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AG600“鲲龙”是我国最新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它已于2018年10月20日成功实现水上首飞。据公开资料称,其水上最大起飞重量为53.5 吨,已超过目前俄罗斯装备的别-200(36吨)涡扇两栖飞机和日本装备的US-2(48吨)涡桨两栖飞机。

由于前苏联研制的A-40(水上最大起飞重量86吨)涡扇式两栖飞机因苏联解体和某些无法解决的技术原因而最终宣告研发终止,因此AG600“鲲龙”夺得了世界上在研最大吨位的水陆两栖飞机的称号。

然而,我国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此,为更好的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需要,正在规划研制一种最大起飞重量是AG600数倍的超大型水陆起降两栖飞机,可执行空中发射卫星运载火箭任务。

据公开资料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小型卫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性能获得到了大幅提升,国际国内市场上对小卫星需求越来越大。


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为适应未来低成本、微小卫星组网的高强度发射趋势,国外有关专家称,如果将200千克重的小卫星发射成本降低到100万美元或者更低,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一天或几个小时,小卫星星座将有着无比伦比的性价比和快速反应优势。

与陆基、海基运载火箭发射方式相比,空中发射方式相当于为火箭省掉了最重的第一级,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十分适宜用于发射低成本、小型化、高自主、并具有星座组网能力的新一代小型卫星。

目前,空中发射平台大都为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

上述飞机均为陆基起降,由于在战时紧急情况时,机场跑道等设施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这些飞机执行应急补网发射卫星的任务能力将大大受限。


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与此同时,战斗机虽发射角度灵活但载重量小,而运输机和轰炸机由于受机场跑道和飞机机体的限制,有效载重及装载空间不可能做的很大。

为了填补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等空中发射载机平台的能力短板,不依赖飞机跑道、可随时随地在水上起飞,执行空中发射运载火箭任务的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概念应运而生。这种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采用双船身式机身双体构型,以及超大展弦比的巨型上置式机翼。

由于双机身之间间距较大,可满足水面使用横稳性要求,因此不再需要像AG600“鲲龙”那样再在机翼两侧布置浮筒,从而减轻机身重量。该机在双机身中间的机翼下方挂点布置任务载荷,即空中发射的小卫星运载火箭。

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放宽对空射运载火箭外形尺寸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幅度的减少水面起降时喷溅的浪花对搭载的空射运载火箭的负面影响。


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为了尽量提高空射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和机箭分离后无动力飞行段的飞行速度,发动机选用4到6台12-15吨级的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分别安装在双体构型机身上方和T型尾翼上,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数百吨,最大空中飞行速度可达0 .8马赫(约980公里/小时)。

此外,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环控系统、航电系统、操纵系统、电气系统均一应俱全,最大限度的利用AG600“鲲龙”和运20“鲲鹏”的技术成果。

由于该机设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机动、高生存力、大载荷、可重复使用等优势,据初步测算,可在24小时内在万米高空多次发射小卫星或者微卫星,单次发射成本约为每千克5000美元。


用超大水陆两栖飞机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


在民用卫星发射市场上,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执行空中发射卫星运载火箭也有着独到的优势。它可自行机动到地球赤道附近海面,在辅助舰船的帮助下挂载发射载荷,然后再起飞进行发射。

由于在赤道海域发射可提高20%的运载能力和大幅延长卫星运行寿命,因此相比陆基空射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可进一步降低发射和运营卫星的费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