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跑步、撸铁,许多人在汗流浃背的同时坚信自己能瘦,但也有一些人在科技进步的当下选择换个方式健身。“非健身”的健身市场,到底有多大?


作者 | 芦文正


“付出就有回报”是健身圈公认的事实。髂腰肌、马甲线、腹肌……不管是维密大天使还是写字楼小白领,他们追求美好身体的背后,流淌着的是血汗和时间。

但追求不劳而获的“懒人”却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更高效地达到了“燃烧卡路里”的目的,他们的行为造就了一个新的市场。

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证明有市场。不管是营养代餐、黑科技健身还是传统瑜伽,它们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时就注定要俘获一大批,不是健身爱好者但又与健身人群的核心诉求相同的消费者。同时也让精明的商家们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高效的黑科技健身


“我大概每周都会去黑科技健身门店被‘电’两次,一个月下来,瘦了六斤,觉得效果还不错。”国贸上班的何莉(化名)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健身爱好者,但爱美的天性让她很在意自己的外在形体,只不过她没有选择传统健身品牌,而是选择了一家名为“能量注入”的EMS黑科技健身门店,并很认可这种健身方式。

据她介绍,不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这家健身房的客流量都非常高,上课要提前预约。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很多人都是像我一样经朋友介绍过来的,因为确实有效。”何莉说。

据能量注入联合创始人韩佳聪介绍,能量注入的健身设备均来自于世界知名品牌X-body,皇家马德里球星本泽马曾使用过X-body。但能量注入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心依靠的并不是名人效应。

公开资料显示,EMS黑科技健身是由美国和前苏联宇航局共同研发,目的是为了避免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肌肉萎缩,之后,医用转为民用,成了健身行业的增肌设备。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中国健身行业起步较晚,但EMS的普及程度远比想象中高。韩佳聪介绍,目前全国有350家以上EMS黑科技健身门店,其中,专营店占70%,传统健身房使用EMS黑科技设备的占30%。

能量注入作为诸多EMS黑科技健身品牌之一,2018年的成绩不错。据韩佳聪透露,过去一年,能量注入在北京开了4家店,成都和西安也各开了1家。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三里屯店是明星店,每天平均消课能达到近20节,这样的坪效远超传统健身房。”韩佳聪说。

据笔者了解,虽然人流如织,但能量注入的客单价并不便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受欢迎程度。

“一节课的价钱在300-400元之间,确实不便宜,”不过从效果来看,何莉认为很值,“锻炼20分钟几乎等同于在传统健身房练一小时,我觉得这个效率值得为之买单。”

传统瑜伽的生存空间


有人追求黑科技,也有人坚守传统瑜伽,来达到健身目的。

“为了变瘦、变美,这是我以及大多数职场女性的核心诉求。”小曲定居于北京7克拉商圈,社区中的优Me瑜伽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

优Me瑜伽创始人文雅昕是90后,她创业初衷是想推广传统瑜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学习的传统瑜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很多人。”恰逢中国泛健身领域、大健康产业发展良机,于是文雅昕做了这个瑜伽工作室。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瑜伽室最多可供9人一同习练,同时还设有私教课和会客厅。根据店里张贴的价目表,客单价约为每节课80元,7次课起步,另有其他一些瑜伽课套餐。

在文雅昕心中,与其说瑜伽是健身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认为瑜伽的体式最重要,我们的瑜伽课最看重个人体质,通过瑜伽饮食和瑜伽体式的方式,帮助瑜伽课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调理他们的体质,达到身心平衡,满足他们健康美丽的需求。”文雅昕说。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每节课80元,在小曲可接受的范围内,况且瑜伽老师和大多数瑜伽课学员都是同龄人,可以在练的同时满足自己一定的社交需求。

当问及为何不选择传统健身房时,小曲说:“不是不行,只是因为男多女少,去了就会被注视,感觉挺不自在。”

小曲认为练瑜伽,比去健身房效果好一些,性价比也更高。

目前,优Me瑜伽店有5名瑜伽老师,人员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北京南三环的地段租金较高,12000元/每月,但文雅昕表示没有太多压力。

“虽然开店时间不长,但现金流较健康,而且会员黏性较高,大多数都会续费。”她说。

“非健身”市场爆发在即


不管是黑科技健身还是传统瑜伽,这些方式与传统健身房都有区别,但都共生共存于市场。意味着形式不同的健身都暗合不同的消费人群。

韩佳聪在能量注入各个门店,都会对前来体验的会员或者用户做问卷调查。他发现,前来体验或者消费的很多都市白领或者中产阶级,都是半年以上没去过传统健身房的人。

当很多人都认为能量注入这类健身品牌是传统健身房的颠覆者时,韩佳聪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去传统健身房的用户可能只占所有健身人群的1成,而我们的目标人群,是剩下的9成。”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系毕业的伟玉表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的认知变化,都让健身市场日渐趋于成熟。他说:“科技对于健身肯定是有影响的啊,但总体看,有利的影响占比较高。”

最权威和公正的投票者当属消费者,目前来看,不管是能量注入还是优Me瑜伽,用户黏性都非常高,而且几乎很少做线上广告推广,大多数会员都是线下导流和熟人介绍。这类新型健身品牌完全凭借服务内容和专业度取信消费者。

“课程效果和内容是吸引和留住会员的核心,而不是广告。”小曲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健身产业B面:异军突起的“非健身人群”市场爆发在即


除了黑科技健身、传统瑜伽,健身产业这个大市场肯涌现出更多的新兴业态。就像曾经被看作新事物的零售健身房,互联网健身平台吸引的用户一样,所谓的“非健身人群”,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也会找到自己加入健身大军的方式。

如火如荼的健身产业已经进入了比拼内力阶段,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健身市场仍是增量市场,传统健身与新兴健身都可以共存共荣而不是非此即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