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人体内的湿气不断加重、阳气也被逐渐消耗着,那么便很容易导致一系列不适产生,且正处绵绵细雨的春季,湿寒之气更容易"钻空子"。所以说,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升发阳气来帮助身体祛湿是相当关键的。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湿气和阳气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的;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是遮蔽住阳光的,所以阳气也不足了。

阳气不足、寒湿盛行六大表现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1、晨起观察舌苔,苔白腻

2、平素怕冷,喜欢吃热食,精神不振

3、易患肿胀,如眼睛肿胀、手脚肿胀、脸发瘀

4、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5、经常在下午、晚上感觉胃胀、反酸,睡觉时会不自觉流口水,多汗

6、女性痛经,白带多,质地稀薄

中医把人体内的湿气分为两种,其一,阳虚则寒。阳虚有湿者,湿从寒化,名为寒湿。其二,阴虚则热,阴虚有湿者,湿从热化,名为湿热。寒湿与湿热性质不同,治法也存在一定差异。诸位一定要分清体质进行施治。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损命

祛湿补阳之外治法

❤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可艾灸丰隆穴、足三里、关元穴,一日一次,5-10分钟即可。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按摩穴位

1)中脘穴

很多人多少会患有胃病,其中胃寒便是致使胃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在小腹部含有一个中脘穴,如果能坚持对此穴按揉,便能达到不错的促阳气升发及暖胃、祛湿的作用。

2)大椎穴

大椎又是人体手、足阳经交汇处,可谓是掌管人体内阳气的"水龙头",因此,没事按揉一下大椎穴便能很好的疏通手、足三阳经的经气,阳气便自然不断升发而来,达到祛寒湿、补阳气的目的。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祛湿补阳之内服法

❤药物调理——补阳先祛湿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食物调理——激发身体"小火炉"

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很多可以养阳的食物,多食如羊肉、狗肉、鸡肉、鸡蛋、黄豆、黑豆、鱼肉、紫菜、红枣黑芝麻等,都是补益阳气的。

在此提醒,选择食疗一定要分清病症,比如薏米仁、赤小豆煮粥,这种流传极广的祛湿的食疗方,有的人服后有效,有的人服后效果不明显,甚至胃中嘈杂,为什么呢?因为,相对而言,薏米仁、赤小豆更适合于湿热,而不宜久用于寒湿体质。

补阳防寒湿,生活中这些细节要注意

寒湿重,易生病,阳气不足,易伤身!常做2事,饮1水,祛湿又补阳

1)注意颈项,后背,后腰的保暖

后背为阳,胸腹为阴,所以后背主要负担卫外的责任,应该好好保护,不要让这些部位受寒。

2)晨起避免洗澡

早上7点-9点正是足阳明胃经当令,这个时候洗澡洗头,等于把全身的肌肤腠理打开,人体体表极易被寒邪侵袭,且头部乃诸阳之首,所以,这个时候洗澡等于是把阳气升发扼杀在摇篮里。建议如果一定要在早上洗澡,可以选择早饭结束半小时之后。

3)善用生姜

俗话说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多喝一些生姜红枣汤,有缓解阳虚的作用。女孩子痛经的时候,往往喜欢喝一杯红糖姜水,这是因为生姜性温,有助于驱寒疏通月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