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有人說「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

羊仔65456946


雞湯文化剛出來的時候,還是頗受歡迎的,也鼓舞了一批人,然而,這幾年來已經很少有人為雞湯買單了。如果誰在朋友圈每天一心靈雞湯刷屏,估計心裡會忍不住罵他一句二貨。

為何曾經大行其道的雞湯不再流行了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極其務實的民族,喝了那麼久的雞湯,發現這玩意毫無用處,還不如及早拋棄。雞湯剛出來的時候,盡是一些鼓舞人心的話,人們以前在失意時,平日裡連一句表揚讚美的話都聽不到,忽然看到了心靈雞湯,裡面充斥著希望讚美鼓舞的話鋪天蓋地般的湧來,人們忍不住都要自我表揚一下,看了以後真是心情舒暢,遍體噴香啊。時間久了以後,痛苦的依舊痛苦,貧窮的沒有富裕,有看雞湯的功夫,倒不如多去背背單詞或者直接睡大覺來得更實際一些。


為什麼雞湯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沒用的呢,其實看看我們自己失意的原因就明白了。人一般失意,要麼貧窮,要麼情感,而這兩點很難通過自己讀幾篇勵志文章就改變。

貧窮的原因是多方面短板綜合的結果:出身、智商、能力、性格甚至還有運氣,這裡面只要有一個特別突出基本就不會貧窮。然而一般人難有出眾之處,靠的無非是勤奮努力罷了。比如說本來只能考九十分,每天多學一個小時就可以達到九十五分。比如開個小店,別人六點起十點關門,拼命的五點起十一點關門,錢就會多賺一點,過得就會好一點。這就是普通人上進的方式,沒有什麼捷徑。如果把這些多出來的時間都去讀雞湯,最後得到的是什麼,除了一時的腎上腺分泌,就只有長久的空虛了。

而情感呢,發家致富如果遇到了一個好的導師或者夥伴,還是有路徑學一學取得成效的,但是情感羈絆卻很少可以靠別人的指點走脫,只有靠自己承受領悟。比如說親人之間的情感,很多人跟家裡人的感情會有問題,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還有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跟家人如果出現感情問題,一般都是幾十年牽絆觀念的老問題,一輩子剪不斷理還亂。戀人不好了可以分手,夫妻不好了可以離婚,可是血緣至親之間的關係,難難難!看多少雞湯也是沒法子解決的。

當然了,愛情的問題也是不好解決啊。分開兩字說起來容易,真要分開,不知道多難受呢。所以有了怎麼辦呀,吵啊鬧啊。雞湯上說要體諒對方,換位思考,多多鼓勵,看的時候覺得好有道理,怎麼一到了實際情況就完全做不到了呢,想好的好話到了嘴裡就變成了譏諷擠兌,醞釀的笑臉一旦迎上對方就露出了猙獰。如果對方是一個人還好,還要面對對方的父母、家庭,還有其他的什麼房子車子票子啦。什麼雞湯可以解決這些重重困難呢,好像真沒有,因為雞湯既不會改造人的性格,也改變不了人的習慣,人們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感。


於是,雞湯文化越來越不流行了,大多數沉迷於此的人也都走了出來。這時候回過頭再去看雞湯,便如清水一般,毫無藥效了。如果今天看到一個人還在不停的發雞湯,那麼這個人要麼是作直銷傳銷的,要麼是小公司小老闆發給員工看的。所以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不存在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免疫了。


一覽眾河小


成功的人在默默發功,讀雞湯的人還在勵志。

去年,我媳婦添加了一個老同學的微信。這位老同學每天早晨起來,附上個人大汗淋漓的健身照片,再來段勵志的語錄,正能量滿滿。

媳婦很崇拜這位同學,發誓要向她看齊。我告訴我媳婦:一年後如果這位老同學已經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取得個人的突破,你再去向她學習。

當時,我媳婦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大約半年後,她發現她這位老同學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厲害,言談之間,也沒有發現這位同學取得了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在伊索寓言裡,有個烏鴉和狐狸的故事。烏鴉嘴裡咬著一塊肉,狐狸在樹下面慫恿烏鴉說話,唱歌。結果,烏鴉一張開嘴,肉就掉了下去,被狐狸咬走。

有天,狐狸又遇見烏鴉,烏鴉正在去尋找肉塊的路上,嘴裡叨唸著:“千萬不要聽狐狸說的話,千萬不要聽狐狸說的話。”

狐狸聽到後很沮喪,把這件事情告訴媽媽。狐狸的媽媽對狐狸說,孩子,你儘管去吧,一個經常把事情掛在嘴上的人,是不會上心的。於是,狐狸繼續去誇獎和慫恿烏鴉唱歌。這次,烏鴉沒有開口。可當狐狸靈機一動,諷刺烏鴉歌唱得難聽時,烏鴉表示不服,想要張開嘴唱歌時,肉就掉到了狐狸的嘴裡。

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烏鴉這類人。他們早早起床,對著朝陽拍張美照,或者附上個人大汗淋漓健身的照片,然後再來段勵志的語錄。而這些勵志的語錄大都不是他們親自撰寫的,是從網絡上覆制黏貼得來的。

發這些語錄的人當中,不是微商、代購,就是愛秀狂魔。微商和代購,為的是刷存在感和給他人塑造出正能量滿滿的形象。而愛秀狂魔,則是為了說服自己很努力,為了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努力。

他們本質上跟“掛在嘴上的烏鴉”沒有太大的區別。糾結儀式感的人,倘若不注重方法、方向,不加以思考,是很難在“複製別人的晨起的自律模式”裡取得成功。

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都提倡早睡早起。可事實上,並不代表早起就能取得成功。這種無方向性的盲目複製,還不如多睡幾分鐘來得有益。要知道自律成功的人在默默發功,只有還沒成功的人,需要不斷地給自己餵雞湯來麻痺自己。

所以,在這樣沒有章法的努力中,你非但學習不到什麼實質性東西,還會被別人的“假性努力”和“勵志語錄”搞得自己很焦慮,並深深自責每天起不了床的自己。

要知道成功沒有捷徑,一味地聽信加了激素的雞湯,只會失去冷靜判斷和思考的能力,實際上,雞湯只能緩和人的心理情緒,卻不能帶人走出困境。能帶人走出困境的只有方法和行動。


霍老爺


任何東西都要一分為二的去看,這樣一棍子把勵志雞湯全部棒死,有點不太客觀,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鴉片害人吧,但是它的止疼效果很好,用對了也是可以治病救人的。心靈雞湯也是如此,喝多了容易營養中毒,但是適當的喝一點,還是可以強身健體的。



什麼樣的勵志雞湯喝不得呢?我認為首推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和傳銷洗腦的勵志,這樣的雞湯好比是精神鴉片,讓人除了幻想就是狂熱,整天琢磨著如何一夜暴富,做著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一個人有追求有理想沒有錯,但是要腳踏實地,如果總是想著靠幾句口號,或者是自己給自己打打雞血就能成功,這樣的人不是傻就是二。

我認為,一些代表正能量的勵志雞湯,喝點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鼓勵上進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提倡遵守社會公德的“不要向井裡吐痰,也許你也會來喝井裡的水”;傳播善良的“如果美貌是推薦信,善良就是信用卡”;倡導寬容的“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這樣的雞湯,教育人們積德行善做一個好人,經常喝點百利而無一害。

任何人推崇或者是轉發一些勵志雞湯,都是有目的的,最起碼是有心靈上的共鳴。比如做微商的,喜歡發一些把握機遇的雞湯,目的無非是想告訴你“跟著我可以掙錢”。做領導的喜歡發一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雞湯,目的更是赤裸裸,無非就是向大家傳遞一個信號:“不好好幹,分分秒讓你滾蛋”。

總而言之,對一些勵志雞湯要有辨別力,有毒雞湯要堅決不碰,但是一些健康營養的雞湯,喝點還是沒關係的。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不得不說,叱吒朋友圈的雞湯販子們最喜歡拿“積極心理學”說事兒。他們總是用勵志化包裝、快餐式產出的雞湯美文教導讀者:“凡事要往好處想,要保持樂觀心態”。


但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雞湯勵志文宣揚的這種“盲目樂觀”的心態對成功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阻礙了夢想的實現,有時候甚至阻礙我們邁向成功。也難怪有人會調侃“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了。


為什麼雞湯勵志文宣揚的這種“樂觀”反而讓人失敗?

1. “樂觀”會麻痺意志,讓人失去行動力

心理學家通過20多年的多次實驗證明,對未來的樂觀幻想對你的健康的確是有好處的,它有助於使人平靜、防止高血壓,但是,樂觀也會麻痺我們的意志,讓我們失去努力的動力——越盲目樂觀,越難實現目標。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認為,目標之所以是目標,是因為它需要努力一下才能實現

。因此,如果只是單純樂觀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能成功,除了麻痺自己,並沒有太大的益處。

2. 樂觀帶來的“快樂”,本身就與“表現差”相關

樂觀的人由於凡事都往好處想,因而比起其他人,他們會更多地處在“快樂”的情緒中。可是,“快樂”這種情緒,本身就與更差的表現相關,這可能會使得樂觀者失敗。以下兩則實驗,可以說明“快樂”和“憂傷”分別會怎樣影響人完成任務的表現。


第一組實驗中,研究者讓10歲左右孩子聽兩組音樂片段,一組讓人“快樂”,一組讓人“憂傷”。隨後研究者對孩子進行圖形測驗,發現快樂

音樂的孩子測驗成績更差。


第二組實驗中,研究者給6歲左右孩子分組,分別觀看歡樂的、中性的和悲傷的視頻,然後進行圖形測驗。結果,看歡樂視頻的孩子得分最低,觀看中性和悲傷視頻的孩子得分相差不大。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樂觀方式?

雖然過度樂觀可能會導致失敗,但是我們並不建議人們放棄所有的樂觀想法 。如果真的那麼做,其實也有些矯枉過正。研究表明,過於現實、從不幻想的人,表現並不比盲目樂觀的人好多少。


心理學家分析,既樂觀,又現實的人最容易達成目標:


“既樂觀,又現實”的人在擁有一個目標時,往往會這樣做:


1. 先花幾分鐘時間,幻想和憧憬這個願望成真;

2. 轉換角度,花更多的時間考慮,實現這個願望所面臨的障礙,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這個過程被稱為心理對照。研究表明,這個心理過程對實現目標非常有幫助。採用這種方法的人會更有幹勁,更有動力完成目標


但要注意,如果一個目標本身就是不合理、難以實現,運用這個方法,人們最終也會理性地放棄這個願望。


因此,在目標可能被實現時,這種思維方法能夠激勵我們;當願望不切實際時,也讓我們更容易在評估後選擇放棄,轉而去實現其他的、更合理的抱負。


有意思的是,研究還發現,嘗試“心理對照”的人更容易從慢性背痛中恢復,他們有更好的人際關係、更好的分數,也能更好地承受壓力。


總之,一味的樂觀可能讓你身心愉悅,但它也可能讓你一事無成。看到自身的侷限,客觀地認識自己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才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


以上。


你喜歡看雞湯勵志文嗎?看完之後你覺得有用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我們一起討論!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知我心理學”的關注,我們又一次為粉絲們帶來免費福利了!


6月28日週四晚20點,我們邀請到了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心理發展指導中心講師李松蔚老師為大家帶來免費公開課——李松蔚:我為什麼不贊同“孩子是夫妻關係的粘合劑”,想參加的粉絲,歡迎移步查看評論區,或私信我們領取聽課鏈接。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Oettingen, G., & Wadden, T. A. (1991). Expectation, fantasy, and weight loss: Is the impact of positive thinking always positive?.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5(2), 167-175.

Kappes, H. B., & Oettingen, G. (2011). Positive fantasies about idealized futures sap ener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4), 719-729.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8-226.

Lyubomirsky, S., King, L. A., & Diener, E. (2005).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 positive 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1, 803-855.


知我心理學


我們知道,雞湯文就是能給人正能量的文章、語句或段子。勵志語也是如此。她們雖然正能量滿滿,但所表達的都是生活的一個面,常常為了觀點正確,不惜斷章取意,運用鮮活事例等非科學統計的證據為論據,結論並不一定是理性的,科學的。如果僅僅相信這些觀點,無異於盲人摸象。

有些雞湯文、勵志語確實能給我們一些正能量,給我們畫一個遠方的餅去讓我們憧憬。但是認知不等於行動,生活中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非常少。

另外,人生是一個連續體。由許許多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事物組成的。困境、失敗、挫折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此時,面對它們時,需要強大的心理適應力,敢於迎難而上的逆商,雞湯文、勵志語此時對我們的用處就會非常之少。

對於每個人來說,社會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個人天賦等都有差別。雞湯文、勵志語中所謂的成功大多是舉一些人類歷史上的精英成功的個案,讓我們看到成功的光鮮,但是它們會選擇性不去告訴精英們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有的人窮盡一生就做成了一件事,從而名揚青史。問題是,生活中人有多少人願意做如此大的犧牲,幾十年如一日專注於某一件不一定有成果的事情呢(絕大多數科學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各行各業的人都籍籍無名)?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並專注的去做,享受做事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和別人比較或者競爭去做。

這些是雞湯文、勵志語都不曾提到的,它們更一些精神鴉片。綜合所述,雞湯文、勵志語對我們的幫助有限。任何改變都需要一個長期耐心的過程。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加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全盤接受于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而於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  這個大學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還覺得她回答得很好,這說明,當一個人情緒失落之時,往往更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最初要的東西,對於一些感性的人群尤為如是。  一個本來邏輯不清的人,如果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看待問題,只會讓他的邏輯越來越不清楚,這時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煩惱依舊在。這是為什麼當一個人在看完雞湯文之後,感覺渾身解氣,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他們打完一針雞湯後,他們還是得面對真真實實的問題,他們不是宗教信徒,不可能永遠活在雞湯的世界中。一個人如果在其職場剛開始的時候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件事情,耽誤的可能只是一年兩年,如果一直持續下去,耽誤的將會是一輩子。  1.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麼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2.只要是石頭,到哪裡都不會發光的。   3.我有位家境一般的朋友,一直覺得如果自己有錢一定會更幸福。後來他媽做嬰幼教育發財了。快十年後我見他,問:現在你倒是有錢了,你真的幸福嗎?他回答:爽翻啦!我默默地走開了。   4.只有能力強會被當成純技術人員;而光會社交拍馬又會被認為沒有真才實學;所以,要想在單位中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有關係。   5.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煤礦工人靠挖煤多又快當上了煤老闆。   6.我有個朋友,在幾年前停止了抱怨和自怨自艾,開始努力改變自己。到今天,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態都沒有什麼改善。   7.很多時候,樂觀的態度和好聽的話幫不了你。   8.回首青春,我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但我並不難過,因為我知道,以後會失去的更多。   9.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別人的收穫是成功與快樂,你的收穫是認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與快樂。   10.父母一直注重對我的品德教育。到了社會上,我按照父母教我的接人待物,卻發現自己並不受人待見。   11.最靠得住的是金錢,最靠不住的是人心。   12.對今天解決不了的事情,也不必著急。因為明天還是解決不了。   13.青年靠什麼混日子?頭等青年靠出身,二等青年靠關係,三等青年靠天資,四等青年靠努力,五等青年耍文藝,六等青年打遊戲,窮遊,看美劇。   14.每次看到窮遊日志的感受都是:那麼窮就別TM出去浪了。   15.“不去努力然後告訴自己我根本就不想要”的痛苦,比“拼命努力後失敗”的痛苦,要小得多。   16.沒有錢包的充實,哪來內心的寧靜。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   17.一些年輕人通過美劇、旅遊和Youtube視頻擁有了樸素的自由民主和人權觀念;他們覺得自己工作爛,人緣差,沒對象,都是中國的體制害的。   18.你只需看著別人精彩,老天對你另有安排。   19.普通人一生的四個階段:心比天高的無知快樂與希望——愧不如人後的奮鬥與煎熬——毫無回報的憤懣與失望——坦然的平凡和頹廢。你走到哪一步了?   20.大部分成功靠得既不是厚積薄發的努力,也不是戲劇化的機遇,而是早就定好的出身和天賦。   21.小孩問富翁:叔叔為什麼你這麼有錢呢?富翁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很小的時候,我注意到樓下的礦泉水賣一塊錢,而三站地外的籃球場上,要賣一塊五。我拿著一個大書包,從樓下買水帶到球場去賣,賣一塊二。一個月我掙了十塊錢。小孩說:我好像明白了。富翁說:你明白個屁。後來我爸死了,把錢留給我了。   22.“為什麼我總是感覺自己特別普通?” “可能是因為你確實比較普通吧。”   23.很多人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心理殘疾,治不好的。   24.我發現很多混得不好的人看得都很開。也不知道他們是因為看得透徹而不屑於世俗的成功,還是因為不成功而不得不看得開。   25.除了有錢人,世上還有兩種人:其一是省吃儉用買奢侈品裝逼,其二是省吃儉用也買不起奢侈品的。   26.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歸來後,除了該做的事情被拖延的更久了,什麼都沒有改變。   27.你努力後的成功,不能彌補你成功前的痛苦。   28.假如今天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明天生活還會繼續欺騙你。   29.要是有個地方能出賣自己的靈魂換取物質享受就好了。   30.好身材的因素很多。不是節食和鍛鍊就能擁有好身材的。


風箏有線嗎


中國雞湯簡史:讀了十幾年《意林》仍過不好這一生

導語:到底啥是“雞湯”呢?這些“雞湯”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雞湯”?這些“雞湯”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呢?在一個充斥著心靈雞湯的年代,人們真的能夠以雞湯為宗教進行自我解救嗎?

今天,土逗帶大家來一發回憶殺。

在我們的青春裡,以下總有一款,曾經從我們的全世界路過:

這張圖將老編一秒帶回十年前。

那年暑假,每天中午吃完飯,老編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準時陶冶情操:

圖:Youtube

眼看已經邁進聯合國定義的中年階段,老編這才知道這些自己當年看得津津有味的內容,就是傳說中的“雞湯”,而且大江南北的無數天真少年都曾經(甚至還在)喝過這些“雞湯”。

那麼,到底啥是“雞湯”呢?這些“雞湯”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雞湯”?這些“雞湯”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呢?

雞湯考古學:從舶來品到本土化

“雞湯”這個詞,最早應該是來自美國暢銷書作家Jack Canfield在九十年代出版並暢銷的《心靈雞湯》系列叢書。叢書針對不同的群體,“量身定製”了不同的“雞湯”,包括夫妻雞湯、青少年雞湯、寵物愛好者雞湯等等,文章圍繞著愛、勵志、真善美、人性等主題展開一個個小故事——開頭會先旁徵博引一些名人名言(雖然也沒考證過是真是假……),然後來個或長或短的煽情故事。1998年,這套《心靈雞湯》引進中國,我們在中譯本里選了一些內容(加上土逗自己的OS)讓大家體會體會:

流浪老婦(一個煽情的標題√)

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是追求幸福之路卻只有一條。簡單地說,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情。幸福與不幸福,並不是由個人財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職業的貴賤決定。(一句不知是真是假的名人名言√)

——戴爾·卡耐基(一個成功學大師√)

我在街上看到一個看起來很不堪的流浪老婦,所以打包了一些自家剩菜拿去給她,結果老婦堅決地說“謝謝您了我不需要這個你還是把這個留給有需要的人吧”,最後留下我一個人在風中凌亂……(為了節約篇幅,土逗為大家梗概了一下文中的故事,此處省略3000字)

不知道捧書閱讀的你,是否也隨著作者一起感動而凌亂了呢?

20年過去了,Jack Canfield並未退出歷史舞臺,他老人家的推特還在不斷更新:

Jack Canfield的推特封面特別顯眼地標註了“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最大化你的潛能”和《心靈雞湯》叢書封面等元素。他的自我介紹是“美國締造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領先權威”。圖:推特

但其實早在《心靈雞湯》引進中國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各種國產的“人生導師”。最早的是被稱為成功學祖師爺的李燕傑——一位專事青年精神建設的演說家,當時磁性的嗓音+激情的演說+勵志/奮鬥/個人努力的話語開始成為3D版真人雞湯的標配,李燕傑代表作名為《塑造美的心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紅極一時。

中國新聞週刊《中國式雞湯簡史》評稱:“在那個年代,年輕人的主要困惑是‘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李燕傑的演講就主要圍繞青年面臨的這些問題展開,比如理想、成才、婚戀、家庭、自我修養……總之,中心思想就是勵志、人性、真善美。”

在網絡閱讀尚未流行的時代,紙媒雜誌是盛滿雞湯的那口碗,比如青春歲月幾乎人手一本的《讀者》。以題為“你對《讀者》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土逗做了個小調查,我們得到了以下回答:

●訴說農村孩子通過艱苦最終在大上海和城裡人平起平坐的《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孝順兒子和盲人父親去麵館,自己吃陽春麵,讓父親吃牛肉麵的《一碗牛肉麵》;

●劉若英回憶老保姆易副官的《我怕會忘記他》;

●養女對單身養父的感恩和思念故事《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從調查結果來看,《讀者》煽情功夫可見一斑、影響深遠,人世間的溫情感動彷彿都寫在每月如期到來的《讀者》裡了,但這並非偶然,而是雜誌有意為之:

《讀者》雜誌創始人之一、原副主編胡亞權……進一步解釋……“我們始終認為,人類世界的主流應當是美好的,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人民都向往美好生活。譬如對一位普通人,送他雞湯呢,還是送他藥石?這是同樣一種關愛下的兩種方法。《讀者》選擇了前者。”

——中國新聞週刊《中國式雞湯簡史》

另外,成功人士諸如俞敏洪、李開復、馬雲、于丹、各種仁波切等頻現於雞湯讀物中——心靈雞湯更是藉著成功人士為載體,將成功學推上全民信仰的高臺。

于丹教授的防霾大法,歡迎大家一試。圖:微博

報紙雜誌會衰落,但是雞湯沒有因此衰落——移動端閱讀興起,草根作者們藉助互聯網之勢將雞湯灑向任何一個閱讀空間,雞湯從白紙黑字,變成了一屏又一屏讓人眼花繚亂的“碎片化閱讀”。

稍加觀察,我們大致可以總結一下“雞湯”的特點:

1.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無論是社會不公,還是個人不順,所有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都應該反求諸己。霧霾?躲起來,然後用心靈對抗它。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認命,然後努力成為最強者。被渣男劈腿?請快點讓自己成為靈魂充滿香氣的正能量女子然後嫁給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

2.比起邏輯,更重要的是修辭、氣勢、激昂、感人肺腑,先激起讀者情緒再說。於是聽了俞敏洪的故事分分鐘覺得自己下一步就能創辦新東方,聽了于丹講論語就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儒道經典實現自我淨化,讀了《讀者》就覺得世間只要有真情和真愛就可以融化一切堅冰,也不怎麼想這些堅冰都是怎麼來的,我不是泰坦尼克號但為啥撞冰的總是我……

雞湯是灰色的,但生意之樹常青

隨著雞湯吸引的受眾越來越多,各路雞湯大師們也開始考慮怎樣賺錢。如果說鼓勵大家忽略社會結構問題,多反思自己的雞湯是麻醉藥,那以下這些生意雞湯就是毒藥了。

還記得“華人成功學第一人”陳安之嗎?若干年前,連電梯裡面都可見到他的廣告。陳安之號稱自己赤腳走過火燒鐵板不被燙傷、帶出的弟子單槓訓練量超過奧運選手,認為 “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衝!”

圖:網絡

這位成功學大師賺起錢來也是“發了瘋”:

號稱心靈潛能大師的陳安之,兩年前曾經以一本超級成功學,在臺灣市場拿下暢銷書第一名。不過今天卻有一群債權人代表,出面指控陳安之非法吸金,惡性倒閉……陳安之先在心靈課程當中建立信賴感,再向四五十位學員吸取5000萬資金,代理美國費爾滋餅乾店。近一年多來,陳安之聲稱經營不善,分店一家一家倒閉。陳安之不但先前開立本票還錢的承諾沒有實現,反而先報警控告投資的學員是黑道,涉嫌對他威脅恐嚇……

——人民網《潛能大師陳安之被控非法吸金》,2000年8月

陳安之的“貴人”——將陳引進中國大陸並做推銷的劉一秒更是本事驚人。他成立了專為中小企業主做培訓的思八達教育集團,他的培訓儼然一套傳銷套路。思八達首先通過電話短信推銷,這些銷售人員被稱為“戰士”:

新來的銷售員,如果沒拉到單,就不算“戰士”。如果拉到單子,則提成不菲:思八達定期會有2500元的小課,每賣出去一堂,銷售員提成1000元……“戰士”們分屬各個軍團:財富軍團、燃燒軍團、龍霸江湖……每當有課程要推廣時,軍團之間就要進行PK。早會從8點半開始,“戰士”們先齊跳兩遍《眉飛色舞》,隨後大聲朗讀《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然後,是邀請到場客戶和上月銷售冠軍上臺。戰士們分別對他們鞠躬。接著是一個多小時的以小組為單位的激勵。戰士們要輪流大喊三聲:“我XXX,今天一定要拉到一個單。”“買車、買房,乾乾幹!”如果喊得不夠大聲,則要重來。

——南方週末《思八達:“教父”的生意》,2011年7月

2011年,劉一秒在廣州做培訓,一張門票賣兩萬元,聽課的老闆學員接近萬人:

他們都是中小民營企業的老闆,彼此都是一肚子苦水,想來這裡尋找靈丹妙藥。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學員,來上課的原因,要麼是婚姻出現危機,要麼生意越來越難做。

——南方週末《思八達:“教父”的生意》,2011年7月

劉一秒演講圖。來自網絡

近來,成功學傳銷騙錢的消息不敢說愈演愈烈,但是勢力尤盛。“創造豐盛”已被媒體報道是騙錢無疑:

很快,趙霞來到了當地一家五星級酒店,體驗課程。“有很多人上臺分享,說身體好了、家庭好了、投資賺錢了。老師們也講了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讓我們追求成功、相信奇蹟。”趙霞說。配合燈光、音效,老師還會帶著近百名學員揮舞肢體、放聲吼叫,“同宇宙能量連接、共振”。最後,工作人員會將亢奮中的學員們引入正題——辦學習卡。趙霞花5萬元辦了卡,成為了創造豐盛的會員。財富課、關係課、影響力課……這些價值不菲的課,往往一天就得上萬元。5萬元的學習卡,轉眼就花光了。在“導師”高某的勸說下,趙霞在2014年底交了100萬元,從普通會員升級為“督導”,以享受免費聽課的待遇。

2015年5月,趙霞不惜借高利貸,又湊了200萬元,交了上去。這一次,是高某勸趙霞加盟合作,成立培訓中心。

創造豐盛授課現場。圖:新浪《新聞極客》

2016年8月,《新京報》曝出創造豐盛涉嫌違規經營、異地經營和精神傳銷等問題,斂財超過10億元,一些學員不惜套刷信用卡、變賣房產來交費。其創始人張馨月卻隱居加拿大,只與組織極少數的幾個核心“導師”等少數人會面。

為什麼會有心靈雞湯

2017年3月,中國青年報曾經對2000多名受訪者展開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曾購買心靈雞湯,過半受訪者喜歡雞湯文學。當windows 98、3.5英寸軟盤和5號電池MP3都早已被淘汰的今天,心靈雞湯卻能經久不衰三十年,而且在形式和圈錢的本領方面與時俱進,絕非偶然。

文化學者張慧瑜分析,各式心靈雞湯的大行其道,和中國從1980年代開始的市場化改革齊頭並進。市場化改革將人們從單位和集體中“解放”出來,使所有人都成為獨立參與市場經濟的個體。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部變成了由市場配置的資源——看起來,市場經濟給個體提供了平等的奮鬥機會,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

面對殘酷的市場,大多數個體缺乏組織、勢單力薄。單位和集體又不復存在了,心靈雞湯的出現剛好緩解了人們的精神焦慮。雞湯一面通過勵志,強調人們要不懈地模仿曾經草根的成功人士然後努力登上人生巔峰,另一面則在安撫失敗,強調人們把問題歸結到自己的身上,試著換個心態來看問題,即所謂的“一手馬雲,一手星雲(大師)”。這其實非常反諷:屌絲逆襲的雞湯更加暴露了成功的偶然性,踏實勤勞致富反而是一場賭博,這恰恰反映了社會階層的固化,因為能夠站在食物鏈頂端笑看芸芸眾生的只是極少數人。

雞湯實質是一種精神按摩,讓大家在被市場虐得痛不欲生後默默舔舐傷口,而不是鼓勵大家思考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對絕大多數人都不公平的社會結構,更不用說反饋,而大眾心理的這個痛點卻更成了商家眼中的印鈔機。

當你讀到讓你熱淚盈眶、情緒激昂的文章時,不妨深呼吸三秒後冷靜下來想想邏輯,那些不由分說的詞句會不會阻礙你獨立思考問題的真正所在?

當你刻意練習了成千上萬次卻發現自己沒有成為“完美女人”時,不妨想想“正面的過程”就必然導向“正面的結果”嗎?有沒有什麼先天的、偶然的、結構的因素是你根本無法掌控的呢?你真的應合該一個人承擔下這個時代與社會的錯誤嗎?

市場讓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無依無靠的空巢族,而志在圈錢的各種雞湯生意經,真的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

美編:黃山


土逗公社


現在不管是上網還是出門,都會看見一個兩個雞湯標語,各種正能量,勵志語錄,成功必備、情感領悟隨處可見,什麼“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啊,“成功就在明天等待”啊等等等等,其實有的時候看一次兩次就算了,關鍵現在身邊大量充斥著這樣的言論,人們很容易被其中的觀點牽著鼻子走,對此,有書君也是很無奈。

為什麼網上心靈雞湯或者勵志段子的瀏覽量和轉發量總是居高不下呢?

原本雞湯語錄是沒毛病的,但是由於網絡上充斥著太多人的觀點了,像微博上一個熱點下總會有人對事件本身避重就輕,反而從側面談論一些小方面,或者是無視大的社會問題,反而說底下討論的人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去帶節奏,往往有很多人自己不會想太多,就被牽著走了,讓人感嘆不已……

不得不說,有些心靈雞湯確實準確地抓住了那些敏感脆弱,不懂得如何發洩,又相對缺乏理性的人群。它用一個故事來讓人產生共情,而到了最後,它始終沒有幫人們解決問題,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使人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從而讓人產生一種虛假的力量感。而這些傾向感性思維的人,當他們自認為受到感動、鼓舞的時候,心裡不僅會認同這些論據,對其餘反對的言論也看不在眼裡了,這正是有書君認為一些雞湯段子的荒謬所在。

很多人一時的脆弱並不是毫無緣由,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他們才會暫時迷茫。

這時候我們需要的往往是理性,有了冷靜的思維和內心,我們才會最終解決問題。擁有正常三觀,有自身思維的成年人,有書君自然是不會去擔心的,但是一個本來邏輯就不清晰的人,或者是三觀還未形成的小孩子,如果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看待問題,遇到事情往往會用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段子去解決,然而這時候煩惱依舊存在,只不過是被掩蓋或者被轉移注意力罷了,問題就像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看完雞湯段子或者勵志故事之後,感覺渾身解氣,會按照故事裡那樣去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自己又會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我們打完一針雞湯後,在短時間激動後,我們還是得面對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我們永遠不可能活在雞湯的世界中。

換言之,生活中我們就算喝個雞湯,給自己打打氣,我們也得看看雞湯是有益的,還是吃壞肚子的吧。

舉個例子:一個胖和尚和一個瘦和尚在曬太陽,胖和尚說:“我要下山行商經營賺錢,最終享受生活在海邊度假曬太陽。”瘦和尚隨即說:“咱們不就已經在曬太陽,享受你所說的最終結果了麼?”

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與其孜孜追求不如珍惜當下。簡單鮮明的結果很容易讓人若有所悟:原來是這樣啊。

乍一看這個雞湯小故事沒啥問題,但是隻要深究,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瘦和尚偷換了胖和尚的概念:胖和尚說要享受生活,在海邊度假曬太陽只是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他還可以去旅行、去看戲,而瘦和尚則用曬太陽的話語替換了所有胖和尚之前提到的“享受生活”的方式。

這就是劣質心靈雞湯常用的伎倆,大多數劣質雞湯就會用偷換概念的方法去模糊概念,讓人們被他們所欺騙,從而錯誤面對問題。

《不靠譜的偽心理學:破解心理囈語的迷思》一書中提到過,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困境,人們找到了勵志故事這樣一種方法,這種勵志故事輕描淡寫地把事實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給讀者一種強大的自我慰藉。和心靈雞湯相似,實際上這些段子迎合了人們想偷懶不作為一步走到羅馬的心理,往往用一個故事自欺欺人一下,然後直接給一個結果,忽略掉了中間的奮鬥過程,有些人還覺得他說的好有道理,更加相信這些言論。即便有人知道這種影響並不能實現,勵志的雞湯段子也會用更進一步的空頭幻想來構建美好的期許,從而創造一個虛幻、虛榮、虛假的自我世界,簡稱就是讓他們去做“白日夢”吧!

有書君最後溫情提示:“雞湯雖好,可不要貪杯喲。”


有書快看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

“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的原因,關鍵是雞湯們、勵志們只肯定一種價值觀、一種“成功”:做有錢人,做人上人。

即使流傳甚廣的那篇雞湯文:“沒錢的漁夫天天打漁,有大把閒暇曬太陽。有錢人度假也是為了和漁夫一樣享受閒暇曬太陽,甚至在同一片海灘,同一個地方。”

遵奉的邏輯也與前一種雞湯一模一樣:依然認為做有錢人、做人上人是唯一的成功。只是這種成功不是人人能獲得,就阿Q一下,做一個佛系解構:有錢以後追求的是和沒錢時一樣的生活狀態。

阿Q雖然反地主老爺們,要革他們的命,敢說他內心不認同、不羨慕地主老爺們的滋潤生活?

如果世上只有這一種成功、只有這一根獨木橋,那“窮三代、毀一生”也沒啥好稀奇的,無論是雞血勵志的、還是反勵志的。

我以前的偶像王小波引用他的偶像羅素的話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們每個人如此不同,不同的遺傳質素,不同的先天稟賦,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性格氣質,不同的能力特長,註定了我們的人生是參差多態、各各不同的。

這麼多態的、活潑潑的、生動的生命,往一條單一的獨木橋上趕,不是作死麼?得有多少人無望、絕望地從橋上跌落啊?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心理學認為是自我實現,自我完善,完成自我發展的任務。

為什麼竇唯總是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呢?不管是誇他的,還是貶他的,是欽佩他的,還是嘲笑他的。他灼痛、牽動、震動大眾的神經。他是反勵志反雞湯的典型,他只求真實地實現自己、完成自己,跟隨自己內心的指引。

“王菲的丈夫”“攪動風雲的清癯黑豹少年”——這些是勵志、雞湯們喜聞樂見的,而戴著袖套在地鐵上疲憊打盹的中年發福大叔,是他們絕對不要看見的。

殊不知,這樣真實的竇唯,才是真正的勇者,給了很多人鼓舞。

他的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不求大紅大紫,在百花開放中,我願做一棵狗尾巴草,只要讓我盛開就行。”

一棵狗尾巴草的盛開,是真正的幸福。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個問題說的好!

“雞湯”是沒有用的,甚至可以說:“雞湯”是害人的。很多叫賣“雞湯”的演說家,其實質是騙錢的。他們利用了人們的“勵志”,而大勢叫賣“雞湯”,他們叫賣的“雞湯”,其實質是精神“毒品”。

“雞湯”是個好東西,味道鮮美,營養滋補,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是,這是對於身體虛弱者而言,更是對勞動者大有益處,是當你的身體需要時,才偶爾滋補一下,更要對症,不宜多飲,更不能完全靠“雞湯”,天天喝“雞湯”,那是要出人命的。

人生事業,更是如此。一切成就都是“幹”出來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正正確的道路,來自於實踐,來自於不停的實踐和總結,來自於實踐中的不斷總結與創新,要的是自我的突破,人才的成長靠自覺,自己不主動,外因無作用。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覺悟與突圍,靠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自我的人生“蛻變”,而不是靠“雞湯”。脫離實際與實踐的“雞湯”,別人的“雞湯”,是無用的,甚至是有毒的,慎飲之。

不要拿“雞湯”當良藥,特別是市場上叫賣的已經市場化的“雞湯”。不但無用,而且還有太多的毒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