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公元1789年秋,正是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年,这一年初,清政府正式在西藏设站定界,这一年六月,还订立了禁约回民章程,十一月又册封了安南国王,可以说,这一年清政府取得了不少政绩,这一年,高宗弘历已经79岁了,在这两年,为了庆祝皇帝八十大寿,国家要举行很多的活动,其中,特开恩科就是其中一项,恩科一开,又有多少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刘凤诰

无数读书人,读书读到胡子花白,都没有混到一个功名。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考中举人、进士后,获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1789年秋,恩科放榜,位于北京的江西会馆沸腾了,因为平时其貌不扬还有眼疾的萍乡人刘凤诰中得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及第,这对一帮以读书登科为终身目标的人来说,这其中夹杂着多少的羡慕与妒忌,刘凤诰的老师将元益老学政和翰林院副总裁彭元瑞则抚须笑而不语,心想,总算没有白栽培这小子这么多年,没让我失望。。。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刘凤诰

是接下来,按照惯例,授翰林院编修,编修,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职业啊!翰林的分配有三种。第一种分配到皇帝身边,入值南书房,或担任侍读、侍讲之类官职,青云直上,指日可待。第二种是分配到外地当学政,或主考乡试,收一批门生、弟子,必然好处多多。第三种就是分配到部院当一名正六品的主事,上不着天,也下不着地,既没有实权,也挣不到钱,只能在京师里苦熬。这三种分配中,第一种最好,第二种稍差,第三种最坏。刘凤诰运气不错啊,进翰林院第二年即五十六年就考上了二等,获得额外提拔侍读学士了,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这里有必要说说翰林院是干啥的,清因明制,设翰林院。自康熙时起,掌院学士历由殿阁大学士兼领,地位更加突出。按清制,翰林官不仅升迁较他官为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因而与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有较多接近机会,多蒙优待厚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均由翰林官主持,形成座师制度,文脉与人脉相互交织,使翰林影响延伸至各个领域。翰林在知识界享有崇高声望,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翰林院制度不始于清代而以清代为最完备,资料最为丰富,机构最为庞大,品秩最为突兀,规模最为壮观,是集历代大成的产物。

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刘凤诰

官场良好的基础是打下了,那这三年刘凤诰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呢?主要就是修《实录》,《实录》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清实录》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四千四百八十四卷,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皇帝的起居、婚丧、祭祀,巡幸等活动亦多载入,就是清朝的官修大百科全书。

辛辛苦苦修了三年,修完就外放广西学政,这可是实缺啊,从此,刘凤诰开启了火箭式的人生,关于刘凤诰修的《清实录-高宗实录》篇,这其中所牵涉到的诸多故事,请参考本公众号历史推送消息或直接查阅刘凤诰文化传媒网。

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刘凤诰

我在翰林修《实录》——刘凤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