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明天壞女人


雅克薩之戰當時俄羅斯哥薩克人好像也沒有太多能讓清軍瞧得上眼的東西。雅克薩之戰俄軍投入使用的武器有:燧發槍,火繩槍,少量火炮(最多時12門)。

而雅克薩清軍則出動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和威遠將軍炮,這兩種都是在西方傳教士南懷仁指導下製造出來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類似紅夷大炮這樣的直射火炮,但較明朝的火炮口徑更大,達到11cm,全炮重2274公斤,彈丸重量可以達到8斤;威遠將軍炮是一種發射爆炸榴彈的臼炮。兩種火炮均引進了熟銅鑄炮工藝,這是中國以前沒有的技術。更不要說清朝在南懷仁的制導下還製造了一批口徑和威力更大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發射13磅的彈丸,全炮重量達到3500公斤,只是沒有投入戰鬥。所以清軍的火力面對沙俄其實完全沒有劣勢。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威遠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均為配備跑車,可以當做野戰炮使用。而參加雅克薩之戰的俄軍的火炮數量少,重量更小,技術上並沒有更先進。

所以也就單兵火器二者有差距。但也不大。清軍均裝備鳥槍,也就是火繩槍,而俄軍是火繩槍和燧發槍混用。雅克薩之戰的時候彼得大帝剛剛繼位不久,當時的俄正規軍燧發槍都未完全普及,並不要說這些哥薩克。

一把俄式燧發槍工藝品


而且清軍並非沒有引進燧發槍,在對準噶爾和對緬甸的作戰中也都接觸過對方的燧發槍。只是清軍裝備燧發槍的數量很少。這個原因說實話我也沒搞明白,總之,燧發槍的只在清朝皇室的打獵槍和少量精銳部隊中使用。

清朝皇家打獵用的燧發槍

如果說雅克薩之戰真正讓清軍領教到西方先進性的,反而不是進攻武器,而是城堡。俄羅斯在雅克薩修築的是一種按照幾何學設計的稜堡,帶有突出的敵臺,便於形成交叉火力。這種稜堡是文藝復興後旨在歐洲興起的,根據荷蘭學者繪製的雅克薩城可以看出,雖然它不像歐洲那些著名的星形稜堡那樣繁複嚴謹,但仍不失基本幾何學的原則,對構建交叉火力是完全夠用的。相比之下當時的清軍構築的城防,仍然是方形突出的敵臺。後來稜堡技術也沒被清朝學去。

一名荷蘭學者根據和西伯利亞俄羅斯人的交流繪製的雅克薩城


正因為稜堡在防禦上設計的十分合理,開戰的幾周內清軍一直無法攻破,哪怕已經發起了數次強攻也沒辦法攻破,反而自身傷亡慘重。而俄軍甚至囂張到主動出城奇襲,某次襲擊殺傷清軍150人,2名軍官,而自己僅陣亡21人。所以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清軍出動幾千人將800名俄國人團團圍住,但卻只能靠圍困,而不能攻破,原因就是稜堡在防禦性能上的優越。在臺灣鄭軍攻打荷蘭人是如此,在雅克薩也是如此。



只可惜,後面清軍直到鴉片戰爭前後,都沒有和俄羅斯再有正面交鋒,稜堡工事的優越沒有引起清朝的足夠重視。


紙上的宣仔


就是一個原因,清朝統治者扼殺新思想,害怕科技發展,漢人拿起武器推翻他們的統治。

俄羅斯自從趕走了蒙古人,便開始了擴張的道路,俄國早在萬曆年間便遣使來到中國,當時的萬曆帝給俄國的國書也是不卑不亢,國書中寫到:“爾為大國,而中國亦不小也”,不向俄國示弱,但又表示願意和平交往,那是中俄第一次出現交集。

雅克薩戰爭爆發時間為1685年—1688年,當時的俄羅斯還沒有崛起,彼得大帝10歲登基,在位期間是1682年—1725年,那時的彼得大帝還未成年,還未向西方展開學習,可以說那時的俄國還不是很強大,還不足以和中國掰手腕,但是一些小股的土匪、冒險者就開始向東方入侵了。

那時的滿清剛入關不久,之後順治駕崩,康熙繼位,又開始除鰲拜,平三藩。俄國人就趁機入侵黑龍江流域,康熙一看,呀呵,我祖宗的發祥地都讓你佔了,過兩年你再把我祖墳刨了,動了大清的龍脈還行。於是康熙派遣使者,與俄國遠征軍“多次交涉,鄭重聲明,雅克薩自古就是我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我方嚴厲譴責俄國遠征軍的入侵行為!”俄國遠征軍的頭頭還真給面子,給清朝回話說:“我們注意!”,然而抓緊步伐修建堡壘,該幹嘛還幹嘛。

經多次交涉無果,康熙急了,派彭春帶了3000人去攻打雅克薩,水陸並進,當時的城內俄國人只有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被彭春幾炮轟的受不了了,頭目托爾布津投降,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能帶武裝撤退,這清軍將領也是沒腦子,最起碼得讓他放棄武器吧,結果連人帶武器都給放走了,就把雅克薩城毀了就走了,你也不想想這入侵者帶武裝,人家不隨時能回來嗎,正好應了那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果然,托爾布津撤到尼布楚,便寫信給俄羅斯求援,俄羅斯當時就派出“大軍”600人支援,沒辦法,當時的俄國沒有後來的實力,只能派出這麼多人,托爾布津捲土重來,再次入侵雅克薩,康熙聽了大怒,派2000多部隊再次出擊雅克薩。但是這次,戰爭打的就很艱難了,當時的雅克薩配備了西方的燧發槍,而且城門堅固,而清朝這時的火器水平,已經比晚明時期下降很大,不只是火器水平下降,八旗軍的整體素質也下826名侵略者,狂轟亂炸近一個月,楞是沒打下來,清朝那“神威大將軍炮”,轟到雅克薩城上,就是掉點牆皮,最後還是因為城裡被困一個月,病死餓死不少,826人還剩下66人,才開城投降。

雙方之後和談,簽訂《尼布楚條約》,雖然《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可是清朝統治者卻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放棄了大片領土,可以說清朝是不敗而敗,俄國是不勝而勝。

這是清朝和俄國實力最為接近的時候,可以說還強於當時的俄國,但是兩國的發展道路是背道而馳,截然相反,俄國在向西方學習的路上一路前行,而滿清則在閉關鎖國的道路上越行越遠,中俄差距自此拉開。


山人維屏


這又是一個謠言。

誰說清朝沒有使用火器的?清朝使用火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關外,在雅克薩之戰中,更是用槍支大炮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張圖是清朝入關前的情況,出自《滿洲實錄·太祖率兵攻寧遠》。

雖然努爾哈赤在這場戰爭中失敗,吃了明軍火器的大虧。但是,在寧遠之戰中,後金軍隊也用了火器。如圖所示:努爾哈赤兵臨寧遠城下,先遣的後金士兵都以戰車為己方先導,鳥銃手舉槍透過車上銃眼射擊的場景。

在雅克薩戰爭中,清朝也通過火器壓制了俄羅斯的軍隊。

例如,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朝就意識到必須用火器,才能擊敗俄尼布楚、雅克薩等地的俄國人:

今臣等愚意,欲取雅克薩諸城,非紅衣炮不可破。記奉天府有紅衣跑數座,若速遣官至奉天府,得二十跑,即可濟用。俟來春冰未融化之時,預運于吉林江口。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麼可回答的,清朝早就意識到的事情。

總之,不要低估清朝的實力。


HuiNanHistory


18世紀時、西方處於初步發展的火器時代,中國處於冷兵器與火器並用的時期,弓箭、刀、矛大量地裝備清朝軍隊,清軍使用的是火繩槍,雖有燧發槍而未裝備於部隊(造價高),西方軍隊主要使用的是燧發槍,而滑膛槍的製造技術趨於成熟。

18世紀中西方火槍技術模式和機制原理,中國的炮工藝較為粗糙,而18世紀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西方那樣的科學理論、實驗、技術三者之間循環加速的內在機制。

雅克薩之戰,發生於1685-1688年之間,此時處於17世紀末期,我們就姑且把時間算到18世紀好了,這一時期的歐洲軍隊火器的運用,並不一定比冷兵器軍隊戰鬥力高處多少。

當時先進的燧發槍是沒有膛線的,射擊精度很低,所以彼時的戰爭形式就形成了所謂的“排隊槍斃”的兩軍交戰隊列,目的是為了提高命中率,同時在近距離開火,命中率也就更高。可是一般在三輪齊射之後,步兵進入近距離的廝殺,此時靠的就是拼刺刀,才是真正的戰爭開始。

燧發槍射擊的目的,並不是作為戰爭的主要擊殺方式,而是起到擊潰,打擊敵軍士氣的目的,畢竟傷亡不高,還遠遠達不到決定戰車勝負的程度。

同時,燧發槍的結構複雜,造價十分昂貴,使用很麻煩,整個裝彈、射擊過程很浪費時間,當兩軍野戰距離拉到足夠近之後,還去裝填彈藥射擊,無異於是一種自殺行為。人家敵人早就拿著刺刀給你刺個通透了。

所以說這一時期,東西方軍隊的作戰方式雖然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一樣的,雖然燧發槍與火繩槍有技術差距,但其實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都遠遠達不到19世紀戰爭的水平。

既然燧發槍還不能徹底改變戰爭的方式,那麼戰爭還是隻能停留在靠冷兵器肉搏的程度,所以往往在這一時期,火器部隊只是作為戰爭中的一種兵種,而非常規化的制式武器而存在。

如此一來,加上燧發槍造價比較高昂,康熙從實際角度出發,不太可能耗費錢糧大規模引進這種燒錢的武器裝備軍隊,比較它此時的起到的效並沒有火繩槍好多少。

這就跟你在打刺激戰場的時候,你拿著一把98K,別人站在你面前拿著平底鍋,,你覺得你幾槍能打死他,而他又能用平底鍋幾下敲死你?

考慮到實際使用價值以及造價,所以康熙時期,大概只是小規模的引進了這種武器,大概也只是供有錢人防身用。

再說引進了又有什麼用?大清並不具備科學理論指導的工匠對這些武器進行大規模的維護,而大清的火器管理部門也是人浮於事,官僚作風嚴重,而軍隊中裝備火繩槍的部隊一年都指不定放得了多少槍來做射擊訓練,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成為擺設而已。

不具備自主研發,或者說不具備科學精神的大清,是無法將這種武器繼續優化,以趨於追上西方的腳步,如此一來,再多的引進也無甚意義。


青年折緣


雅克薩時候清朝就領會了西方火器的厲害?你是在搞笑呢吧,雅克薩之戰不可一世的哥薩克們被清軍的火炮轟成狗。根據《俄國人在黑龍江》一書,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均用大炮猛轟城市,把俄國人轟慘了,俄國人還稱讚清軍的炮擊令人驚懼。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由於俄國人構築了稜堡,清軍無法通過強攻攻破,因此改強攻為圍困,並架起大炮猛轟城市,打死了頭目托爾布津,而且俄國人僅剩六十餘人。科普一下,稜堡即便是在同時代得歐洲都是要通過圍困攻克。

所以題目的描述分明是在胡說,但是清朝引進西洋火器了沒有?答案是必然的。

首先看一下《清聖祖實錄》中關於西洋炮的論述:

定遠平寇大將軍和碩安親王嶽樂疏言,逆賊吳三桂,聞臣進取長沙,必固守要害。非綠旗兵無以搜其險阻。非紅衣礟不能破其營壘。提督趙國祚久在行間,熟練火器。兼統綠旗兵三千。屯墾都督陳平,有兵二千。乞俱令隨臣進討。其廣東送來紅衣礟甚重。路險難致。西洋礟輕利,便於運動。乞發二十具為攻剿之用。上諭:剿滅逆賊,平定湖南,俱賴安親王。練習宿將,及精兵、火器、俱不可闕。提督趙國祚、都督陳平並所屬官兵,悉依安親王所請。南懷仁所造火礟,著官兵照數送至江西,轉運安親王軍前。王不必待礟到始行。亟由吉安,或袁州進發上以狹西提督陳福,勤勞邊疆,忠貞甚著,其弟刑部主事陳壽,從優以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用。


諭議政王大臣等,攻擊海賊營壘,宜用火炮。內造西洋炮甚利,且輕便易運。可令湖廣巡撫張朝珍,以湖廣所有西洋炮二十具,委官遞送福建總督姚啟聖軍前,用資剿御。


可見,康熙年間就引進並裝備了大量西洋炮用於機動作戰,而且西洋炮甚利;而紅衣炮則過於笨重,不利於運輸。由此可見,清朝並不排斥外來火器。比如說康熙年間步兵就開始換裝鳥槍,雍正年間更是大面積換裝贊巴拉槍,贊巴拉槍是清朝引進西亞、中亞火槍的統稱,有燧發槍也有火繩槍,最多的一種應該是土耳其重型火繩槍。

同時,清朝一直將澳門作為進口西洋火器的中轉站,並且清軍也曾大量進口西洋火器。
比如這個,可能是12磅或者是18磅夷炮


還有這個,可能是68磅夷炮,屬於重炮了

而清軍真正的劣勢在於:第一,由於金屬冶煉的技術落後,無法仿製出和原產質量相當的產品;第二,由於清軍戰術思想還停留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的水平,使得先進火器發揮不出應有的功能;第三,由於清軍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火器導致武德喪失,清軍基本是在肉搏戰中敗給洋人。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回答這個問題要代入大清皇帝的角度思維,槍炮和騎射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很多人簡單把皇帝當成白痴。其實,坐到皇帝那個位置,見解很廣博,例如康熙會拉丁文,幾何成績優異,怎麼會一點都不懂世界形式。關鍵在於,皇帝位置讓他們關注普通人想不到的內容。看到火器,合格的大清皇帝會立刻和滿蒙騎射做比較,然後意識到,騎射需要長期訓練,遊牧民族擁有天然優勢。槍炮則普通人都可以很快上手,人多的族群有優勢。這意味著如果普及火器,滿清勇士將失去武力上的優勢,無法震住漢人。換句話說,大規模引入火器將動搖國本。但這話皇帝不能明說,只能找些諸如洋人奇技淫巧之類的藉口搪塞。作為後人的我們讀史,要真信就真傻了


Kennymb


最大的差距不是武器本身,而是使用該武器的技戰術、戰法,問題是不管是引進武器還是戰術戰法,都得承認我們自己不如人,這個卻是天朝上國所忌諱的。就算部分引進也要扭扭捏捏,更別談全國大規模引進,引進了也要與朝廷裡的清流、掌兵的武將們扯皮,全看當地大員自己對武器的評價看法。就是皇帝本人都對引進不太感冒,哪怕前線部隊吃了武器或戰法的大虧,打敗仗的將領抓回來懲治,換個人帶更多兵堆上去就可以了。最後戰打完,有人上個書,現在不用打戰了,現有的戰備夠用了,武器戰法更新什麼的花錢,就不用做了,朝廷就會順梯子下來,原先被打的灰頭土臉,好不容易引起重視的武器引進就要沉寂下來,繼續細水長流慢慢來。

總之就是,朝廷的面子大於天,更不是前線將兵的命可以比的。



bzsw2018


雅克薩時俄國的火器並不利割,依堅城,還被清軍打敗了,你說利害在那裡我就不知道了。當時,絕對是大清的大刀弓箭利害,否則,絕對取不了勝利!現在有人說大清幾萬打俄國的幾百,這是個屁話,俄國傷亡幾百人,就認慫了?這個完全是抹黑。大清就是現在我們的中國,抹黑大清有什麼好處?真實情況是那時的火器實戰力還不高。直到晚清,西方的工業革命,才使火器得以大量的、徹底的技術革命,成為真正的戰爭利器。而中國的孔孟之道,講夠的是勸農耕,貶工商,倡經學,棄末技。這樣就要推翻帝制,創立共和,拋棄孔孟,樹立主義,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安平144796971


事實上清政府購買了非常多的武器,直到被民國政府拿走執政權,還有非常多的西方武器陸續運到中國,這些武器大多數是由地方政府購買的,說明了即便沒有後來的軍閥混戰,清政府本身也很有可能出現各路諸侯!真正讓人痛心的不是我們傻也不是我們弱,而是我們的投機心理!所有人無非就是看到了清政府的掌控力下降了,所有人就都有了自己的盤算!而這才是中國當時脫離了世界發展的大環境的真正原因!不是傻逼太多,而是小人太多!未見真英雄,滿地偽君子,他們攪的整個中華大地動亂不堪,把中華民族的力量分散了,這是最大的教訓!


617687101


誰說沒引進?北洋軍及海關署軍火庫裡的是啥?八國入侵時三百漢奸華勇營的人竟神奇的偷襲佔領了這兩處重要地方。且事後沒用這批先進武器打清皇室,事後北洋軍沒什麼採購記載卻裝備了火器,(難道是協意歸還?可能只有李鴻章,袁大頭知道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