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系列投資標中,房地產還是最靠譜的

全球暢銷書《原則》的作者,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說,週期是難以逃脫的。

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系列投資標中,房地產還是最靠譜的

那麼,應該怎麼投資,才能讓個人的資產穿越週期呢?經濟學家鍾偉前不久在一篇專欄中,給出了分析和建議。

鍾偉分析了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系列投資標的,最終給出的結論令人深思。

很多人都認為黃金是好的保值投資。但是,事實上,投資黃金有很大缺陷。黃金只能靠價差來獲取收益,黃金本身不產生收益,金價波動週期很漫長且沒什麼規律。股神巴菲特就一直很鄙夷投資黃金的行為。

再看現金,回顧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和金融格局其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美元相對堅挺,但其他貨幣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貶值。而比特幣等數字資產,也是大起大落,沒有表現出避險特質。

最後看股票和房地產。鍾偉以日本和俄羅斯作為參考。

日經指數在1989年底創下了38900的高位,然後再也沒有超越,2018年已經是25年來的高點,但也只有23400點。對比之下,日本的房價從1991年底開始下跌,最糟糕時房價被腰斬。但今天東京都市圈房價大約回到了最高峰時的水平。

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系列投資標中,房地產還是最靠譜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泡沫巔峰時在日本買了房子,20多年後,房價又回來了,再算上租金收益,財富得到了保全。據說,俄羅斯的情況也類似。

概括的結論是,如果高增長不可持續,並伴隨較多的社會震盪,總體上房和股都受影響,但房產還是比股票要可靠的多。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具有穿越週期的能力(今年的A股尤其能證明這一點)。

那麼,大城市的房產為何會在長週期持續上漲呢?

最近,房地產專家董藩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又簡要表述了觀點。我們知道,董藩的言論雖經常一鳴驚人,但確實也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

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等一系列投資標中,房地產還是最靠譜的

曾在2013年,他就預言:25年後,北京的房價將達到80萬/㎡!當年被媒體口誅筆伐,但現在他卻說,這個預測還是保守的。

董藩用5點解釋了房價會持續上漲的邏輯(根據大意歸納)——

1

供應和需求的彈性不一樣

樓市供應和需求之所以不能同頻,在於其兩者的“彈性”不一樣。

需求往往是一剎那間決定的,購房者一被說服,就可能直接掏錢買了,但供應對於房地產來說,卻是一個長達幾年的漫長過程——拍地、規劃、報批、建設、營銷等等。

因此,需求彈性大,容易激發,而供應彈性小,必須經歷較長時間兌現,所以需求總是大於供應,最後就表現為價格的長期上漲。

2

總少一間,總少一套

居住需求有這種特點,只擴大不減少。

拿“總少一間”來說,我們的房子總感覺空間不夠,剛上班是合租,漲工資後獨租,結婚了買套一居或兩居,有了小孩就需要三居,再生二胎就是四居,等穩定來就想著買空間更大的別墅,因此所有家庭都感覺少一間房。

“總少一套”也是同理,一開始錢不夠買環京,錢夠了買套北京,過兩年又想著買套海南,出趟國就動了海外置業的念頭。房子總是買不夠,需求始終在增長。

3

土地不能複製,房子不能替代

土地是一種資源,不可複製,你佔據了這個地段,別人就沒法來了,所以土地之上的房子也表現為不能替代。

這種不能替代,不像買其他東西。譬如買水果,橘子今天漲價了,可以不吃,改換買蘋果。但房子不行,不能因為漲價就不買了,長期看該買還得買,只是早買晚買的問題,而且具有地段唯一性的房產,晚買可能就沒有了。

十五年前北京二三環的房子隨便選,還不貴,現在只能跑到五環外去買房,就是這種道理。

4

長期看貨幣都是貶值的

這方面大家都感同身受,就不多說了,看看20年來,中國M2增長的幅度和跟GDP的佔比,就能知道:不是房價漲得快,而是錢印得多,貨幣放水太嚴重。

回顧歷史,放眼世界,貨幣都是逐漸貶值的,只是貶的幅度大小和快慢的問題。

5

家庭的裂變,生活方式的改變

這是近幾年非常明顯的趨勢,有家庭人口增加的情況,譬如二胎;也有家庭人口減少的情況,譬如離婚;有把父母從老家接來一起住的;也有與父母分開,在一個小區為他們買房住的。家庭發生演變,人口或有增減,對房子的需求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

生活方式也在影響著房價,比如學區房,有多少人擠在離名校近的小房子裡陪孩子上學,而週末再回到原來自己的家中,這些現象都非常普遍。

所以,“白銀時代”並不是太貼切的說法,正確的應該是,從過去的“普漲”,發展到現在及未來的“此消彼長”。人口的流動,城市間發展的不均衡,讓資源和人才進一步向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集中,房價上漲的步伐自然是不會停歇的。

董藩即使在今年這種市場環境下,依然不改對未來樓市的判斷,可見很多消費者更多是受到短期市場情緒的影響,正在錯失一些寶貴的週期性機會。

經濟學家馬光遠曾說過一個抵禦風險最優的房產配置方式,就是選擇“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這個投資真理其實與經濟學家鍾偉和房地產專家董藩的觀點近乎一致。

當下國內各地出來的限購、限售等房地產調控方案出臺,從政策上來限制國內房價的上漲和流通,但是投資需求總是存在的。於是國人將眼光放到海外置業上,近期東南亞各地出現在國人投資熱從一個角度說明限制政策的溢出效果,特別是泰國曼谷房產進入中等收入人群的投資計劃。

*瞭解海外資產配置,關注公眾號:海叔談海投,可以幫你:1、免費協助開設香港和美國銀行賬戶2、年化8%固定收益美元理財投資3、四十萬人民幣起的移民項目4、海外優質保險及信託的相關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