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大頭曹化淳:為大明練就虎狼之師,卻蒙不白之冤受世人唾棄

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都會刻意的抹黑太監,認為大多數太監都和魏忠賢一樣貪贓枉法、胡作非為,手握大權還四處無惡不作,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在金庸先生的著作《碧血劍》裡,還刻意把崇禎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曹化淳寫了進去,並被刻畫成一個受盡崇禎皇帝寵愛,卻在大明岌岌可危時,開城門迎強敵,讓崇禎皇帝不得不自殺在煤山上。

而在電視劇《天下第一》裡面,也有一個作者刻畫的人物——曹正淳,而這個人物也是暗自映射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曹化淳。在這部劇裡,曹正淳被刻畫出一個陰險毒辣的形象,以至於人們一提,大太監曹公公,都會想到這肯定是一個反面人物。但實際上,曹化淳並不是如歷史所說的那樣,陰險毒辣,開城門迎敵人的壞蛋,反而是一個為國家做出很大貢獻的一個人物。

曹化淳出生一個貧苦人家,十二歲便淨身入宮。崇禎皇帝繼位後,曹化淳擔任司禮監大太監負責平反魏忠賢時期的冤假錯案。通過這件事,曹化淳也受到崇禎皇帝的認可,成為司禮秉筆太監,同時還是東廠提督。在崇禎十二年,曹化淳告老還鄉,開始享受無憂無慮的老年生活。

冤大頭曹化淳:為大明練就虎狼之師,卻蒙不白之冤受世人唾棄

但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在李自成的猛烈攻擊下,大明王朝開始走向覆滅的局面,崇禎皇帝也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清軍入京後,為崇禎皇帝舉行葬禮。十月份,順治入住北京,原本跟在崇禎皇帝左右的曹化淳聽聞這個消息起身去了北京,請求處理崇禎皇帝的後事。

但這個消息卻被一些好事者加以利用。前朝遺臣杜撰道:“曹化淳開門迎賊,現在清軍成為天下之主,又出來伺候新主子,這種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一無端編造的事實被一些野史收錄了進去,而在金庸先生的《碧血劍》裡也有這麼一段描述,最後賣國賊曹化淳被清軍亂刀砍死,也算是圓了讀者的一個心意。

但真實的事件是,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曹化淳便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安享晚年,又怎麼能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開門迎賊?但好事者無端造謠卻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個事實,以至於越解釋越無力的曹化淳感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在他臨終之前,曹化淳寫了一首詩抒發自己受到的不白之冤:“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

冤大頭曹化淳:為大明練就虎狼之師,卻蒙不白之冤受世人唾棄

那麼為何曹化淳會受到這些不白之冤?因為曹化淳是繼魏忠賢之後的一個大權在握的太監,歷史沿襲下來在人們眼中就是一個負面形象的代表。但真正開城門的卻是當時的兵部尚書,他為了迎接新的主子命人打開城門迎接敵人。自古以來,文人一支筆,誅民誅臣誅人心,但名聲已經敗壞的太監這一群體是最好的潑髒水的地方了,所以曹化淳才會成為那個“背鍋俠”

曹化淳除了處理魏忠賢時期的冤假錯案,還為大明留下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早年間,大明有一支專門保護皇帝的禁衛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軍隊變成了一個終日只知吃喝玩樂的酒囊飯袋。面對這種情況,曹化淳便大力整編這支隊伍,四處召集忠誠勇敢之士入伍,並加強這些士兵的訓練程度。在曹化淳的辛苦打造下,這支部隊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采,重新成為一支虎狼之師,被稱為“勇衛營”

冤大頭曹化淳:為大明練就虎狼之師,卻蒙不白之冤受世人唾棄

崇禎年間,勇衛營的士兵先後與起義軍、清軍作戰,每戰必勝,成為在大明軍隊中獨具一格的軍隊。當時的明軍戰鬥力下降,只有勇衛營一枝獨秀,連戰告捷,但大明的整體衰落讓這支部隊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最後勇衛營的戰士無一不是在以一敵十、百的戰鬥中被孤立無援至死,全部都壯烈赴死,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讓清軍在戰場上吃了很多苦頭。在大明王朝徹底滅亡後,勇衛營的士兵仍然不懼強敵奮勇與敵人作戰,直至全軍覆沒。

曹化淳雖說被蒙受不白之冤,但他卻沒有公開與這些人對峙,只能自嘆一聲“無端造誣自何人?”可是他訓練的勇衛營卻為大明守護了一片天下,而勇衛營的輝煌離不開曹化淳背後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