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貞節比命還重,那為什麼被曹操霸佔的人妻沒有自殺的呢?

貞節,在古代被抬到了一個很高的道德高度,講究一個從一而終。丈夫在的時候,不能失身;丈夫去世,不能改嫁。正所謂,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政府,有時候為了嘉獎和鼓勵這種行為,專門為她們樹立貞節牌坊。有了政府的鼓勵和各種無形的誘惑,烈女激增,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追捧,能得到一塊貞節牌坊,是整個家族的榮耀。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名頭,無數女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古代女子貞節比命還重,那為什麼被曹操霸佔的人妻沒有自殺的呢?

有個王姓姑娘,丈夫早亡。父親為了得到這塊貞節牌坊,竟然把她女兒扔進柴房,造成絕食殉夫的假象。儘管女兒日夜哀求,他竟不為所動。後來,她的母親實在看不下去,就說:不如讓她服毒自盡吧,痛快點。父親大聲斥責說:服了毒,官府來人屍檢,不就露餡了嘛,就不給貞節牌坊了。於是,王姑娘就這樣被活活的餓死了。

清初,寡婦李氏與家人避難後回到杭州,進城時有清軍檢查車輛。當時守門的士兵看見李氏後說了幾句不乾淨的話,李氏回家痛哭,說自己被幾個門卒調戲,二十幾天都沒吃東西,最終絕食而死。

像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那大家就不禁要問了,那些被曹操霸佔了的人妻為什麼沒有一個自殺的呢?

古代女子貞節比命還重,那為什麼被曹操霸佔的人妻沒有自殺的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呢,那個時期人口稀少,為了提高生產力,政府也不敢過分干預,導致女性貞節觀念淡薄。女性貞節觀早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在秦漢時期才開始系統化、理論化,開始著書立傳,引起重視。但是並沒有上升到道德高度,更沒有瘋狂到要人命的程度。一直到唐朝,女性婚嫁還是比較自由,改嫁現象也比較普遍。卓文夜奔,說的就是17歲新寡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證。連年戰亂,人口稀少,重男輕女,導致女性人口急劇下滑。統治者希望鼓勵生育,來增加人口,提高生產力。他們也不希望過度強調貞節觀,阻撓他們的制定的人口國策。甚至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通過頒佈律法,強迫寡婦再嫁。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那些被曹操霸佔的人妻,他們沒有那種貞節牌坊意識,覺得改嫁是社會普遍現象,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古代女子貞節比命還重,那為什麼被曹操霸佔的人妻沒有自殺的呢?

其次,女性在那個年代,社會地位是很低的,甚至可以當作禮品贈送。曹操當時為了籠絡關羽,直接送了十個美女給關羽,關羽要沒要另說,起碼可以看出女性在當時是沒有自我的,卑微的就像一個物件,只知道服從。因此,那些新寡人妻,被曹操霸佔以後,迫於曹操淫威,只知道唯唯諾諾,隨遇而安。

各位看官,您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