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前兩天接診一個5歲的孩子,這個孩子有點發燒,雖然體溫還不到38度,但家長比較著急,馬上給孩子用物理降溫退燒,雖然只是用溼毛巾冷敷,但孩子體溫下降後很快又燒起來,導致持續反覆低熱的原因。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這其實也是一個普遍現象,只要孩子發燒,許多家長和醫生都會不問緣由的首先給孩子退燒,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有時候盲目降溫可能是適得其反。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中醫在治療外感早期的發熱性疾病當中,經常用到的一個《傷寒論》的經方----桂枝湯。作為“方書之祖”的《傷寒論》中第一方,桂枝湯可以說是“方劑之祖”,為中醫方劑學做了一個奠基。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三兩[9g]   芍藥三兩[9g]    甘草炙,二兩[6g]    

生薑切,三兩[9g]  大棗十二枚,擘[3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古文在竹簡上刻字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比較大,所以都是簡短精要,惜字如金,然而對於這個桂枝湯的服用介紹篇幅如此之多,可見它的重要性。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而這段文字裡的核心就是——“升溫”。如“啜熱稀粥一升餘”,一升等於兩百毫升。“以助藥力”就是藥的力量需要靠溫度來提高。“溫覆令一時許”,意思就是需要在被子裡捂兩個小時。

這個方子的藥理作用核心的就是升高體溫,加快血液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吞噬細菌病毒的功能,當血液循環加快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白細胞被運送到病患處,促進疾病的痊癒。

如果此時體溫還未升高就被降溫,血管收縮,這種情況下相當於我們身體裡被細菌侵犯的組織器官失去外援變成孤軍,被細菌病毒肆意破壞,結果可想而知。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所以說疾病在發熱早期的時候,讓體溫在38度~39度之間這個狀態需持續一陣(身體自己會控制時間和火候,我們來順勢調節),讓身體自身的免疫力充分的去跟疾病展開鬥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服用中藥湯劑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可以通過喝熱水、糖鹽水、蔥、姜、棗水等來提。核心觀點就是,通過物理的辦法,提高身體的體溫,幫助身體對抗細菌病毒,從而使疾病更快的被治癒。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那什麼時候需要降溫呢?有時候也是需要的,我們知道當溫度超過41度時,會導致腦細胞的受損。大部分的發熱情況都不會達到這個溫度,對於一些有高溫驚厥史的孩子我們要注意做好提前降溫。

還有家長給孩子用冰帽或者冰貼來物理降溫,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辦法,正常情況下不建議使用,除非是一些特別危急的高燒,且溫度降不下來,可以用這些極端的物理降溫法。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而大多數情況下,溫度不是特別高病情也不是特別急的情況下,最好是用溼毛巾在腋下和大動脈附近進行溼敷,有助於熱量的散發。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值得我們注意並且要掌握好的是,孩子是否溫度燒的太高,很多時候孩子根本就沒燒起來,就被家長強行的給退熱,結果反而延長病期,疾病由急性轉為慢性,或者孩子反覆的發燒。

通過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認識到體溫與自身免疫力的關係,不再給孩子盲目降溫。

「中醫中藥」孩子發燒了,怎樣處理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