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孖记士多!

它的名字虽然叫“士多”

但是它其实是名正言顺的大排档

现在满街都是一味风格的网红店

但它可以说是网红店中的一股清流

没有ins风的装修风格,没有摆盘

要客人坐在横街窄巷里摸黑吃饭

但却最具有广州风味

再见了,孖记士多!

最近我还想再去一尝大名鼎鼎椒盐濑尿虾

不过去到却发现“摸门钉”,没有开门

上网一搜发现

孖记士多已经显示“休息中”

再见了,孖记士多!

后来发现

原来孖记士多已经

在7号已经开始停业!!

再见了,孖记士多!

真的要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记得当年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

是经过朋友的介绍

孖记士多隐藏在米市路小巷里面

如果你稍微有点不留意

就会错过这家网红大排档

再见了,孖记士多!

它每天只开四个小时

但是每天依然有很多人慕名前来

更多的人是特地提前过来等候士多开门

就算人越来越多

老板还是“任性”的只开四个小时

如果你来晚了,那明天请早

再见了,孖记士多!

白天可能米市路这里看似平凡

只要一到晚上

孖记士多便成了整条街最热闹的地方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从来都不怕没有客人

只是怕食物提早卖完

再见了,孖记士多!

既然说明是大排档

当然就是坐在露天座椅上

和朋友大吃大喝才别有一番风味

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

就连是灯光

也是依靠仅仅只有的几盏路灯

再见了,孖记士多!

而大堂内

装修也是非常简洁

摆上几张桌子和椅子

再放上一张报纸、几双一次性筷子

还有几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瓷碗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就算是这样的环境

每天来这里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

因为我们来这里的人

为的不是环境、不是趁热闹

为的是这里每一份菜的热诚

为的是这里具有老广州的风味

再见了,孖记士多!

一坐下来

你就会感觉到满满的广州街头的感觉

好像回到当年90年代

和朋友一人一支亚洲汽水

坐在士多“吹水”的感觉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椒盐濑尿虾,无论是有膏还是没膏

都是来这里的每一桌客人必点的

再见了,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看着坐在这里的客人

几乎每个人都拿着一只濑尿虾在帮它做“按摩”

然后再一口把肉给吸完

就连化着妆,涂着口红的美女

都放胆的吃着

那一瞬间真的是有种家的感觉

再见了,孖记士多!

每桌必点“小瓜蛋”!

这道咸蛋黄云南小瓜

曾经获得无数人的称赞

吃下去的时候感觉像是

在家吃妈妈炒的菜

再见了,孖记士多!

还记得那时候吃下的那一刻

真的是想家了

能在繁华的闹市中吃到

一道家常小菜

沙沙的蛋黄加上脆甜的小瓜

到现在还记得那一股味道

再见了,孖记士多!

以前我们都喜欢手机拍照先吃

但是没想到孖记士多拍的

现在都只能变成回忆

酱爆生肠

再见了,孖记士多!

豉汁蒸钳鱼

再见了,孖记士多!

滑蛋牛肉

再见了,孖记士多!

干炒牛河

再见了,孖记士多!

无论你是开着宝马奔驰的大老板

还是普通的打工一族

无论你是非常潮流的时尚男女

还是踢着人字拖满街逛的大叔大妈

再见了,孖记士多!

来到这里坐下

听着耳熟能详的粤语

喝上一两支充满广州味道的亚洲汽水

再吃上一两道普通的家常菜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时刻更加满足?

只是以后再也享受不到这种感觉了...

再见了,孖记士多!

你还记得那张A4纸大的餐牌吗?

再见了,孖记士多!

还记得比一元硬币还大的青口吗?

再见了,孖记士多!

还记得自己在树上拿号,树边排队的时候吗?

再见了,孖记士多!

还记得“走鬼档”的田螺吗?

再见了,孖记士多!

孖记士多虽然已经停业

但是相信它会再次回到我们生活中

不过遗憾的是

我们应该再也不能吃到大排档的味道

再也不是在大街上站着取号等位

再也没有广州市井风味...

不过还是说声

下次再见,孖记士多!

再见了,孖记士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