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两千米,我是被迫的

早上五点半,闹钟响了。

赶紧抓起手机,关掉声音,开始英文阅读。

等到五点五十,我已打卡完毕,洗漱完毕。

拍了拍一宁同学,她一翻身就起来了。哇,简直是个奇迹。在上个周四的早上,她硬是赖到了六点五十……

补充说明,按照惯例,每个周三晚上,离得比较近的同学可以申请回家住,而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少跑一次。一宁同学当然是离得最近的了,我们就住在校园里嘛。她会抓住这每一周一次的机会,高高兴兴地回来,跟妹妹玩,跟我们挤,再多睡一个钟头。

而在昨天晚上呢,她一回来就宣布:“明天我还是要跑步的,五圈!”

我大喜过望,拍手叫好。

她又宣布:“老爸,你要陪我跑!”

啥?

你跑步跟我有几毛钱关系?我是大人,我又没人管,我想跑就跑想不跑就不跑,再说了,我又不是睡懒觉,我只是不想离开被窝,但是我还是在做正事啊!还有!你妹妹早上这会儿最喜欢一翻身就抱着我的胳膊……那感觉多幸福啊,总比陪着你在寒风凛冽中凌乱美得多!

可是,妞就是不依不饶:“我就是想让你陪着我跑,就是!你看看你,中年油腻男,难道就不该锻炼身体吗?就不该给你闺女做个榜样吗?”

我暗暗地叹口气。

就在身边的桌子上,还摆着她得意洋洋拿给我看的作文。题目是《童年》,而内容是说老爸老妈是怎么因为她而改变的,比如说不再任意享受美食,比如说不再随便熬夜追剧……

怪不得她一进门就给我看,原来,这是一个伏笔。

走。

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们愿意为自己会是最先跑起来的,但,不是。

起床铃是六点十分的,可是就在六点十分时,已经有很多孩子在奔跑。

这是运城国际学校的特色。正如之前张建文老师所写的《跑操经济学》,学校并不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要求孩子必须整齐划一喊口号,而是给出目标,鼓励孩子自觉自律自主地完成晨跑。

这样的“放任自流”,的确产生了一些问题,有过让班主任感到不舒服的阶段。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自律自主谈何容易!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其实是被“管着”长大的,因此,一旦失去了外在的压力,就很容易不知所措容易钻空子。可是,如果我们继续使用“管”的方式呢?看看那些上了大学就翘课赖床打游戏的孩子们!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

自由人,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能够为自己负责,作出正确的选择。

呶,清晨的校园里,没有口号,没有哨子声,没有《运动员进行曲》。孩子们就是三五成群地跑着,偶尔会笑,会说话。体育老师呢,就那样站在转弯处,时不时地提醒几句,鼓鼓劲儿。

这样的情景,同衡水中学那气势磅薄的跑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是的,五圈,这是每天的晨跑任务。可是没有人替你数,跑完之后,你只需要向班级的负责同学说一声就好,他不会质疑,只是认真地做个记录。

我还是蛮欣慰的。

闺女一向不是很爱运动,尽管在小学时也喜欢打篮球打网球,可是来到中学后,说实话运动量是少了很多。你想啊,就在上个学期,她一提起跑步来还蛮有怨气的。对,冬天里,我陪她跑过一次,只跑了两圈,她没过一会儿就抱怨说好累啊、跑不动啊……

而今天,她跟着我啊,跟着她的老爸,在第四圈半之前,是一步也没落下。

我逗她,咱们走几步?

她却摇头,不,一步不能走,要跑下来才算数。

无论她的体能怎样,我都觉得是好兆头。

包括体育锻炼在内的任何事情,当我们的坚持触及到意志层面时,才是真正的挑战。

而意志强大,身体又怎会疲弱?

终于跑完了。

还好,不觉得累,倒是神清气爽。

跟女儿告了别,也跟她的同学们告了别。

走回宿舍去,“跑了两千米,我是被迫的”这个题目就冒了出来。

我这个懒家伙啊。

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跑操是到校门外的,绕着那个叫小李庄的村子跑。往往是一拐弯,我们八个男生就转身钻进小巷,找到一家早点店,要三十根油条八碗胡辣汤。等大队伍跑到了最后一圈,我们一抹嘴正好跟上……

而今天,我却一早起来跑五圈!

幸好闺女每周只回来这一个晚上……

迎面走来的,是砷镓。

他乐呵呵地冲我打招呼:“听说,你跑了一圈就不见了?”

哦?

这是不是说明我是风一般的男子?

2019年3月14日

特别推荐:

今儿推荐一套童书,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第二条图文。

也可以直接扫码了解。

跑了两千米,我是被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