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眾所周知,二戰中法西斯德國戰敗,被美蘇英法4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被大卸四塊;而作為德國的同夥日本,卻被美國一家掌 控,全須全尾地保存下來。其實,在同盟國對陣軸心國的時候,也曾制定出勝利後的計劃——把日本打翻在地,再踏上四隻腳,由美蘇中英將 其分區佔領。然而,由於時局的變化,美蘇中英4國不同的想法和處境,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四國佔領日本”是如何坐胎,又經過怎樣的折騰,而導致流產的呢?

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各國佔領日本規劃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對日佔領問題成為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核心議題,美國新總統杜魯門發話,希望與英中蘇等盟國共同佔領日本。同時加速制定佔領日本的計劃,打算通過 設立各國佔領區來肢解日本。

在這項計劃中,除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以外,美國很想把中國也拉進佔領軍的行列中。在美國人眼裡,使用中國佔領軍有 一個好處:日本把侵略戰爭辯解為是“黃種人反對白種帝國主義”,讓中國軍隊佔領日本的部分領土就可以回擊這種宣傳,弱化 佔領日本行動的“種族色彩”。在確定盟國佔領區的劃分時,首先考慮的是:日本主要大島本州的中心區域擁有發達的基礎 設施,必須控制在美國手中,工業相當發達的九州島可交由英國軍隊佔領,屬於落後農業區的四國島安排中國軍隊駐紮,而蘇聯則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駐軍。

在對日本分區佔領計劃的示意圖上,中國佔有四國一島,並與美國共同分區佔領大阪府、與美英蘇共同分區佔領東京都。蘇 聯所佔面積最大,包括整個北海道和本州北部,但這些地區都是比較貧瘠的山地。美國佔領本州中部最發達的區域,英國佔領九 州島和本州的“中國”地區。 但這項計劃的實施有一個前提,即他國軍隊不能立即進駐日本,而是等美軍逐步撤出後再去接替。

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美國計劃在日本投降後的 前3個月,在日本列島部署23個美軍師,共80萬人,在隨後的9個月內,再允許盟國軍隊進駐日本列島。兵力分配為:美國8.3個 師,31.5萬人;英國5個師,16.5萬人;中國4個師,13萬人;蘇聯6個師,21萬人。在最後階段,各國佔領軍應將駐軍人數逐步 減少大約一半:美國只在日本駐留4個師,英國2個師,中國2個師,蘇聯3個師。

四國佔領計劃流產

英國就首先放棄,因為多年的戰爭搞的英國實在是精疲力盡,印度在鬧獨立,無暇他顧,尤其日本被美國封鎖幾個月後投降的,戰後的日本缺衣少糧,基本是靠盟國救濟(主要是美國),再加上日本什麼資源都沒有,所以精明的英國人覺得佔領日本不划算,所以放棄了。

抗戰結束後不久,蔣介石在廣播演說中既已宣告“吾人應以寬大為懷,勿以戰勝者自居”。

歷史地看,蔣介石本人及其主要幕僚張群、戴季陶在對日問題上觀點一致,始終對日採取妥協縱容,因此導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在蔣看 來,共產黨才是他的最大威脅,是需要首先清除的對象。只是後來日本侵略者得寸進尺,步步緊逼,蔣在西安事變遭禁錮的窘境下,才迫不得 已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一致對外。但蔣在八年抗戰中依然未放棄反共政策,皖南事變就是一個證明。“安內攘外”導 致蔣只把注意力集中於國內的政權之爭,對外部事務毫無興趣。所以,蔣介石對出兵佔領日本之事始終是態度消極,起碼是不甚積極。

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戴堅(右)和美英軍官在日本碼頭

而美蘇兩國最後也沒佔領日本,因為戰後世界逐漸形成美蘇兩強爭霸的局面,為了圍堵蘇聯,美國由之前堅決嚴懲日本轉變到拉攏日本一起構建反蘇防線,正好中、英兩國相繼放棄佔領日本的決定,於是以此為由,堅決要求蘇聯放棄佔領日本,而此時戰後的蘇聯一片廢墟,面對美國底氣稍顯不足,但作為戰鬥民族,也不能弱了底氣,說不佔領北海道島和北本州島可以,但是我作為勝利者,不該拿點戰利品嗎,於是便不顧美國的反對,堅決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

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戰勝國的遺憾

二戰暨中國抗戰勝利後,作為戰勝國最重要代表的中國軍隊沒有進駐日本,一雪民族之恥,確實是件憾事。這使得中國對日本的管制缺乏威懾力和強制力,也使得後來中國試圖限制日本並要求其徹底反思戰爭罪行的願望沒有實現,而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體制的改造也不甚徹底,這些都給今天的世界和平造成了很大的隱患。

二戰結束後,美蘇中英商定的瓜分日本方案最終沒有實現?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坐在受降席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