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資難癥結在哪裡?銀行願不願“引狼入室”是關鍵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目前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其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不過金融去槓桿、經濟調速換擋大環境下,去年民營企業發展也遭遇了融資難以及負擔重等困境。

民營企業發展同樣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一個熱點話題。

下一步,應該如何為民企減負?如何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3月8日新京報舉辦的兩會經濟策沙龍之“問道民營經濟”上,來自學界、金融界的代表圍繞這兩大主題進行了探討,“市場”和“技術”是兩大關鍵詞,政府需要為民企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減少負擔,金融機構則需要通過技術解決民企的融資難題。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本次沙龍的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聶輝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華夏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李大營,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黃新斌,網商銀行擬任副行長馮亮,工行北京市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韓宇。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張燕生: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製造業市場結構是什麼樣的?民企比重是61.2%,外企比重是11%,民企加外企在一般製造業所佔比例在70%以上。解決製造業大而不強,從加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問題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但在這40年的進程中,一般製造業的市場是開放的,競爭是相對充分的,資源配置也是相對有效的。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金融的市場結構是什麼樣的?民企比例是7.8%,外企比例是1.5%,外企加民企還不到10%,這個市場是不充分開放的,競爭也是不充分、不激烈的,資源配置上也不是很有效率。

這就涉及一個大的問題,下一步我們的金融服務業能不能進一步開放?銀行願不願意“引狼入室”“與狼共舞”?如果開放,又涉及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競爭力,能不能應對更高的開放風險、競爭風險和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聶輝華:我有兩個觀點,第一,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因為市場發育不全;第二,政府有點用力過猛。

民企遇到了“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政府也很著急,用心良苦,出臺了很多政策,但首先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完善的市場機制。我認為,應該首先讓市場發揮作用,如果市場不能發揮作用,而政府幹得更好,這時政府才可以入場,也就是說,首先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然後才是政府發揮更好作用。

問題是我們有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股權市場嗎?沒有。有沒有債務市場、股權投資渠道、中小企業的徵信系統和賬務查詢系統?都沒有。這樣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就發育不起來,在市場沒有發育健全的情況下,政府就介入了,而且有點用力過猛。去年相關部門提出了政策,大型國有銀行新增貸款的三分之一要投放到民營企業,三年之後爭取一半新增貸款投放給中小企業,但是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符合市場規律?我去一家著名的城商行拜訪,他們主要的客戶是大中型企業,現在一半要給民營小微企業貸款,那麼出了不良怎麼辦?銀行也需要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韓宇:我在銀行主要負責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在一線和客戶打交道,離市場比較近。我感覺到2018年全年民營企業融資確實相對來講比較困難,我們也一直在研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難是第一位,為什麼融資這麼難?這個問題我們要分幾類,什麼樣的民營企業融資難?有一些非常優質、沒有股票質押的企業,貸款是不難的,真正感覺融資比較難的企業是什麼樣的類型?我覺得是有相對比較明顯的特徵。一個是在大的環境下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的拉動經濟方式要轉換成新的經濟方式,傳統的舊的動能本身就面臨著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壓力,本身就有轉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遇到了環保、金融去槓桿等外部的宏觀政策的環境。還包括稅務、勞動力成本都有所影響。去年很多公司股價下行,很多上市公司在股價下跌過程中出了一些問題。這麼多不利因素交織在一起,企業出現了流動性的問題,這和企業本身的經營問題,還有上市公司本身融資問題交織在一起,顯得問題比較複雜。我的理解是,企業面臨比較大的經營困難,融資困難只是其中一方面。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馮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其實本質上都能歸納為融資貴。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很難,說明市場需求很大,有痛點,政府又倡導,但是反而成為了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可能就是方法沒有找到。我們服務的小微企業,很多是沒有徵信記錄的,或者沒有像樣的抵押物,也沒有特別規範的財務報表,因此用傳統的渠道很難融到資。

我們發現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確實跟原來比較大的客戶需求不太一樣,可以總結為“小短頻急”的特點。小微企業可能每次只有幾萬、十幾萬的資金需求,用款期限往往很短,往往就是進貨或者裝修店鋪這樣的情況,但是又非常頻繁,經營週期中會反覆發生,需求也非常緊急,要進貨需要用錢。很多大的企業都有專職財務人員,有財務規劃,小微企業往往是沒有的,需求來了就非常著急。這樣的資金需求,如果用傳統人工的方法來滿足顯然是不經濟的。

民企融资难症结在哪里?银行愿不愿“引狼入室”是关键

李大營:現在金融開放,我們是有信心的。為什麼有信心呢?就因為行業開放從2000年左右開始,恰恰因為這個市場先開放,開始就建立了市場導向的機制,現在去中國香港、美國看,發現中國在金融服務方面跟世界一流水平可以有一拼,因為我們這幾年建立了非常好的監管機制,建立了市場導向機制。

我們未來還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比如服務北京,我們為了服務其中的兩個中心也就是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專門成立了中關村管理部和文創產業管理部,專門服務北京的科技和文創企業。目前,這種探索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關村管理部2018年為1500餘家中關村企業提供了融資授信支持,累計投放金額超過600億元,實現了服務科技企業數量翻番及貸款餘額翻番。

此外,我們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推出多條線上項目,利用線上模式開展精準營銷,在提升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成效。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嶽彩周 王進雨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