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迴應金融改革等熱點:防範化解風險 服務實體經濟

人大舉行記者會,央行有關負責人回應金融改革等熱點

防範化解風險 服務實體經濟

■將完善普惠服務體系,下沉金融重心

■國家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接入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方圓) 1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易綱介紹,過去一年面臨了多年少有的嚴峻複雜形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展望2019年,易綱認為,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經濟金融風險挑戰依然較多。人民銀行將繼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貨幣政策今年是否會偏向寬鬆?易綱說,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體現逆週期的調節,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鬆緊適度;在結構上要加強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同時還要兼顧國際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來考慮政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對此,易綱表示,當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在國際上處於中等水平,12%左右的總準備金率跟發達國家差不多。“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應該說還有一定下調空間,但這個空間比起前幾年已經小多了,同時還要考慮最優資源配置、防範風險等問題。”

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潘功勝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要加大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完善普惠服務體系,大銀行要轉變金融服務理念和服務機制,下沉金融重心;繼續發揮“幾家抬”的合力,包括金融監管方面的政策和財稅方面政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包括支持優質民營企業不斷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範一飛表示,人民銀行加強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與監管體系建設,引導科技在金融領域合理運用。例如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助力疏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做好頂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惠民服務水平等。

談及徵信體系問題,陳雨露介紹,人民銀行牽頭的徵信體系建設,主要功能就是通過信用信息的共享,優化營商環境,警示信用風險,降低國家發展的成本。“徵信體系是‘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模式,政府這隻手主要是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負責的國家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接入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2600多萬戶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信息。市場驅動目前已有125家企業徵信機構,97家信用評級機構。希望這些機構在創新和競爭能力方面快速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