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承認誇大宣傳,那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該怎麼治?

據媒體新聞報道,1月16日,陝西的田女士在網上發帖稱,2017年其3歲女兒因口臭在西安市兒童醫院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無限極一名經銷商推薦下服用了多達8種無限極保健產品。

該經銷商告訴她喝無限極的保健品不僅能治好孩子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且還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完全沒必要喝醫院開的藥。結果3個月後,喝了無限極產品的孩子陸續出現多種不良反應,被診斷為佝僂病、肝損傷、心肌損害等疾病。

媒體新聞爆出後,無限極被立案調查。今天,無限極在官方微博上承認對經銷商誇大宣傳查處不力,併發布了10條專項整改措施。

其中,居於首位的整改措施便是:在服務中心、專賣店等經營場所及銷售各環節張貼、發佈“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保健食品不能治病”的警示語。

無限極承認誇大宣傳,那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該怎麼治?

關於保健品不是藥品這一概念,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經反覆強調過,相信大家都已經瞭然於胸,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因無限極被要求整改的源頭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吃無限極產品受到了傷害這一新聞事件。通過這一事件,不少家長知道了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疾病,想要了解更多有關這種疾病治療的知識,針對大家對這個疾病的主要疑問,我們在這裡簡單給大家普及一下相關知識。

兒童需要篩查幽門螺桿菌嗎?

14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常規篩查幽門螺桿菌。

在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2015年7月發佈的《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14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常規做幽門螺桿菌的篩查。因為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人群,即使篩查出來後進行了治療,復發的可能性也很高。

另外,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過敏、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生長髮育遲緩有關。

因此,以上疾病症狀也不建議常規檢測幽門螺桿菌。

只有孩子出現了腹痛、燒心、口臭等症狀,被醫生診斷為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等疾病;或者孩子的一級親屬(如父母親)有胃癌病史,或者孩子因某些疾病需要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等抗炎藥,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篩查。

不一定。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的地區,成人感染率大約在50%左右,兒童也普遍易感。加之幽門螺桿菌耐藥情況嚴重,常常需要多種藥物聯合治療。而且根除治療後再感染率較高,因此不建議常規篩查和治療。

當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表現出症狀,且診斷為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時,則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當孩子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考慮根治:(1)慢性胃炎;(2)胃癌家族史;(3)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4)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5)監護人、年長兒童強烈要求治療的。

經醫生評估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兒童,常規建議採用目前指南推薦的標準三聯方案進行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常規療程為10或14天;若青黴素過敏,可將阿莫西林換成甲硝唑或替硝唑(部分地區若克拉黴素耐藥率較高, 如>20%,可首選含鉍劑的三聯療法:阿莫西林+甲硝唑+膠體次枸櫞酸鉍劑)

因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具體的藥品和劑量選擇,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需要提醒的是: 根除治療結束至少4周後,要常規進行復查(即使孩子沒有症狀也建議複查),以判斷是否根除成功,首選C13呼氣試驗進行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