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圓滑世故”,不過是缺了人疼

我們慣常把那些善於人際,做事得體,心智成熟的人稱為高情商,似乎有他們在的聚會很難尷尬,遇到問題時總能被妥善解決,吃虧的時候往往都在,論功的時候總是缺席,有他們作為朋友會讓人安心。

但這群人往往看似熱情,實則隔紗擋霧,很難真正地親密,他們習慣於思考,太多的想法都堆積在心裡,很少真正地傾訴,就像是一座座封閉的城池,無門可入。

情商高不是件壞事,但成為高情商的過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不會太容易。

我的一個表妹是典型的“頭疼”少女,是老師的心頭大患,初中時留著厚厚的劉海,穿著大人們最看不慣的衣服,整日在學校操場上晃晃悠悠,考試成績永遠倒數,做事從不考慮後果。

初中畢業以後,不出所料地沒有考上高中,她爸爸千找萬找又讓她重讀了初三,但成績依舊毫無起色,中考前夕,職高來學校招生,她死活不願意繼續讀初三,硬要去職高,她爸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終也不得不答應她。

在她讀職高時,她爸爸在外地做生意被人捲走了錢,欠了一屁股債回來,和她媽媽也離了婚,為了減少開支,她從學校最貴的專業轉去了最便宜的護理學。

畢業以後,肄業在家,她爸爸到處託人給她在我們當地的一傢俬立醫院找了一份臨時工,院長說,如果她能考過護士資格證,就讓她轉正,否則,這臨時工也不能保證。

那時候的她還是一幅吊兒郎當的模樣,長期混跡網吧,每天睡到日出三杆,沒錢的時候會找我們請她吃飯,看電影,借的錢永遠不會還,要了也不給,有錢的時候呢連人影都見不到。

臨近考證的那幾天,她的QQ空間裡還是無數的自拍和逛街照片,看著她那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我們所有人都怪她不成器,不懂事。

不出意料,她沒考上。

後來的大半年時間裡,她都被她爸逼在她家新開的小餐館裡幫忙,每天重複著買菜備菜,招呼客人,端茶送水,收拾打掃的工作。

那個以前連醬油瓶倒了都不會扶的表妹開始會自己找事做,會偶爾跟我說她爸很辛苦,會在我請她吃完飯以後非要請我喝杯奶茶,會因為我們請客覺得不太好意思。

再後來,她順利考到了資格證,去到了那家醫院上班,工資能養得活自己,每年過年一定會給她爸媽買新衣服,時不時還會約我出去吃飯,搶著付錢。

我問她怎麼突然變成熟了,她說:“我也感覺自己突然懂事了,沒有以前幼稚,可能是因為我爸欠的錢太多,日子過得太辛苦,所以自己的身上也總有副擔子壓著吧。”

現在,大家都說她懂事了,做事勤快,有分寸,會在意別人的想法,會對自己的言行有要求。

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會覺得她成長了,情商變高了,但這不是一份帶著喜悅和驚喜的禮物,這是一把利刃,是她在生活的打壓裡漸漸打磨的利刃。


所謂的“圓滑世故”,不過是缺了人疼

《知否》裡的盛明蘭(趙麗穎飾)也情商頗高,待人接物得體守矩,處理小人惡事遊刃有餘,大家都道她機敏聰慧,但這份令人驚歎的高情商又何嘗不是來自於苦痛。

她小時候眼睜睜地看著親孃被人害死,用盡全力也未能力挽狂瀾,沒有了母親的庇護,只能處處隱忍,處處謙讓。

縱然有一身的好馬術,投得一手好壺,卻也只得日日做著手工刺繡。面對小公爺(朱一龍飾)的喜歡,她步步後退,連收到的禮物都要被家中的姐姐奪走。面對殺母仇人,她無處申訴,只能步步為營,自己想辦法去懲罰她。

成親後,明蘭從不要求顧廷燁(馮紹峰飾)對她好,因為她太缺乏理所當然的愛,於她而言,每一份疼愛都來之不易,分量深重,她怕自己無以為報。

她亦從未因為顧廷燁可能要納妾一事生氣,不是因為她大度或是不愛顧廷燁,是因為她把自己放在了規矩框架內,對於合乎情理的事,她不爭不吵,坦然接受。

從前尚未出閣的她百依百順,在家中永遠是最懂事的那一個,也是最好打發的那一個,但成親後,她第一次在家中摔了筷子,在眾人面前質問自己的父親為何置母親的死於不顧。

明蘭還是明蘭,不過她不再是那個只有祖母關愛的盛家六姑娘,她成為了侯爺顧廷燁的心頭肉,有人疼,有人護,有人愛。

她在家裡的這一場大鬧看起來似乎有失體面,太過於意氣用事,不懂得以家族門面為重,她沒有表現自己的隱忍、圓滑高情商,但卻真真讓人羨慕,因為這份“不知天高地厚”是來自於愛。

高情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就是一件累人的事,會不由自主地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別人的身上,把別人的喜怒看得比自己的還重,做了一個很好的“場面人”卻總是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而若想要不那麼累,就往往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減少與外界的接觸,減少思考,沉浸孤獨。

我無法去說高情商是不是一件好事,當然,也不是每個人的高情商都來自於磨難,也不是每個人都因為高情商而受累,我只希望如果免不了要經歷那些掙扎,願我們都能擁有一段被人疼愛的,肆無忌憚的時光。


所謂的“圓滑世故”,不過是缺了人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