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形状以及用途

经过上次讲的烹饪基本的刀法,那么烹饪不同的菜肴需要准备食材的形状也有所不同,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原料加工的形状以及用途。

原料加工形状以及用途

一、片

是用片或切的刀法,将原料片成长圆形或长方形的薄片,但片的形状有大、小、薄、厚和式样的不同,如指甲片、柳叶片、月牙片、骨牌片、象眼片、马牙片、秋叶片等。片的厚薄是随着烹饪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永的片薄一些,炒的片厚一些,两者薄厚的比例一般是1:2。

二、丁

一般丁即方形小块,但丁的大小须根据烹调需要和原料的情况而定。丁的形状大致有散子丁、豌豆丁、蝇头丁等。丁的一般切法是先切成适当的片,再切成条,然后切成方丁。

三、块

块的大小、形状,种类很多,有大方块、小方块、劈柴块、长方形瓦块、菱角块、梳子块等,各种块的使用要根据菜肴的需要而定。如:切方块肉,可采用小方块;四喜肉,可采用大方块;糖醋排骨,可采用长方块;烧瓦块鱼,将鱼改成瓦形块。

四、丝

丝在切法上有粗细之分,细丝如切姜丝、火腿丝、笋丝,都像大针一般细;粗丝如蔬菜丝、生肉丝,切成像豆芽那样粗的丝。一般蔬菜丝长2一3厘米,肉丝长4.5一6厘米。切丝要先将原料片成大薄片,然后将薄片切成丝。如切蔬菜类,先把片好的大片排成梯形,再切成丝;切肉类原料,把片好的原料裸起来,再切成丝。切时必须粗细长短均匀,符合烹饪的要求。

五、条

条的粗细要根据烹调的需要来决定。一般的条像筷子粗细,长度5厘米左右,首先把原料打成段,切成厚片,然后再切条,如烧鸡条、炒肚条,就需要这样的条。

六、茸

将原料砸成细泥用手摊开不见颗粒叫茸。砸茸的原料有鸡、鱼、虾、瘦肉等。选料非常重要,必须去掉筋和皮,例如砸鸡茸必须用鸡胸脯肉和里脊肉。

七、段

一般比条粗比丁长的块叫段。根据需要与做法可分为大段和小段两种,大段如红烧较大的鲤鱼,就可以由中间剁为两大段;烟肉段、烹虾段就必须切成小段,否则就会影响成品的美观。

八、麦穗形

又叫麦穗花刀。原料经过烹制后就像麦穗形状一样。

九、梳子形

即梳子花刀。原料经过烹制后就像木梳形状一样。

十、菊花形

先将原料的一端切成薄片,然后切成一根一根的细丝,另一端连着不断,切成薄片后再切成丝,当中连着的部分约占、1/5,经过烹制后就像菊花形状。

十一、米

是一种辅料的形状,大小像米粒,一般先切成细丝,然后再切成米状。

十二、末

也是一种辅料形状。末比茸略粗,比米略细,小一些的米中稍带茸,如继续斩即成茸.

以上这些原料形状和花刀艺术,有的适用于普通菜,有的适用于筵席或辅料。大家明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