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置業,究竟是買套房子還是買個面子?


返鄉置業,究竟是買套房子還是買個面子?



2019的春運大幕即將拉開。忙碌了一年的漂族們,過年需要考慮很多。但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返鄉置業,某種程度上也算衣錦還鄉。

飢渴了一年的三四線房企,終於等到一年之中最火熱的返鄉置業季的到來!滿含熱淚的開發商傍門依戶,望穿秋水,盼著過個肥年。

那2019年作為普通購房者,對於返鄉置業的事情,是怎麼個考慮呢?先看個數據。

1月25日,58同城、安居客發佈《2019返鄉置業調查報告》。數據顯示,52.7%的人有回到家鄉及周邊城市置業的意向,另有38.0%的人選擇留在工作的大城市拼搏。

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漂泊在外的人們返鄉置業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買不起或短期內沒資質,馬斯洛需求講過人的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房子在國人的價值觀裡,可以說基本上代表了最高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順便還滿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

沒有什麼煩惱是一套房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再買一套。

而且,我們印象中過年回家傳統的最大問題通常是,結婚了嗎?也就是催婚。這是面臨的一大難關。但隨著社會發展和八卦問題升級,逐漸演變成了買房。

去年的網友如下吐槽:

以前回家過年,沒買房子的時候最怕問“買房了嗎”。今年好不容易狠狠心買了房,可是依然逃脫不開這個問題,親戚朋友現在都開始問“你家房子是多大面積的”。 作為一個女生,本以為不會被逼問買房子的事情,結果證明我太天真了。走親訪友時候,談到房子話題的時候,親戚朋友都直接問我“你對象買房了嗎”。 這幾年,越來越感覺不買房都不好意思回家過年了。身邊的哥們朋友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在老家日子過得照樣挺滋潤。每次聚會,買房子的都被誇作“大有前途”,沒買房子的都被拐彎抹角說成“工作不行或者能力不夠”。

春節回家的傳統鄙視鏈重新升級成現代版,沒房未婚的成為鄙視鏈的最底層。大齡未婚但有房的人好歹還可以說自己比較挑,沒遇到合適的。

這就很TM現實了。

所以回家置業變成了比結婚更重要的事。有些是為了改善老人和自己以後的居住環境,再加上自己的面子問題,一二線買不起,買個三四線的也行。

那問題來了,三四線買房,要不要過年買?

再說個同樣很現實的問題

一二線的房價天花板依舊很高這是事實,但三四線房價的地板卻也在提高。

三四線老家的房價並不像你當年離家時候的白菜價,從當年的兩三千變成如今普遍的六七八千甚至一萬左右。

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甚至和一些過高的三四線房價接近,只是近兩年的限購政策導致無法購買,而並不是完全買不起。

這就面臨了一個兩難的現實選擇,究竟是在二線攢資質買房還是就在現在就有資質的老家買?

另外,前兩天剛剛說過三四線的棚改政策突變的問題,三四線房價的飆升和近兩年大量棚改離不開關係。

而棚改政策從2019年開始,各省紛紛下調棚改任務量,不乏腰斬甚至斬到腳脖子的。如此大量的棚改縮減,對三四線的基本面也會造成衝擊,這是大的利空消息。

但這傳導到樓市並實質性的影響到房價,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發酵。

大量媒體和研究房價走勢的學者專家紛紛對三四線房價做出預警,認為長期看是掉頭向下的,這點我同樣也寫過,也認可。

但是對於那些想要返鄉置業的人來說,時間能不能等得起,3年還是5年,現實問題要不要考慮。比如孩子上學,比如結婚,比如老人冬天養老等。

還是兩難選擇。

再看看安居客給出的數據:

從人群年齡來看,90後及95後已成為返鄉置業的中堅力量,佔比共達到62.1%,80後佔比為20.0%。報告分析稱,隨著90後進入成家立業的年齡,購房剛需逐漸顯現,返鄉置業的需求也較為強勁。

報告稱,北上廣深“漂一族”返鄉置業熱點城市集中在工作地周邊。

以北漂為例,返鄉置業熱點城市前五位分別是保定、廊坊、天津、石家莊、邯鄲;在上海工作的漂一族選擇的前五熱點城市為南通、蘇州、鹽城、合肥、安慶。

從數據看,這部分90後甚至95後逐漸面臨的是結婚生子父母養老的現實問題,返鄉置業的多數人基本上都是剛需,這個階段返鄉炒房的幾乎消失。

而根據報告中的購房熱點城市,我們又可以看出,他們的選擇也和我們傳統的返鄉置業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選擇的地區,不再是真正的故鄉的城鎮,而是北上廣深周邊的小型城市或衛星城。

一方面是離著大城市近,不管是當前的工作還是未來發展,這批90後或者95後都離不開大城市,對於故鄉的感情遠遠不及父輩,甚至在外地比在家鄉的時間還要久。

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口聚集,傳統的三大都市圈在未來將會更加具有人口虹吸的效應。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僅佔國土面積的3.23%,卻吸納了全國14.43%的人口。

這些地區周邊的房價,比如北京周邊的廊坊、保定或者上海周邊的嘉善等環一線的衛星城,房價也並非像一線一樣無法承受,而產業結構和長期規劃也遠比家鄉要強態度。

基於種種現實和未來的考慮,這些地方可能會成為90後和95後新的故鄉,未來會逐漸融入到這些地方,人口向大城市靠攏是大勢所趨。

2019年的置業選擇,比2017和2018年都要更難一些。整體三四線的城市的風險開始突顯,加上微觀角度上房價已經漲了很多,部分城市的房價也開始從高點開始下行。

所以,個人建議不要太過於執著於衣錦還鄉的概念,更要考慮到更長遠的發展。如果你覺得不會回到家鄉發展,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或者為了面子好看,買了一個長期都不會用到的空置資產。

一套房子的背後,或許會改變你的人生命運的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