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做出承諾、內心有填不滿的空洞(下)

無法做出承諾、內心有填不滿的空洞(下)

接著上一篇文章,下面我們繼續討論另外兩種“童年情感忽視”影響你選擇伴侶的方式:

四、害怕平淡,易受情感濃烈的人吸引

當你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確,你可能會覺得和某個愛情模式與你相近的人在一起最舒服,就像我們在第一點提過的。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童年情感忽視”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恰巧相反。

我們知道,“情感忽視”會讓生活感覺起來毫無意義或是單調乏味。所以當你看著周圍,發現有些人過著一種更豐富、更明亮、更活生生的生活,這時候,你內在的空洞就會奮力推著你,要你填滿它。

這兩種力量可能會一起作用,將你拉向某個散發著個人光芒、對於事物具有強烈且深刻的感受性的人。當你和某個擁有強烈情感的人在一起,你便是在用他們的能量來填滿你的生活。透過這種比較不具威脅性的方式,你體驗到了自己需要的燦爛的情感——這是向你的伴侶借來的 。

和一個情緒化的伴侶結為連理,如果對方是個擁有健康情緒的人,那麼這段關係或許可以順暢地運行多年。但是如果你的伴侶情緒張力太強,或是因為某些問題而起伏不定(比如說對方患有邊緣性人格異常),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經常處於一種無計可施的狀況。透過其他人的情緒而活有個問題,那就是你無法掌控那些情緒。

如果“童年情感忽視”的人和一個善於連結自己情感的人結婚,這還是會產生另一個問題。一個能夠感受自身情感的伴侶,會想要、需要和你在情感上擁有靠近、親密的關係。面對你,他可能會覺得自己被拒絕、遇到障礙、甚至覺得無聊。他會敲擊你的高牆,試圖和你交流,就像馬歇爾對梅兒的反應。最後,他可能會對於寂寞感到厭倦。

特別注意:如果你受到“童年情感忽視”,並且和善於連結自己情感的人在一起,讀到此處,你可能會感受到“童年情感忽視”個案特有的罪惡感。所以在這裡我要花點時間,提醒你兩個重要的事實:(1)受到“童年情感忽視”不是你的錯,以及(2)現在你已經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你可以療愈自己,並且邀請伴侶同行,一起療愈你們的關係。

你的罪惡感可能會變成療愈過程的阻礙,所以擊敗它、把它丟到一邊,然後繼續讀下去。

五、委屈討好,只對傷害你的人有感覺

沒有任何關係,像“童年情感忽視”個案和自戀者的戀情一樣擁有那麼獨特的連結。這種吸引力就像是一個鍋配一個蓋,只有處於極端對立的兩方才能感受得到。

自戀者通常也在“童年情感忽視”的家庭里長大,但是一般來說,他們還遭受了某種情緒、身體、或是言語上的暴力。在童年時期,他們經常因為某種天賦、或是某些可以討好父母的行為而獲得獎勵——受到稱讚,或是覺得自己很特別。當他們順著父母的需要表現、或裝出父母喜歡的樣子,父母的愛便會像聚光燈一樣集中照耀在他們身上。這就是為什麼自戀者看起來會那麼引人注目。為了追尋這種“聚光燈的愛”,他們可能會在身體上、情感上、或是語言上顯得特別招搖。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表現,不過這些表現可能包括渴望得到注意力和稱讚、事情一定得照著他們的意思做、或者他們會打斷別人的談話。

對於自戀者來說,難道還有比“童年情感忽視”個案更好的伴侶嗎?你表明了自己沒有什麼需求,你對於不被看見這件事感到相當自在,而且你非常收斂。對於雙方來說,彼此的吸引力可能都非常強烈,這種對立面的結合會產生一種特別的力量。

就某些方面而言,活在自戀者的影子下,你可能會覺得還算舒服。畢竟,你的自戀者伴侶不太會去敲你的高牆,因為說真的,他對你沒興趣。他也不會鼓勵你多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意見,因為他懶得去了解這些事情。他會開心地、任意地把你的溫暖和關心都拿走,而且一拿再拿,因為你總是自然而然地一直付出,一給再給。他的情緒會填滿你失落情緒所造成的空洞,他的需求則會填滿你壓抑需求所造成的空虛。

幾個月或是幾年下來,一切可能都很好。不過隨著時間過去,這種關係所帶來的安全感可能會開始消耗殆盡。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只被忽視,還受到踐踏,甚至是被暴力以對。如果說你的童年侵蝕了你的自我感受,現在則是由你的伴侶接手這一過程來消滅你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