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馬毓寶(1864年-1933年2月1日),字元良、孝先,安徽蒙城馬圩人,前清軍官。

任期:1911年11月 - 1912年1月

離職原因:因不接受孫中山派委的熊樾山到內務部任職,受到革命黨人排擠,後稱病辭職。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李烈鈞(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協和,號俠黃,江西省南昌府武寧縣羅溪人,革命黨。

任期:1912年1月 - 1913年6月

任期內大力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改革,使江西為軍事、政治、經濟鞏固的省份。

1913年5月5日,與湖南都督譚延闓、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袁世凱與五國銀行簽訂大借款,並公開指出袁世凱為剌殺宋教仁的罪犯。

離職原因:因反對善後大借款,被免除江西都督職務。

歐陽武(1881年-1976年3月29日),字南雷,江西省吉水縣楓江林橋村人,革命黨。

任期:代理,1913年6月-1913年8月

1913年6月9日,袁世凱任命歐陽武為江西護軍使兼代都督事,同時授陸軍中將,兼江西第一師師長、軍事參議,所有江西陸軍各營均歸節制。

1913年7月,江西省議會推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唯歐陽武稱病不出,因受袁世凱拉攏,對反袁鬥爭態度消極。

離職原因:8月,歐陽武聞吳城失守,即棄職潛逃,15日“二次革命”失敗,歐陽武和李烈鈞共赴上海。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原籍安徽省宿松縣,生於湖北省黃陂縣黎家河,進步黨→研究系。

任期:兼任,1913年6月 - 1913年10月

1913年6月14日,黎元洪不願與革命黨對立,致電袁世凱,保薦歐陽武贛督職權。

黎元洪受段祺瑞脅迫,入京就職副總統一職。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李純(1867年9月12日-1920年10月12日),字秀山,直隸天津河北水梯子人,北洋→直系。

任期:1913年9月 - 1917年8月

1915年8月,北京成立“籌安會”,袁世凱稱帝之心漸露,李純積極附和。

9月,李純由江西進京,追隨段芝貴等人向袁密呈勸進電。

1916年1月,李純電請袁世凱“早登帝位”。

2月,李純派第六師赴湘鎮壓蔡鍔的護國軍,大敗,後又轉而附和反對帝制。

3月20日,馮國璋和江西將軍李純、浙江將軍朱瑞、山東將軍靳雲鵬、湖南將軍湯薌銘聯名發出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的電報。

1917年6月4日,江西督軍李純自天津入京調停時局,6日無功離京南返。

離職原因:8月1日,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進京任代理大總統,8月6日,特任李純為江蘇督軍,20日到達南京,21日接任。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陳光遠(1873年10月8日-1939年),字秀峰,直隸省武清縣崔黃口人,北洋→直系。

任期:1917年8月 - 1922年6月

1920年,張宗昌奉命率部入贛,由於部隊軍紀敗壞,所部為陳光遠擊潰解散。

離職原因: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抵抗南軍不利,被曹錕免職。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蔡成勳(1873年-1946年),字虎臣,直隸省天津人,北洋→直系。

任期:1922年6月 - 1924年12月

離職原因:被贛南鎮守使方本仁逼迫,下野。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方本仁(1880年-1953年),字耀亭、耀廷,湖北團風馬曹廟鎮薛坳戴家壪人,贛軍→五省聯軍。

任期:1924年12月 - 1926年3月

任期內曾配合革命軍參加二次東征,合擊陳炯明。

離職原因:1926年3月,贛北鎮守使鄧如琢反戈投靠吳佩孚,迫其下臺,出走上海。

民國北洋時期各省督軍概況(江西篇)

鄧如琢(1888年—1944年),字和璞,安徽省阜陽縣鄧寨人,北洋→直系。

任期:1926年3月 - 10月

1926年9月,北伐軍三路入贛,孫傳芳即派謝鴻勳、盧香亭等率軍援贛。但鄧對他軍入贛增援頗不自安,故作戰不力。及至孫軍謝鴻勳部慘敗後,鄧即失去鬥志。

離職原因:10月,北伐軍再次攻打南昌,南昌群眾配合北伐軍與鄧軍廝殺,鄧如琢最終失敗,被迫下野。

鄭俊彥(?-?),字傑卿,直隸省趙州寧晉縣人,北洋→皖系→直系→五省聯軍。。

任期:1926年10月 - 1927年

1926年10月,北伐軍進攻江西,鄭任孫傳芳五省聯軍第二方面軍司令,指揮李彥青、彭德銓、王良田、楊賡和四個軍自南潯線向湘贛邊境進擊。孫傳芳江西失敗後,整編全軍,鄭任淮安鎮守使兼第十師師長。

1927年,轉移滬寧線,為孫軍預備隊,後退往江北任張作霖安國第一方面軍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