貨幣本意是為了實現不經過任何銀行的,直接進行點對點的電子交易而誕生,但十年後區塊鏈卻正在受到銀行的擁護,進而從根本上改善金融體系。區塊鏈並沒有使銀行變得多餘,而是讓銀行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本次演講,彭靖姝從可信協議、可信元素、可信基礎、可信應用(APP)、可信平臺、未來信任6個維度進行分享。關於可信協議,彭靖姝分析了區塊鏈誕生之前銀行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而區塊鏈的出現可以極大程度地解決現有銀行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比特幣的誕生實現了點對點的直接在線支付,而無須通過中間的金融機構。

關於可信元素,彭靖姝主要介紹了5點:分佈式賬本(The distributed ledger)、數字價值(Digital value)、數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數字來源(Digital provenance)、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

在可信應用方面,彭靖姝表示,設想我們可以隨時在手機上下載個人銀行APP,它能夠使個人與全球的金融機構直接連接,而智能錢包則如同我們口袋中的個人銀行一樣實現此功能。進而,她介紹Virgo Network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在移動設備提供安全、強健、靈活和高效的網絡,保證每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個人移動銀行應用。

彭靖姝認為,在未來,我們將能夠在區塊鏈、貨幣、證券、基金甚至實物資產上交易多種資產組合,隨著人工智能和相關技術的日益普及,智能錢包將能夠自動分析和處理投資建議,並主動瀏覽市場和其他信息來源,以制定自己的投資決策。而Virgo Network可以幫助實現這些願景, 它支持定製的智能合約,可以集成AI、大數據和市場信息分析等,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編寫和發送智能合約來實現這些功能。

香港-CSDN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應用發展論壇-暨CSDN區塊鏈技術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