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層黨組織、談改革開放、話鄉村振興……重慶日報思想週刊最新文章推薦

强基层党组织、谈改革开放、话乡村振兴……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最新文章推荐

强基层党组织、谈改革开放、话乡村振兴……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最新文章推荐

理論加油站

强基层党组织、谈改革开放、话乡村振兴……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最新文章推荐

12月20日《重慶日報》第22版

編者按】理論素養是領導幹部素質的核心。12月20日,重慶日報思想週刊刊發了多篇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的理論文章,重點聚焦加強基層黨組織、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等社會熱點,乾貨多多,不容錯過。

突出政治功能 著力提升基層組織力

□ 袁勤華

黨的十九大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新的重大部署,特別是首次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基層黨組織而言,突出政治功能顯得尤為緊迫。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10日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黨中央是頂樑柱。同時,基礎非常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基層就是黨支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必須夯實基層”。總書記強調的“支撐”“夯實”啟示我們:在基層黨建中,必須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一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忠誠擔當、講規守紀的“排頭兵”。對黨忠誠、維護核心是最根本的政治要求,紀律和規矩是黨的“生命線”。要堅持把強化“四個意識”放在首位,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基石,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建設,打造對黨忠誠、敢於擔當的堅強領導集體。第一,要通過大學習增定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成為一種自覺。第二,要通過大教育來鑄黨魂。堅定不移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教育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切實提高思想境界,特別是面對大是大非要敢於亮劍、面對危機要敢於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要敢於堅決鬥爭,使對黨絕對忠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如磐石、不可動搖,始終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二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的“擴音器”。基層黨組織是“播種機”、是“宣傳隊”。真正學進去,才能將黨的政策主張精準精確、形象生動地講出來,才有實際效果。基層宣傳工作必須在專業化、多元化上下功夫。從專業化來講,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副書記以及委員等的培訓力度,有側重地加強黨的理論、政策等專題培訓,特別是要選拔一批在理論上、口才上、政策上都有“幾把刷子”的黨員幹部充實到基層,打造一支講政治、本領強的宣傳幹部隊伍。從多元化來講,一方面,宣傳力量要多元化,積極向外借智借力,面對面給群眾提供“菜單式”講解;另一方面,宣傳方式要多元化,既要採用案例講解、快板書、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也要用好“村村通”“小蜜蜂”“流動宣傳車”等傳統設施和微信公眾號、APP平臺等創新媒體,讓黨的創新理論不僅能“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能讓基層幹部群眾願意聽、聽得懂,切實提升感召力、引領力。

三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進“三治”融合的“橋頭堡”。關鍵是要聚焦全覆蓋、網格化,推進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基層黨組織要善於推動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以自治“消弭矛盾”。從“全覆蓋”來講,就是要進一步加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覆蓋密度,切實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讓黨的工作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從“網格化”來講,就是要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群團帶動機制、社會參與機制,以基層黨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充分延伸黨的全部工作觸角,共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使其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中堅力量。如,綦江區積極探索由黨組織書記擔任“和議長”的“分鐘法律診室”,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以法治方式對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進行和議,形成了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最深入、最迅速、最有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方式。

四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爭取群眾的“主陣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基層黨組織必須牢牢地、完整地把握黨的群眾路線,既要牢記“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還要善於“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為此,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的要求,充分發揮好三大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第一,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既要重視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又要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旗幟鮮明開展政治教育、政治引領。第二,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書記的示範帶頭作用。比如,綦江區創新實施基層“領頭雁”工程,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評績定星”,把聯繫服務群眾、帶領群眾致富作為評比的重要內容,有效激發了村社黨組織書記做好群眾工作的主動性。

五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弘揚公序良俗的“風向標”。基層黨組織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前沿陣地,要從“兩個度”著手,弘揚公序良俗、引領群眾樹正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一方面,要提升典型引領的思想高度。定期開展文明禮儀競賽、文明家庭評選、道德模範選樹、新鄉賢評理等活動,依託組織陣地設置“善行義舉榜”,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加大移風易俗的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導向作用,把移風易俗納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之中,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新鄉賢評理堂、紅白理事會、禁賭會等群眾組織,切實推動鄉風民風純起來、美起來。

六要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基層政治生態的“護林員”。營造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要著重把好“三個關口”,讓黨的“肌體細胞”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第一,要把好“制度關”。基層情況千差萬別,在制度執行上,基層黨組織要善於在頂層設計的框架下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更有針對性的、如同村規民約那樣的“操作指南”,切實消除制度執行的“彈性空間”和“死角地帶”。第二,要把好“選用關”。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堅持正確用人導向,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探索實行異地任職和派駐書記制度,確保黨組織成員素質上過得硬、政治上靠得住。另一方面,要暢通出口,特別是政治紀律、政治信仰、政治擔當不過硬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委員要堅決予以“換血”,促使基層黨組織保持生機和活力。

(作者系中共綦江區委書記)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指引改革開放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 謝金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綜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每一次社會變革發展的背後,社會思想的革新和解放都起著極其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正是我們黨衝破束縛、解放思想、運用先進理念引領中國發展的生動寫照。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厚偉力。

改革開放發源於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解放和引領。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前,我們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組織等各個領域都面臨著嚴峻的撥亂反正任務,但這一進程受到“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嚴重阻礙,各項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全面系統闡釋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從根本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很快引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這場大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由此拉開了大幕。

改革開放成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改革開放40年思想解放匯聚而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著改革開放不斷前進,推動著改革開放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推出了一系列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措施,有效調動了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產品逐漸豐富,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到上世紀90年代,受東歐鉅變、蘇聯解體等世界政治局勢的影響,西方敵對勢力乘機大肆宣揚“共產主義大潰敗”的思想輿論,國內少數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也主張走“西化”的道路,在一些幹部群眾中一度出現了“改革開放要收、階級鬥爭要抓”的議論和姓“資”姓“社”的爭論。這些爭論的背後都指向“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思想上的困擾勢必會引發社會生產的停滯和國民經濟的下滑。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曾一度出現較大的滑坡勢頭。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比如“三個有利於”標準、計劃與市場的關係、社會主義的本質等重要思想和觀點,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為改革開放指明瞭前進方向,掃除了思想障礙,打消了行動顧慮。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8%上升到15.2%,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改革開放深化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導著改革開放的光榮過去,也必將引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光明未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改革開放創造新的更大奇蹟。要深刻領會傳承40年改革開放經驗啟示。“九個必須堅持”構成改革開放的四梁八柱,這既是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也是未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堅守的基本原則。只有深刻領會好傳承好“九個必須堅持”要求,才能確保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學習研究宣傳貫徹好“九個必須”,既是理論戰線的光榮使命,也是實踐一線的緊迫工作,更是全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要紮實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切實貫徹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四個偉大”建設,建設“一帶一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項改革任務,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要以改革創新、拼搏奮鬥的精神創造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奇蹟。改革開放的成就是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艱苦創業、拼搏奮鬥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我們要以改革創新、拼搏奮鬥的精神,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勇立潮頭、奮勇搏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作者系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 張應良 徐亞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黨和國家推動“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之一,並提出“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和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是維護和發展農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項權益,實現生活富裕、人民當家作主、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和作用。

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建設者、推動者、傳承者和受益者。首先,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建設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社會實踐活動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歷史實踐告訴我們,鄉村的興盛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同時農民有能力讓鄉村興盛。其次,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農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較大,收入的增加有助於拉動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隨著收入的提高,農民的需求結構將由物質消費為主轉變為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並重。再次,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傳承者。文化是靈魂,鄉村振興必須要實現鄉村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農民是鄉村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是最熟知鄉村文化的群體,同時也是受鄉村文化影響最大的群體,繼承和發展鄉村文化,離不開農民。最後,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制度和政策只有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才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和認可。鄉村振興過程中,只有維護和發展好農民的五項權益,才能保證戰略的實施和推廣。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在認識取向上,內生髮展是一種自我積累的“造血式”可持續發展,不是僅依靠外界資源輸入的“輸血式”不可持續發展。“輸血式”不可持續發展是指鄉村發展高度依賴外部資源的不斷輸入,且陷入外部資源輸入的增加程度高於鄉村產出的增加程度的“內卷化”陷阱,鄉村發展需要的資本難以積累,從而導致發展的不可持續。而成功激發內生動力的鄉村發展,是擺脫了“內卷化”陷阱,由依賴“外部資源的不斷輸入”轉變為依賴“內部資本的不斷累積和發展”,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實現農民所佔有的資本實現自我積累與發展,同時還需實現農民自身的積累和發展,即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的抓手在於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兩個方面。首先是需要外部激勵。外部激勵提供鄉村發展的經濟機會,緩解發展的外部約束,提高最大產出可能。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且鄉村資本自我積累與發展難以自動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會使得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鄉村在二元結構中處於弱勢地位,大量要素單方向流向城鎮,制約鄉村經濟的發展。特別隨著國家對外開發的擴大,涉農產品價格上漲對鄉村經濟的刺激會隨著農產品的進口而降低,限制鄉村經濟發展,鄉村資本自我積累與發展難以實現。所以,必須通過國家宏觀調控,給政策、給資金、給技術,實現要素向“三農”的流入。此外,處於不同狀況的農民的經濟訴求不同,當農民處於追求生存狀況下時,風險最小化原則下的經濟決策將排斥部分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現代要素,農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從而制約鄉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關鍵要解決農民基本的生存問題。其次是需要內部激勵。內部激勵的核心內涵是改造農民,向農民投資,讓農民自立自強。要培育農民主體和自我發展意識,激發農民的創造精神。一方面要通過加強新聞報道、廣播宣傳,讓農民瞭解到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只是輔助性的幫助,主導鄉村振興的還是農民自身,提高幸福還是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創造。另一方面要培育農民自我發展意識,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和安貧守貧的“認命”心理,充分激發農民的創造力,自我發展才是根本。要提升農民執業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政府培訓機構、社會培育機構、市場諮詢機構等平臺,以現場培訓、課堂講座等形式,開發農民人力資本;培育鄉土人才,並構建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鍊等多維並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將農民培養成專業化人才。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成績是幹出來的

□ 文豐安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成績是幹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只有雄心壯志和激情卻躺在被窩裡睡大覺,只能一事無成。中國人民向來都是勤勞肯幹的,有“勒緊褲腰帶幹事業”的拼勁。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也正是在黨的領導下,靠著我們勤勞的雙手,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了新時代。成績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一步一個腳印奮鬥出來的;只有腳踏實地地工作,實實在在地幹出成績,才能不斷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實幹是興邦之要。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是靠我們每一個人一點一滴的努力拼搏出來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也許會有很多條,而要想通往成功,實幹之路是一條繞不過的必經之路。無論智者天才,還是普通群眾,要想取得成績,就必須懷抱“實字在先,幹字當頭”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是我們取得成績的前提,是我們邁向成功之門的基礎。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取得較大成績之人,無不具備實幹心態。其實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我們周圍人群中但凡成績佼佼者,同樣也是通過實幹取得的。我們必須認識到,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言,也許有個別人通過旁道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樣的成績是不牢靠的,是難以持續的,是經不起時間檢驗的。若想真正取得成績,就必須有實幹心態。我們要用“實字在先,幹字當頭”的幹勁闖勁,去實踐,去拼搏,去實現願望,去追求夢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實幹是成功之道。實幹是通向成功的前提,苦幹是邁向成功的基礎,巧幹是獲得成功的催化劑。這三者是有機結合不可分割的。一味的苦幹而不懂得如何變通,撞了南牆也不知道回頭,則獲得成功就遙遙無期;只知道巧幹而不懂得堅持,那麼所獲得的成功也只是短暫而不真實的。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正是由於我們黨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實幹道路,並不斷堅持和發揚勤勞肯幹的苦幹精神,然後在成長中學會了改革開放的巧幹知識,在不斷地認識和實踐中找到了適合我們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收穫了今天的巨大成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當然,我們在乾的過程中要將實幹苦幹和巧幹相結合。因為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變通時還需變通。若做到了這些,不想幹出成績都難。當然,成績有大有小,但不管是大成就還是小成績,都不會憑空而來,都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去幹、兢兢業業地去幹。

實幹要知行合一。“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實幹不是埋頭苦幹,而是在幹中學,以學促幹。只有不斷地深入實踐,認識才能越發精進;而有了越發深刻的認識,實踐則越能通達透徹。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正是有了對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解,才有了改革開放,而正是有了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們的社會主義之路也才越來越紅火。

(作者單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溫馨提示

※ 薈萃思想精華,雲集評論名家,更多評論理論精粹、話題互動,敬請下載理論頭條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