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你的槓桿還好嗎?


2019,你的槓桿還好嗎?


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

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在2000年前就為我們形象的闡述了槓桿的原理。而該名詞在近代發揚光大,創造了數不盡的財富,當然還有泡沫。

咱們今天就聊聊歷史上著名的幾個槓桿泡沫。

第一個大眾熟知的槓桿泡沫,當屬誕生於17世紀上半葉的荷蘭。也就是著名的鬱金香事件。

鬱金香本來是一株植物,只是在當時的荷蘭比較少見。在1653年,一株上好的鬱金香花莖,可以換到一輛上好的馬車和幾匹馬。

就和大國的樓市一樣,寶來進去,寶馬出來。奧拓進去,奧迪出來。

除了植物稀少以外,還因為它不斷暴漲的價格,讓所有歐洲人都趨之若鶩。

最高潮的時候,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讓所有人有了投資的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珠鬱金香分割為細股,甚至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規則。

槓桿就此誕生。

投資者只要支付15%-20%的保證金,就可以按照1年後的鬱金香價格買入,然後再高價賣出。意思是可以提前賣掉未來的漲價空間,也就是付個1-2成的首付,收益的是全款利潤,槓桿最大化。

並且荷蘭政府頒佈了鬱金香交易法,官方指定公證人,指定交易所。在政府的信用背書下,所有人都參與到這個運動,賣菜大媽都能頭頭是道的分析鬱金香的價值足以匹配其價格。

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說個數據:1635—1636年,荷蘭鬱金香合同價格的上漲幅度是5900%。一株名貴品種的鬱金香賣到6700荷蘭盾,而當時的人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然後1年後的1637年2月4日,因為有人嘗試低價拋售,結果戳爆了這個泡沫。只用了1周時間,鬱金香就跌到了菜市場洋蔥的價格。

意想不到的是,荷蘭政府出面聲明鬱金香的下跌毫無理由,勸告老百姓不要拋售,鬱金香的價格還會再漲。

暴漲合理,暴跌不合理。

在這種沒有理性的市場,政府信用已經喪失。2個月後,政府宣佈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禁止出售。

泡沫就此破裂,救市失敗。

第二個就是著名的日本房地產槓桿泡沫。

日本戰後從70年代末,開啟了高速增長時期。GDP什麼的穩中向好。經過國內的原始積累後,大量企業,比如松下、豐田、索尼等開始擴張賺取大量外匯。

到了80年代,強大的製造業的發展,讓出口貿易額年年攀升,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外匯儲備年年增長。

再加上1984年的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從地方政府到老百姓,整個國家瘋狂加槓桿。

於是,GDP超過英法德三個老牌發達國家之和,大概一個東京房價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房地產泡沫造就了無數富豪。

全球十大富人有6名是日本人,且全是房地產大亨。

所有人都相信,土地不會貶值,因為地少人多,堅定的相信土地是稀缺的,然後地王不斷刷屏,隔幾天一個地王。

所有人都相信,房價不會下跌。

從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高速增長了幾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離美國也很近了,似乎馬上就會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強國。

而且所有人都相信政府和銀行都被房地產綁架,世界上只有一個東京,吸引著全球的人口流入,十幾億人都想要買這裡,怎麼會有泡沫?

從現在回頭看,他們都沒注意到的那些灰犀牛是:城鎮化77%,老齡化社會,出生率持續下降。城市化紅利消失,人口紅利消失,經濟增長動力消失。

刺破泡沫的是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然後日元大幅升值,買遍全世界。同時,政府執行貨幣寬鬆政策。

貸款利率低,銀行鼓勵貸款,尤其是房貸,貸款一套買完房,然後再通過房子抵押再次買第二套,人人都興高采烈,個個都是百萬千萬富翁,媒體都是一水吹捧的經濟繁榮,日本厲害了,日本崛起了,天皇威武。

從1984年,也就是泡沫經濟開始的前一年到1990年,房價從40萬日元/平米上漲到了190萬日元/平米。短短六七年時間,房價翻了近五倍。

而首都更誇張,從1984年的146萬/平米,上漲到了1990年的916萬/平米,算下來翻了六倍有餘。

當時的東京十公里左右的房價(大概是五環內)價格相當於人民幣7萬左右。

後來的事情都知道了。日本房價一路狂跌70%,開啟了失去的20年。至今也只恢復到當時房價的50%左右,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日本人揹著當年沉重的債務,還銀行貸款。

因為個人沒有破產的機制,所以當時即使還不上,銀行把房子回收了,你還要還完貸款,所以今天還能看到露宿街頭的日本房奴。

而今天的日本房價,從前段時間送房子都送不出去的事實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今天日本青年對房子的認識,他們親眼看到了父輩用一輩子的青春,換來的是一個泡沫。

記憶太深刻了。

當然,失去的20年換來的是什麼?日本全力投入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醫療,生物,物聯網,機器人,高科技硬件,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換來了今天的發達國家,人均4萬美元的收入。超過了絕大部分東南亞國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個泡沫要說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

911事件以後,美國國內連續降息,在2003年開啟了新的增長週期。

經濟增長加上流動性過剩,推動了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又刺激了人們的購房熱情。同樣也是國內經過了金融改革,開啟了金融創新,各種小貸公司源源不斷。

次貸對應的是優貸,意思是次級貸款。比如,把房貸放給一個沒有還款能力的人,這就是次貸。

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瀰漫全社會的奢侈透支消費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大量普通人超前消費,貸款消費,借錢消費。

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然後,利率上升,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政府調控打擊房地產炒作。

利息上升還款壓力加大,本來沒什麼錢勉強維持的開始違約,大規模的違約影響了銀行貸款回收,造成銀行危機。

當然,美國的特殊性在於欠了很多國家的錢,不敢讓它破產。所以大量國家還得大量買入美國的國債,造成其他國家的貨幣壓力,所以才有了一次全世界的放水,包括中國的4萬億。

其實說了上面的幾個例子,我想一些人應該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

我們在今天看到了無數的熟悉場景,而且也有大量的人認為,我大清自有國情。但是理智客觀的講,無數個泡沫的破裂之前,一樣所有人都在堅定不移的相信,我們不一樣。

上週港股國內地產公司,佳源國際地產港股閃崩80%,陽光100閃崩64%;仁天科技控股和弘達金融控股收盤分別大跌73.33%和68.24%,難道你認為是巧合嗎?

2019年,活下去將會是唯一的選擇。你不需要跑贏所有人,你只需要保證不是第一批爆倉的,你就成功安全著陸了。

保持好現金流的穩定收入,保護好家人的基本生活,然後讓時間來決定一切。

2019,你的槓桿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