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工供養一個大學生用盡所有積蓄,畢業後孩子僅拿3000元一月工資?

法號悟性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想求證如今這個社會,讀書,上大學是否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是否是一件能改變命運的事情?


是否划算?

其實我很想說讀書上大學不應該考慮投入和產出,但是我知道這樣的話語對於很多人而言沒有說服力,而且的確也不時有這樣的例子,貧寒的家庭傾盡所有培養出了一名大學生,最後也沒能收穫理想的人生,甚至帶來了悲劇。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把個案當做普遍現象,不能把眼前當做一生。我相信大部分因為讀書而走出貧困家庭的孩子,人生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改變,而這種改變幾乎都是向上的,都是積極的。我也相信一個大學畢業生和一個不讀書去流水線的人起薪可能都是3000,但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呢?

誠然,這個社會還有太多的不公正,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對於那些來自沒有背景家庭的孩子而言,讀書上大學基本是他們謀求更好人生的唯一出路。對於這些孩子而言,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能交換利益的只有自己的才能和勤奮,而讀書上大學無疑是增加自己價值最好的方式,畢竟體力這個東西並不會增值,更不會保值。

貧寒的家庭並不能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可借用的資源,能做的也許就是傾其所有送他們去讀書,從而改變孩子的視野,思維,也許將來才能跳出命運的循環。


能否改變命運

社會越穩定,階層越固化,妄想通過上大學就實現階層的躍遷幾乎是痴人說夢,而且你傾其所有送去的大學,對於很多人而言只是他們孩子順其自然的人生一步,而大學畢業生如今也只是一個很低的求職門檻,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讀了大學,就意味著前程似錦,也許相對父母,他們是質的提升,但相對同齡人,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那麼不能徹底改變命運是否就不要讀書了呢?當然不是,雖然不能實現階層的躍遷,但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生活品質,可以享受相對優質的條件,可以為再下一代提供一個更高的起點,這本身就是值得嚮往的事情。

改變命運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狹義上說,從一個貧寒家庭走出來的孩子,能過上比父母寬裕的小日子,甚至能反哺,我覺得這也算一種改變命運。我們就說這3000塊錢,作為父輩,他們外出打工,可能比這個數字多一些,但是提升的空間就那麼一點,因為體力勞動或者簡單的重複性勞動對自身價值的提升非常有限,而回報總體上是和個人價值成正比的。而一個大學生,也許起薪也就3000,但他從事的工作可能會有更高的發展的空間,而自己也會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積累經驗,將來就具備了出任更高職位的能力,當然也就會收穫更豐厚的回報。


所以,越是貧寒,越不要放棄孩子的教育,因為那是唯一的可能和希望!


愛陪娃的熊叔


這個問題討論的對象有三個:民工父母無一技之長的大學生,還有3000元工資的工作

對於供子女上大學的父母,無論是民工還是土豪,我們都應該心存敬畏。

尤其是農村子女,需要靠借貸和他人資助上大學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能幫一把,也不要潑涼水或歧視。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對於努力奮進的人,我們本可以多給一些認可與鼓勵。就像歌詞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然後來聊聊沒有一技之長的大學生。

那到底什麼叫做一技之長呢?

百度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是:指有某種技能或特長。這個解釋其實是很模糊的,能夠依靠某項能力或技能養活自己算不算一技之長?還是某樣技能水平可以排進該領域的前多少名?

而且不說大學生,很多已經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覺得自己有一技之長。另外,大學教育大家都知道,並不是以教授技能為主,而且民工子弟的家庭通常不富裕,既然上大學就已經用盡積蓄,也就不太有條件去培養一技之長。當然,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知識免費,有很多途徑可以去培養興趣學習技能,關鍵還是看個人的主觀意願。

當然,如果是一個大學生在學校裡不好好學習,天天只知道玩樂揮霍父母的積蓄,那麼不管什麼家庭背景,用比較輕的語言進行評價的話,那就是“不成熟”、“不懂事”,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則“罪加一等”。而且這種情況在如今也並不少見,歸根結底,依然是教育不到位的問題。

家庭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教育,社會也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

至於3000元的工資,乍看起來覺得很少,覺得大學的書都白讀了。

但這其實是大學畢業生工資的平均水平。

至於這個大學生以後能拿多少,那涉及的因素更多,包括個人選擇、努力程度、行業趨勢等等。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花光積蓄供子女讀完大學最後才拿到3000元工資,太少太不划算了。這是不是投資,大家見仁見智。哪怕就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花光積蓄供讀大學,這積蓄咱就大概按10到20萬算。

大學生一個月3000元,一年36000元(有的農民兄弟一年也才幾千一萬的收入),投資二十二年,十五年回本,這還是沒算漲工資的情況(既然是從投資的角度,那孩子結婚之類也是孩子自己操心了)。

然後再說整個家庭,第一代民工,第二代白領,第三代的家庭條件估計也不會再差到哪裡去。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依然是有道理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作為個人,哪怕起點低,也不要氣餒。利用好時代給予的便利,努力學習,增強自身的實力。

您覺得供子女上學算不算投資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剛畢業的大學生,尤其是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一抓一大把,初入社會沒有任何社會競爭力,如果是在家裡找了份工作,那麼一個月3000也算正常薪資水平了。畢竟在北京等這樣的一線城市,像不知名大學的二本甚至三本學生的稅前工資也就4500左右了。這個工資可能還沒有民工的高。所以,是不是民工供養大學生用盡積蓄,結果孩子就業只拿3000塊不值得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來比較一下上了大學和沒上大學的兩種孩子的差別:


第一,人際圈。不管什麼大學,其教育水平都要比高中的高,在大學裡,孩子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們有的人之後說不定會有什麼成就。大學是半個社會,孩子會形成一個較高質量的人脈網,這對以後的就業與生活都有一種潛在的益處。


第二,晉升空間。家長尤其是農村的千萬不要鼠目寸光。儘管孩子剛畢業可能工資水平不高,但是他在大學裡接受的教育能讓他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快速的進步。如果他專業知識紮實的話,則很有可能努力之後成為團隊的管理者。


第三,對後代教育的影響。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對後代的教育程度是不一樣的。家長的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越重視,並且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腦力勞動獲取財富總比體力來的強,並且是體力勞動的幾倍。

不是說孩子上學一定有用,但是現代文明社會,接受教育是每個人這一生必不可少的功課。如果一個人努力踏實,那麼在大學畢業之後經過自己的奮鬥一定能過上好的生活。家長為孩子的教育投資,這是一件值得的事。


決勝網


作為大學老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大學,真心培養不出人才來。別說人才了,很多大學培養出來的人不被裁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你去問問那些二本三本畢業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有幾個不是花了父母積累下來的血汗錢,到頭來一個月掙個幾千塊錢工資的?一技之長?恐怕連一本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也不敢保證這個事情啊。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說說花光農村父母一輩子積蓄這事情吧。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我深有體會。按照我們上大學衣食住行的標準,我不是說高的標準,就是一般水平,說實在的,對於一個農村家庭都是很大的壓力。我那時候自己不想給父母壓力,於是自己承擔了這個壓力。十幾年之前,我一年下來的各種費用恐怕也得兩萬塊錢左右,四年下來就八萬塊錢,按照今天的水平,恐怕得十五六萬。一個農村家庭,有幾個真正到孩子讀大學那會兒就有個十五六萬的積蓄的呀?真心沒有啊!可不就是為了讓孩子上學,父母一輩子都搭進去了。

在農村,很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上大學是改變命運的重大機會。但我說句實在話,改變命運肯定是改變了,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未必是機會,甚至都有可能是災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爛三本出來,錢是花完了,可是孩子不但沒有學到什麼好東西,反而極有可能沾染一堆壞毛病,這些都是跟同學學來的。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好高騖遠,變得既不像個農村人,也不是個城市人。不倫不類。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你反過來看自己的孩子的那些沒上過大學的同學,人家已經通過幾年的社會打拼小有成就了,人家已經賺了十幾萬幾十萬了。等你家孩子畢業,才發現,這種爛學校畢業,連份工作都不好找。甚至給自己的同學打工人家都不願意要。為什麼呀?真是好的沒學到,壞的學了一大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接著來說說咱們的大學教育,尤其是爛學校的大學教育。說白了,這是社會浮躁帶來的惡果,教育質量不斷下滑。在咱們這些爛大學裡,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大家都是來混的。老師混個工資,學生混個文憑。老師教不了什麼,學生學不到什麼。

於是,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種學校的畢業生,沒能力也沒技能,一個月給三千也算高。但是你想想,父母花了多少錢啊?多少年才能把父母的投資收回啊?

所以,我勸那些想著孩子通過大學就能改變命運的農村父母,千萬別讓你的孩子去讀個爛二本爛三本,花了錢沒長能耐,還不如去讀個技校學個技術活呢。你可以考慮考慮我的建議,不要因為沒聽我的勸告而害了孩子啊!


民國娛樂圈


畢業後能拿3000遠工資不錯不錯,很多大學生畢業了自以為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混日子,在家啃老啊!

我在深圳打工的時候,公司裡幾個大學生當品檢員工,而這份工作很多初中生也在做,工資一樣。當時我就認為文憑不代表能力。再去人才市場看看,找工作的大學生多如牛毛了。因此現在的大學生可以分幾種,考取時候專業選錯了註定幾年大學白讀,而這個大學生花錢多隻能說是大學三本專業很不好的那種,這種學校想方設法吃錢騙錢,才會讓他父母傾家蕩產供他讀書,而大學生從小到大養成習慣了,大學期間不會打工賺錢,缺乏生活鍛鍊。

中國教育投資太大了,可是教育方式方法很不好!城市學校不知道,農村都是學語文數學為主,老師家長都是看分數評價孩子的,甚至很多孩子就算是農村的很少幹活了,除了讀書就是玩去了!學校不教育更多做人做事的理論知識,家長不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長大了踏入社會了面對現實。只能說有的歡喜有的愁太正常了。

現在大學生太普遍了!不如過去中專生包分配,只要考取了工作就決定是你了 ,現在畢業了公務員考試,要麼很優秀,要麼有權錢關係。否則就是打工的命。就算是去公司打工 ,也要看個人能力, 不努力不行啊!

大學生只是一個人的文化標籤,一種身份象徵。做人都是從生到死的過程,努力拼搏才能改變,開心生活笑傲人生,很多人小時候幸福快樂成家立業了悲哀一生,很多人辛苦努力中年老年才能取得成功。人生的疾病災難發生防不勝防,困難痛苦幸福快樂無盡頭。所以每個人努力拼搏每一天,踏實工作每一天。所以只要努力了,月薪三千隻是暫時的,人生的路很長, 以後是富翁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鄉鎮農家


供養一個大學生用盡民工所有積蓄,畢業後又無一技之長拿3000元一月工資。對於這個事情,很多人可能覺得白上了那麼多年學,花了那麼多錢卻拿那麼一點兒工資,但是我卻不那麼認為,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個事情。


一,沒有技能,是真正的畢業即失業。學生和家長沒有鬧明白為什麼要上大學,覺得上了大學就能夠改變命運,就可以衣食無憂。家長覺得孩子考上了大學就光耀門楣了,對孩子的金錢要求儘量滿足,而忽略了對孩子的要求。而孩子覺得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誘惑,忘記了自己上學的目的是什麼,忽略了自身知識的修煉,所以畢業之後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拿低工資混日子。


二,別人眼裡的畢業找不到好工作。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初入職場工資是很低的,但是有的人愛道聽途說、亂猜測、亂對比,就覺得這個學生辜負了父母的心血。大學生初入職場時工資低並不代表一直都這麼低,以後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上大學只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而不是尚方寶劍,不是上了大學就能改變命運,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如果大學期間不注重個人能力培養,有可能進入社會就被淘汰了。

知識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命運,只要肯努力,高工資還會遠嗎?


辰亦橙


看標題似乎是個很心酸的故事。

每天起早貪黑在工地打工的民工,省吃儉用就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跟生活環境,天天期盼著孩子快點長大可以讀個大學,有能力賺錢養家,孝順自己。自己打工也算熬出頭了。結果大學畢業後的工資卻才3000元,可能比自己賺的苦力活還低。

我想這樣的真實的民間故事其實大同小異地天天發生。

養孩子容易教育難

3000的工資對於一個應屆生來說並不算多也不算太少了。之所以能成為頭條標題,估計就是跟民工多年辛苦養育所期望獲得的回報少了吧。

在中國,想要養大一個孩子,很容易。即使在60年代,經濟不發達,家家戶戶吃飽飯都很困難的情況下,家家戶戶還是拼命在生小孩,團結就是力量。許多小孩也是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長大的。

但是,想要養好一個孩子,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這跟父母的教育理念跟方式,家庭的氛圍習慣,經濟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前班裡有個同學,她家境也比較貧困,一直靠著學校跟政府的補助完成學業。但我知道她過得真的不開心,她沒有自我。

他每天只知道讀書考試學習,父母給她灌輸的理念就是,你要好好讀書,要考多少多少名,要考上大學,這樣父母才沒有這麼辛苦,這樣我們供養你讀書的錢才能回本。

所以他很少花時間跟別人交流,沒有什麼朋友,他的世界只有學科、分數、考試、學習。終於到了大學,去了一個脫離父母管束的城市,他看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他解放了,也開始放縱了自己。

他迷上了打遊戲,也沒人要求他要考高分了,他覺得大學裡面能接觸到的遊戲、電視都對他來說非常的吸引跟新鮮。

畢業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讀書都讀了什麼?為了什麼?自己都學到了什麼?自己都對什麼感興趣?隨便在招聘會上找個工作,拿份工資就算了。


職場老學姐


“民工”、“大學生”、“用盡積蓄”、“

3000元每月工資,這幾個詞抓住了當下“大學生不值錢”、“工資低”、“讀書無用論”等熱門話題,再一製造和農民家庭環境的衝突,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了。要是是一篇文章,這標題很可能能帶來10萬+的瀏覽量啊!


不管這個標題是不是有心人特地提煉的,回到這個問題本身,我們該如何看待民工供養一個大學生用盡所有積蓄,畢業後孩子僅拿3000元一月工資?


首先,現在培養一個大學生要多少錢?如果是在公立小學、公立初中的話,義務教育學費全免,假設每年需要交社會實踐費300元,每個月在校中餐伙食費200元,公立高中每年2000元學費住宿費,每個月600元生活費,一個花銷不大的學生考上大學前共需要4.5萬元。而考上大學後,學費住宿費一年7000元左右,正常做些兼職的話,每個月家裡再給1000元生活費,四年需要6.8萬元。也就是說,培養一個大學生出來,不加上興趣班、課後輔導班,至少需要11萬元。這對於民工家庭來說,負擔的確比較大了。


剛剛也說了,這十一萬還是在公立初高中的情況下算出來的。可是如果在小升初或者中考的時候失利了,需要交擇校費,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這樣的培養環境還沒有當下很多父母拼命給孩子填充的興趣班、課後輔導班、購買各類教輔習題課外書籍、寒暑假全國各地遊玩甚至還有出國名校遊學項目,這也是我們常常感嘆的“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原因。

看過現實後,我們再來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孩子一個月賺3000,是在什麼地方,什麼工作?

如果在四五線小城市,陪在父母身邊,可能3000元已經很夠日常開支了,陪在父母身邊的生活還其樂融融;如果是一線城市,3000元也許只是剛畢業時第一份工作的薪資水平,隨著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升,工資自然會漲。


第二、民工千辛萬苦供養出大學生,是為了讓孩子賺錢嗎?

與之類似的還常有“父母花費百萬送子女出國留學,歸國工資月薪僅幾千元”,這樣的父母送孩子出國留學,賺錢並不是目的,可能只是單純地想讓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體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民工們供養子女,並不一定是為了賺錢,要說賺錢那讓孩子初中畢業後直接輟學去工地搬磚的辛苦費不是更高嗎?想讓孩子讀大學,可能就是為了孩子日後能夠不吃苦的賺錢,能夠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很多事情我們並不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所以也無法知道當事人的真正的想法。不管怎麼樣,努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的農民工父母們,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


運營控


職場火鍋此時此刻,不想講大道理,不想熬雞湯,只想反問題主一句話:不供養孩子上大學,還有其他更好的路嗎?難道非要像那個“放羊幹啥”的故事嗎?你放羊幹啥?放羊賺錢,娶媳婦。你娶媳婦幹啥?娶媳婦生娃呀。你生娃幹啥?生娃放羊啊。人人都埋怨高考,但高考對改變窮人命運,又是相對最公平的機會。

一位農民工用盡所有積蓄供養出一個大學生,我首先朝這位農民工父親伸出大拇指,贊一個。這是明白人,也是堅強的人,他懂得最窮不能窮教育,救急不就窮,只是教育才能根本改變命運。這位農民工比許多“知識分子”強多了,許多“知識分子”不是鼓吹“讀書無用論”嗎?這位農民工就沒有上這個當。

這位農民工父親供養大學生,圖的就是孩子每月掙3000元工資嗎?肯定不是。他敢於用盡積蓄供養孩子,就是投資教育、投資孩子、投資未來,歸根到底,投資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回到第一句話,否則,這位農民工父親還有其他路徑可選嗎?他一生的積蓄能有幾個錢?用盡積蓄給孩子在田頭蓋間瓦房,娶一門媳婦,重複他老爹當農民工的一生?好在這位農民工父親比悟空問答裡的多數人清醒,人家可沒有這麼傻幹。

這位農民工父親清醒地知道,投資孩子上完大學後,讓孩子走出農村,走向城市。走向城市,學歷是第一塊敲門磚,如果沒有這塊敲門磚,恐怕連城市的門檻都邁不進去。那麼,第一步先讓孩子改變命運,哪怕是月薪3000元,先改變家族生存的軌跡,哪怕讓孩子作為“創一代”,孩子的孩子(農民工的孫子輩)不就是“城市一代”了。也許,農民工和他的孩子,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可能要犧牲兩代人的奮鬥,才能改變家族生存的軌跡。

當然,這位農民工的眼光肯定不限於此。孩子大學畢業之後,對命運的改造,可能有千萬種,遠遠比在農村種田要多得多。最有可能的就是,今年月薪3000元,好好奮鬥,明天4000元后年5000元,如果拼得再狠一點、運氣再好一點,五年月薪10000元,十年後月薪3萬元。這個發展的軌跡,並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我們身邊許多農村孩子的發展軌跡,甚至也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綜上所述,這位農民工父親的認識境界比我們提問題的、回答問題的人都高。用盡一生積蓄供養孩子上大學,是大多數家庭的“使命”,他們在投資孩子的未來,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們寧願拼盡全力。這樣偉大的家長,還有千千萬萬個,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們理應向他們點贊。


職場火鍋



3000塊只是暫時的,3000塊也是必須拿的,3000塊更是一種“激勵”。

為什麼這麼說?

之所以說3000塊只是暫時的,就是因為一個大學生不可能這一輩子只拿這3000塊,現在是3000塊,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就是5000塊甚至更多,當大學生的實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一飛沖天”,那個時候,絕對不是3000塊的人了。所以,民工用所有積蓄供養大學生,培養出來了現在卻拿著3000塊的工資,一定是暫時的,因為貧窮的大學生會努力朝拿更多的工資方面奮鬥的。因此,現在大學生拿3000只是暫時的。

之所以說3000塊是大學生必須拿的,是因為這是一個必經的職場過程,在職場的低級階段,只能拿到這樣的工資。如果想要拿到更高的工資,大學生就必須努力拼搏,積累能力和經驗,當有朝一日處於職場更高端的時候,高工資自然就會得到。所以,工資的從高到低也是循序漸進的,是必然的過程,只有拿過3000塊,才能拿4000、5000、甚至上萬等。

之所以說3000塊是一種“激勵”,是因為當代大學生花費大,壓力也大,要做的人生大事很多,都需要大量的金錢,而3000塊的工資真的很難生活好,更不要提辦人生大事了,所以面對這樣的窘迫局面,拿著低工資的大學生們必然有拿高工資的強烈慾望,面對現實,比如。逼迫他們拼命奮鬥,通過努力成就自己,達到自己的理想,從這一點來說,現在拿3000塊也是一種“激勵”手段,只有正視這樣的“激勵”,才能有動力。


所以,拿3000塊很正常,不能因為民工傾其所有培養的大學生拿3000塊就覺得划不來,要長遠看,要發展的看,3000塊也就不只是”3000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