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現如今,“佛性”這個詞陡然冒出,竟然在當下大為流行,什麼佛性少年,什麼佛性排隊,佛性埋單,還有佛性夫妻等等,當然此處的“佛性”僅僅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及相應的生活方式,和信不信佛陀基本沒啥關係,但卻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

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古人曾雲“年少尚儒,晚年言道”,佛道雖不同,但卻系出同門,都有看空,修行,不爭等意思在。其實我們講的這個“佛性”,就是這種不爭,無為,隨遇而安的生活姿態,當然卻被主流社會所不取,他們認為:這樣的人生太頹廢,沒激情,不符合正能量的標準。

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雖說,這也只是最近在中國興起的詞彙,但是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已經早有存在,像那個萬惡的美國,這裡的年輕人只願追求個人的安逸,更本不在乎更高的名利,還有臺灣的小確幸,香港的迷茫,前者是安於現狀的安逸,有房有車,生活無慮,後者是無能為力,奮鬥不奮鬥結果都是一樣的,靠自己的努力是改變不了低薪,買不起房子的,所以還不如阿Q一把,活得自在。

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其實,這種現象日本在80年代以後,因為經濟騰飛後的日本,階級已經固話,年輕一代再無像過去的時代一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啦”,所以比起發達,他們寧願要一餐拉麵的打折券,一份料理的優惠卡,因為這些是真實的,而其它是虛無的,面對縹緲的夢想,還不如填飽肚子的實惠,因此,“佛性”更多的是現實,獲得的是實惠而已,這其實與佛真的有些遠啦!

關於“佛性”的一點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