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入荷兰使馆。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衲首和辫帅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获自由后的张勋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张勋的最后几年,虽说离开了呼风唤雨的军政舞台,日常生活却没有陷于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华之色。

张勋晚年赋闲在家,每天用八裁纸练习《麻姑仙坛记》颜体大字,每张写四字。他还经常研习《资治通鉴》、《曾文正公家书》以及四书五经等典籍,除了自行圈点,也请一些老派名士来家讲课,温毅夫、陈贻重、商衍瀛、陈师曾、陈宝琛等,都常年被他待为上宾。

张勋好热闹。张家后楼内有个很大的戏台,逢他或其妻过生日,都要请梅兰芳、姜妙香等名角来家里唱戏。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每到灯节(正月十五),张勋必命在家里庭院中搭焰火架子,邀请亲友观赏焰火。溥仪居天津时,曾到张勋家看焰火,张勋率妻妾儿女佣人等跪在院子里迎候。溥仪后来这样评价张勋:“我对这位(忠臣)的相貌多少有点失望——显得比师傅们粗鲁,大概不会比得上曾国藩。”

此外,张家每天都“食客盈门”,他名下的大片房子中,不少是供食客居住的。

张勋是江西人,酷嗜家乡风味,晚年居天津,仍每年都由其二弟从老家奉新寄来烘鳅鱼、腊肉、辣椒末、豆豉及米粉之类。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张勋酒量过人,每顿饭需饮酒半斤。张还嗜吸雪茄,平时用三元现洋一根的雪茄烟待客。一次,唐绍仪来访,张勋用此烟招待,孰料唐绍仪以十元一根的雪茄回请,让张勋顿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张勋晚年,对自己的复辟言行并无任何反思或悔改之意。

他当权时,被称为“辫帅”,他的部队被称为“辫子军”。失势后,辫子军已不复存在,但张勋和很多前朝遗老一样,依然留着辫子。有人劝他剪掉辫子,张勋答:“我张勋的辫子等于我张勋的脑袋,脑袋掉了辫子才能掉!”

张勋平时在衣着上也极力模仿旗人的打扮,头戴尖顶缎帽,上面缀有宝石或钻石;身穿尺寸肥大的大褂或马褂;腰缠绸带幅下垂,挂着眼镜盒、扇子套及槟榔荷包等。夏天则穿两截大褂,足登官靴。

民国十来年时,他依旧是这副打扮。他曾在酒桌上说:“虽然天不假缘,然而我的心地亦莫至矣尽矣……”可见他的死心塌地、顽固不化,到了何等的地步。他还曾开玩笑说:“康广厦(康有为)助我,梁卓如(梁启超)讨我,这不能说是青出于蓝吧。”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1923年8月2日,69岁的张勋病故于天津英租界张宅。他的灵柩经水道运回老家江西奉新,无数赣籍百姓自发相送,成为当年在江西地方上最为轰动的大事之一。殡仪耗资10万,和几年前袁世凯的丧葬费相仿。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张勋晚年的生活的确非常奢华,而且有滋有味!这首先得益于北洋政府对洪宪衲首和辫帅复辟案犯的特赦,使得张勋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生活奢华,则是得益于张勋雄厚的经济基础。

张勋在北京安定门内永康胡同有一处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张送的,当时袁世凯想买,小德张不卖,后来干脆送给了张勋。张勋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张勋在天津松寿里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栋,与黎元洪宅比邻,外加几处纵横亩计的大宅子。

此外,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 其晚年生活缘何十分奢华且过得有滋有味?


粗略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一是家境殷实;

再一个原因,虽然曾力主复辟,但外部环境能够容忍其作为清朝遗老身份存在;

最主要原因是,虽然逆历史潮流而背负骂名,但张勋并不在乎,且以大清忠臣身份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张勋晚年能够活的有滋有味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