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醫生,我剛做了CT,為什麼還要做磁共振?”

“醫生,我剛做完心臟彩超,為什麼還要做心電圖?”

“醫生,我剛拍完腰椎X線,為什麼還要做磁共振?”

“醫生,我剛做完腹部彩超,為什麼又要做胃鏡?”

“醫生,我......”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
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在醫院裡,經常都會有病人提出這類疑問,也有些病人會要求我開最貴的檢查,希望能一次性的查個清楚。

前些天在看門診時就有一位胸悶的患者說怕痛不想抽血,也不想做心電圖,要求做全身的磁共振,因為他聽說朋友說這個沒有輻射還看得清楚。

其實,每種檢查都有它最擅長的區域,也就是說每一種檢查能看到的東西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並不是貴的就一定更清楚。

比如對於肺部的疾病,CT就比磁共振更清楚些(我們經常遇到要求做肺部磁共振的病人)。

而對某些部位,可能做了CT排除了部分疾病後,還需要查磁共振以觀察其他的組織。因為很多疾病是需要鑑別的,常常需要互補才能明確診斷,所以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又比如:對於心臟的檢查,心電圖可以觀察心臟電活動的情況,心臟彩超可以觀察心臟的結構有什麼變化,而對於心臟冠狀動脈有無狹窄就需要查冠脈CTA或冠脈造影了,醫生一般會根據具體的病情決定是做哪些檢查。

各種儀器在不同部位顯像有著各自的優勢,為了明確診斷,臨床上很多檢查是需要相互補充以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


本文為“心路星塵”微信公眾號原創
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下面我們看一下這些檢查都有哪些優缺點:

X線:價格便宜,檢查方便,應用廣泛,目前的數字化攝影系統DR可以獲得質量很好的圖像,這在骨科和呼吸道疾病中還是很常用的。

但由於它是平面二維影像,有些部位可能會影像重疊,有時會影響對疾病的判斷,對於一些比較小的病變也可能不夠清晰,如有必要,醫生會根據初步的結果作進一步的檢查。

CT:是由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價格較貴,但相比X線來說,因為它是斷層圖像,能分層顯示組織的各種差異,所顯示的組織結構與病變的影像彼此之間沒有重疊,可以明顯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同時可以生成立體三維圖像,定位比較準確。

但對於關節韌帶、肌肉和脊髓這些就不如磁共振了。對於有些疾病,比如腫瘤、血管瘤、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等,還需要注射造影劑做增強CT來進一步明確診斷,另外對於肺癌高危人群目前推薦低劑量CT進行篩查。


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主動脈夾層↑↑↑

磁共振:利用外磁場和物體的相互作用來成像,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價格也較貴,單次檢查時間長,一般最少也要20分鐘以上,噪音比較大。

優點是可以從不同角度清晰的觀察病變部位的情況,軟組織顯像較好,無輻射,在某些部位例如顱底、脊髓疾病等方面優於CT。對於急性腦中風等情況,一般先查CT,然後根據需要檢查磁共振。

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超聲檢查:發出超聲波穿透人體,聲波遇到組織時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價格相對便宜,無損傷,可重複性好。在心臟、外周血管、甲狀腺、乳腺、肝膽、婦科等部位常用。

可能有些朋友還是覺得稍微抽象了一點,那麼下面這張圖片就更為直觀了!

X線、CT和磁共振都能看什麼?一張圖讀懂醫院裡影像檢查那些事兒

總之,具體到每個病人,需要哪些檢查更合適,還是需要由專業的醫生根據不同的病情來進行綜合判斷,還有些疾病在治療後或者病情變化需要前後對比,可能需要複查以便決定後續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