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慾擒故縱、拋轉引玉、擒賊擒王

大家好,今天上官瀟瀟給大家帶來的三十六計裡的三計(NO.6)

三十六計之慾擒故縱

西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圖謀不軌。名將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珠寶,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願擁戴他為天子。王浚不知是計,內心十分高興,不僅接受了禮物,還熱情的接待了王子春。

公元314年,石勒覺得時機已到,就派人給王浚送信,說自己背棄晉朝,率領自己的部隊來投靠他,希望到時候可以接應一下。王浚看信後大喜,馬上同意了,並催他早點過來。

這年4月,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石勒的部隊兵臨城下,王浚還以為石勒擁戴他稱帝,並專門設宴招待石勒。石勒於是趁機帶人扣住了王浚。等到他被石勒將士捉拿的時候,才如夢初醒。

在作戰中的兵法是:在作戰之時,如果把敵人逼急了,他就會拼死反撲,假如讓他跑掉,則可削弱他的氣勢。敵人逃跑時只須跟隨而不要緊緊地追趕,而後讓逃跑的敵人消耗體力,消耗鬥志,等到他們跑散後,再捉拿他們,這樣就不需要撕殺而兵刃相見。所以必須有耐心,有誠心,那麼我軍就會大吉大利。

三十六計之慾擒故縱、拋轉引玉、擒賊擒王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拋磚引玉

公元932年夏,董璋召集手下各路將領,商議對西川用兵,並打算一舉攻下成都。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素知董璋英勇善戰,一時拿不定主意是戰還是和。於是,他的副使趙季良出了一個“拋磚引玉”之計。孟知祥只派了很少的兵將留守在戰線的第一線,第二線,而把西川主力軍留在漢州後面,作為第三線,伺機與董璋主力決戰。

董璋率東川精銳部隊進入西穿,一舉就攻破了西川第一,第二線的防守,直逼第三線。董璋被假象所矇蔽,認為西川主力對自己並無太大危險,所以率部隊繼續長驅直入,由於東川軍隊長途跋涉,戰鬥力很差。而西川軍則養精蓄銳,個個磨拳擦掌。經過激戰,西川軍大勝,收復了全部失地。

用某種相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使敵人上當受騙,然後再攻擊對方。

三十六計之慾擒故縱、拋轉引玉、擒賊擒王

三十六計之擒賊擒王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勁旅進攻睢陽。駐守睢陽的御使中丞張巡,據城固守,接連擊退敵兵二十餘次進攻。

晚上,敵兵剛剛準備休息,忽聽城頭戰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隊備戰。而張巡“只打雷不下雨”,並沒有出戰。

尹子奇的部隊被折騰了一整夜,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這時,張巡率領守兵衝殺出來。敵兵從夢中驚醒,亂作了一團。

張巡根本不認識尹子奇,沒辦法捉拿他,便心生一計,讓士兵用桔杆作箭,射向敵軍。敵軍以為張巡軍中已沒有箭了,於是爭先恐後向尹子奇報告這個好消息。這樣一來,張巡很快找到了尹子奇,立刻急令神箭手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只見尹子奇鮮血淋漓,抱頭鼠竄。主帥受傷而逃,部隊沒有了指揮者,頓時亂了方寸,大敗而逃。

摧毀敵人最堅固的地方,奪取地方的首領,這樣就可以瓦解它的整體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