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謀殺,帶走了唐朝中興的機會

如果說,一個皇帝,他有弒父之嫌,他好色無比,後宮成群,甚至還痴迷佛道,嗜食金丹,那他會是一位好皇帝嗎?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差點在唐朝中晚期帶來了一場國家的中興,他就是唐憲宗李純。

後世君主的老師

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憲宗唯一的年號“元和”,歷來就是“中興”的代名詞。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唐憲宗像

說起唐憲宗李純這個人,如果拋去文章開始說的那些問題,僅僅是從一個帝國命運主宰者所特別需要的品質來看,27歲登基的唐憲宗積極進取、理智務實,其才能、勇氣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狠勁兒,絕不在他的前輩唐太宗、唐玄宗之下。

元和的中興,不但體現在藩鎮望風而降的現實形勢方面,憲宗所釋放出來的政治理念:中央權威必須加強、沒有任何其它勢力應該挑戰中央,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瞭一個明確的方向。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元和藩鎮割據形勢(部分)

(點擊查看大圖)

我們之前談到,安史之亂是歷史的分水嶺(不知道的同學戳這裡☞點我學習),歷史將何去何從在這裡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元和年間,無論在政治領域還是思想界,全體社會都達成了一種基本共識,即中央權威(也就是皇權)必須成為整個社會唯一的權威。

這個社會只需要一個權威,所以我們就能看到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韓愈寫了《原道》,柳宗元寫了《論封建》,全新的思想形態橫空出世,這也就意味著歷史再不會回到以前,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只會在“中央集權”這條道路上執著地走下去。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原道》

元和年間,已經統一了的思想意識讓後人不需要迷惘,“中央”=“權威”、“權威”=“正統”,已經化進了大家的意識深處。

宋太祖以藩鎮武人身份坐上九五之位,立刻著手製度上的“中央集權”,明清君主無論來自草根還是異族,都更是把“中央集權”演繹到極致,後半期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央集權”的歷史,當然這種偏執帶來過一統王朝的輝煌,也造成了社會轉型的巨大阻力,是非成敗轉頭空,先不論成敗,歷史至少是在這裡開始。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

唐憲宗當然不會考慮那麼多大問題,對於他來說,他要對大唐負責,“天既全付予有家,今傳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見於郊廟?”至少這份深沉的責任感已經甩了歷史上一大群庸君幾條街,而且事實也證明了憲宗本人有這個才華。

高素質宰相天團

皇權和相權,是傳統時代政治格局中一組特別關鍵也特別難以處理的權力關係,處理得好,君臣相得;處理得不好,要麼互相猜忌,要麼上瞞下騙。

唐憲宗元和時期,前後二十餘人入相,其中就有李吉甫、李絳、武元衡、裴度、元稹,還有韓愈、白居易、李紳這樣的翰林學士,雖然不能說這些人就是歷史上最好的行政專家,但是無疑,這一個團體的綜合素質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中,也是極為出色的。能同時把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選拔出來,這就是一個皇帝的眼光相當了不得之處。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白居易

而且與房玄齡那樣的資深政客不同,元和這批宰相群體的文化素質之高,可能只有宋代的文臣集團可以比肩。白居易、元稹就不用說了,因為堅決主張出兵藩鎮而被刺客暗殺於長安街頭的武元衡,更是唐代歷史上顏值最高、最能寫詩的“國務院總理”。

唐憲宗登基的時候27歲,但是顯然很有管理者的天賦,一上臺就很快進入了統治者的角色,頭一件事就是選拔人才。

他曾經對裴垍(jì)(唐朝中後期名相)等人說,太宗玄宗那樣英明,還需要大臣們的輔佐成事,何況我這種跟先聖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的人呢?天子如此謙恭尊重大臣,大臣們當然不會對不起天子,各個竭盡忠誠。

手腕不硬怎麼掌權?

就在憲宗登基當月,劍南節度使韋皋死了,韋皋的副將劉闢來信,提出自己將接班做新一任劍南節度使,希望中央同意,氣焰實在囂張。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影視作品中的韋皋

但是怎麼辦呢?第一,這是前朝的潛規則了;第二,天子剛剛即位,宮裡事情還多著呢,真騰不出手來管教這些地方藩將,只能認了。

結果三個月之後,劉闢得寸進尺,又說西南戰略地位重要,要求將旁邊的兩個節度使劃歸劍南,組建新的戰區,由自己統一掌管,否則的話,後果自負。

消息一傳來,朝廷議論紛紛,大部分人還是想延續前代的姑息政策,答應這個傢伙的請求,畢竟巴蜀“險固難取”,但是宰相杜黃裳認為,絕對不應該退讓,而且這個劉闢的實力並不算強,如果對他都做這種讓步的話,以後就更沒有威信可言。

同時,杜黃裳建議推薦高崇文(唐朝名將,死後追贈司徒,諡號"威武")取代宦官,擔任神策軍(唐朝中後期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統帥,傾全力拿下劍南。年輕憲宗站在了杜黃裳這邊,出兵劍南,八個月就生擒活捉了劉闢,押至長安斬首。這一仗大大鼓舞了憲宗的信心。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影視作品中的神策軍

各地藩鎮很快發現新的天子和以前不太一樣,大家開始各自盤算。鎮守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鎮海節度使李錡也是個雄霸一方多年的老軍頭,由於鎮海所在的浙西地區是重要的財賦之地,所以李錡不但有軍事實力,也十分有錢,仗著兵強馬壯,李錡在自己地盤上胡作非為,德宗時期拿他一點辦法沒有。

元和二年(807年)夏天,李錡預感到朝廷要對自己動手,就假惺惺先發了一個奏疏,說自己老了請求退休,讓手下王澹接班,想試探一下皇帝的意思。

沒想到憲宗的詔書很快就到,同意李錡的辭職請求,立刻回京養老,並且派出宦官前往潤州“護送”李錡進京。李錡弄巧成拙,搞得自己下不來臺,只好耍起了賴皮以各種理由拖著不走。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李錡石像

但是,這一次,朝廷已經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很快大兵壓境,李錡被迫造反,此時攝於天威,李錡已經眾叛親離,不久就被手下斬殺,傳首京城。大唐的經濟重地浙西地區仍舊牢牢掌控在中央手中。

西川和鎮海,唐憲宗很快就解決了這兩個試圖挑戰中央權威的藩鎮,釋放出了政策轉變的強硬信號。元和中興的大幕就此拉開,可惜的是,僅僅在位十五年,時年四十二歲的唐憲宗就被宦官謀殺,元和中興也隨著這位皇帝的駕崩而中途夭折。

延伸閱讀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行走大唐》

陳尚君 著

新民說·廣西師大出版社

2018·7

悠悠大唐,文明絢爛,氣象萬千。本書搜檢那個時代文史中的竹頭木屑,抉奧闡幽;研讀唐詩裡的字句修辭,發微見著。考究嚴謹,補正史未盡之處。在序跋之餘,綜述學術研究狀況,兼予評點。內容雖專,而行文明暢,讀來盎然有致,宜乎雅俗並賞。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一场谋杀,带走了唐朝中兴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