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大家好,今天上官瀟瀟給大家帶來的是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

戰國時,趙國名將李牧,奉命駐守雁門關,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訓練戰士騎馬射箭,天天殺牛鎬賞戰士,把收入全用來做戰士的糧餉,又教人認真看守烽火臺,派人貞察匈奴的活動。

經過幾年的功夫,李牧訓練了一支精壯的隊伍。所有的備戰工作都完善以後,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趕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來搶,李牧出兵迎戰,洋裝失敗。匈奴打了勝仗,認為趙國守邊的李牧軟弱可欺,手下的將士也膽小怕事。而邊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許多部落貴族都帶兵來搶,連他們的頭領單于都親自帶大兵來了。李牧設了多處埋伏,擺開左右倆路軍隊包抄敵人,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訓練的真本領,而將士們也為了報答李牧多年來的獎賞,一個個奮不顧身的殺敵,大敗匈奴,殺死匈奴騎兵數萬,大大開拓了趙國北方的邊疆。匈奴受到了這次重創之後,一連十幾年也不敢侵犯趙國邊境了。

要使敵人處於絕境,不可以派兵與敵人發生正面交鋒,而是逐步的削弱敵人尚存力量,使敵人逐漸變弱。這個故事中李牧做到了勤奮練兵隱藏實力,麻痺敵軍,戰場上很值得學習的策略。

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三十六計之趁火打劫:

戰國時期,為了對付秦國的擴張,魏,韓,齊,楚,燕,趙等六國常常聯合抗秦,這種聯合,歷史上稱為合縱。

這時魏國和韓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秦惠王見機會難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為藉口打擊另一方。策士陳軫對秦惠王說:“魏韓倆國戰爭時間不長,次數不太多,主力均未傷,秦如出兵,倆國必聯合抗秦,則秦無異引火燒身。而如果待他們倆敗俱傷,秦趁火打劫,不費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韓,魏倆國。”秦惠王聽從了陳軫的意見,沒有急於出兵。果然不出陳軫所料,魏,韓倆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雙方的戰爭上,早就忘了背後有個虎視眈眈的秦國。

後來,秦惠王出兵征伐韓,魏倆國,一舉就征服了他們,秦國因而成了一方霸主。

當敵方身處困難,危險的境地時,就應該利用這一絕好的時機獲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機出兵打擊敵人從而取得勝利。

其實這個故事也讓我想到“坐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貴附匈奴,反對漢朝。為了平定西域的戰亂,漢朝派班超出使,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國。莎車國王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國。班超兵力也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惟有智取。

班超先派人在軍中散佈對自己的不滿言論,製造準備撤退的跡象,並且故意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當日黃昏,班超命令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亂之際,故意讓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倆路,追擊逃敵人。

班超趁夜幕籠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隊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莎車王和軍營上下正在飲酒作樂。班超的部隊天降神兵,莎車軍猝不及防,頃刻間土崩瓦解

當敵方神志混亂而且疲憊不堪的時候,我軍應該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時機而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等戰爭謀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使敵人不能正確地判斷事物的取向,然後乘機消滅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