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十五)聊聊比特幣及其小兄弟們共同構建的生態


區塊鏈研究︳(十五)聊聊比特幣及其小兄弟們共同構建的生態


研究的目的,在於看清看懂。

為了讓自己能夠看清比特幣在市場中的江湖地位,簡單在非小號、AlCoin上查找了一下比特幣及其最知名小兄弟們的市值。

一看之下發現,原來當下加密貨幣市場中,不僅比特幣市值、單價是所有通證中的第一,而且比特幣生態也不小,僅僅把比特幣、萊特幣、比特幣現金、達世幣和門羅幣五個加起來,市值就佔據了加密市場總市值的55.8%以上。

區塊鏈研究︳(十五)聊聊比特幣及其小兄弟們共同構建的生態

儘管每天都有新的通證出現,關於區塊鏈二代以太坊、區塊鏈三代柚子的各種說辭滿天飛,圍繞公鏈、側鏈及項目落地、上幣的新聞每天層出不窮,但比特幣家族在加密貨幣圈的地位短期看依然堅固無比。

此時,才懂“比特幣與其他幣”的說法是多麼經典。

比特幣不再是當初那個獨自闖蕩江湖的青蔥少年了,而今也因其區塊鏈技術鼻祖的身份俘獲了全球各國和地區關注新興產業與科技創新人們的注意力,撫育了不少後代,可謂聲名遠播、兒孫滿堂、桃李天下。

其中,值得我們這些理性經濟人重點關注的是,依託科技進步,比特幣一干後代與比特幣所形成的生態圈,我們不妨在下面的文字中把其稱為“比特幣生態”。

當然,受文章篇幅所限,我們可以把視線主要聚焦在萊特幣、比特幣現金和達世幣上,去理解何為生態。

先說萊特幣。

李啟威先生創立的萊特幣,是一種基於“點對點”(P2P)技術的網絡貨幣。與比特幣相比,萊特幣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提升了交易效率。萊特幣網絡每2.5分鐘就可以打包一個區塊,而非比特幣的10分鐘。二是把Colin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算法引入工作量證明算法中,降低了萊特幣的挖礦難度。

總體看,萊特幣在交易效率、挖礦效率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促進了比特幣生態的發展。

其次是比特幣現金(BitcoinCash(BCH))。

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2017年8月1日硬分叉的產物。以比特大陸為代表的部分中國礦工群體發起了BCH項目,在分叉後開始運行新的代碼,打包新區塊,在新鏈上運行,對原來比特幣的區塊進行了擴容(一開始提升至8M,後來在2018年5月又提升到了32M)。

據《區塊鏈與通證》一書中介紹,截至2018年4月,雖然比特幣和萊特幣分叉出的比特幣鑽石、萊特幣現金等超過80種競爭項目大多流產,但比特幣現金開啟硬分叉先河,為解決區塊鏈問題、項目技術升級和解決去中心化社區自治中出現的意見分歧找到了一條新路。

比特幣現金,對比特幣生態的進化、繁榮乃至社區自治難免出現的意見分歧之解決,意義深遠。

最後是達世幣(DASH)。

達世幣是比特幣技術改良的結果,採用一種稱為混幣或合幣的關鍵技術,把3個以上用戶的多筆交易混合起來,然後混亂輸出,讓企圖攻擊者難以從混淆的交易中將單筆交易信息提取、對應出來,保障了單個交易者信息隱私安全,強化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匿名特性。

這好比一個人進入商場後換了身衣服與好多人走出商場一般,增加了追蹤者的辨別難度,進而確保了交易者的身份信息、資產安全。

達世幣在匿名方面的表現優於比特幣。

伴隨技術進步,萊特幣、比特幣現金、達世幣在不同方面強化了原先比特幣老祖宗的能力,提高了支付效率,降低了挖礦難度,為區塊擴容增加了單一區塊的交易規模和對礦工的激勵,通過分叉為社群自治意見分歧的解決和區塊鏈技術的進化找到了新路,並在匿名交易方面進行了技術探索和嘗試,全面優化著比特幣生態。

這種生態的優化和豐富,不僅可以鞏固比特幣的市場老大地位,也可以為比特幣未來進化之路積累豐厚實踐養分。立足一個不斷補短板的生態,誰也不知道將來會迸濺出怎樣的煙火,去照亮未來的天空。

按照技術發展的邏輯,這並非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中本聰不就站在巨人肩膀上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搞出來比特幣了嗎?

一切皆有可能!

(完結)

參考:

1.楊昂然 黃樂軍 著 《區塊鏈與通證》機械工業出版社

2.非小號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