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大灣區成功,乃是民族幸事。

正解局出品


2月18日傍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最高規格文件形式印發。

真是,十年磨一劍。

2009年,當時的廣東、香港、澳門三方面就進行了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方面的研究,提出“灣區發展計劃”。2014年,深圳提出構建“灣區經濟”。2016年,“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寫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國家最高層次文件中專門提到“粵港澳大灣區”。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半個世紀來珠三角地區城市化進程

近10年的前期準備、研究、協調,這個全文27000多字的規劃終於和大家見面,期間的艱辛是外人恐怕難以想象的。

我想主要從三個層面和大家分析。

1. 國家層面:大灣區是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隊

如果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要像一群狼一樣,群體發力,才能實現全面發展,那麼,灣區就是頭狼。

在這個規劃背景裡,首先就說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先了解個概念:灣區。

灣區一般是指,由一個海灣或者相連的一些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比如,下面是著名的東京灣區。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並且,由灣區發展出“灣區經濟”。世界銀行數據,港口海灣地帶和直接腹地產生了世界經濟總量的60%。

現在世界最為有名的三大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位於美國、日本這兩個經濟強國。

比如,上面說到的東京灣擁有全日本1/3的人口,2/3的經濟總量,3/4的工業產值,是日本經濟最活躍的區域。

再比如,美國的紐約灣區,是全世界金融業的心臟,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約有3000家全球性金融機構總部在這裡。

粵港澳大灣區,就是要成為匹敵紐約、舊金山、東京三大灣區的經濟帶。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雖然國家規劃了很多城市群,但全國來說,當前分量最重的是三個,從北往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

京津冀(包括正在建設的雄安新區),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服務國家管理需要。

剩下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其實是中國目前經濟最活躍、最富庶的兩個區域。長三角一體化也上升到了國家戰略,但它還肩負著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重任。

粵港澳大灣區可不同,使命就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一開始,就著眼全球競爭,是代表中國的國家隊。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中國部分城市群示意圖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會被“委以重任”?一些其他因素在後面會陸續說到。

很重要一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實力超群。

大灣區面積不到全國1%,人口不到5%,GDP在10萬億元以上,同時擁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重量級城市。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粵港澳大灣區是其他三大灣區總和的4.5倍,經濟增速是2倍以上,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大灣區,只是時間問題。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2. 區域層面:四城誰能抓住最重要的機會?

機會擺在面前,誰能抓住,誰就能變得更加強大。

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廣東9市(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規劃給出了定位。但其實,就是圍繞4箇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簡單做個統計,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還是對港澳高看一線。

在整個規劃文本中,提到“香港”102次,然後下了一個臺階,“澳門”90次;然後,又進一步下了一個臺階,“廣州”41次、“深圳”39次;然後是“珠海”20次,最後是其他非中心城市。

這種文本分析有時會顯得太過簡單,卻能看出不少東西。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規劃文本中提到相關關鍵詞的次數

撇開澳門相對超脫的角色不說,著重說說香港和廣州、深圳。

在1949年,大陸完全有能力收復香港,但為什麼卻直到1980年代才解決?

大陸看中的就是香港獨特的位置、作用。

後來證明當初的決定是很英明的,近三四十年大陸發展,尤其是珠三角發展,香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實事求是地說,香港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香港地產獨大、活力不足。

1980年,香港經濟總量是大陸的10%,是廣東全省的近1.3倍。但時至今日,僅深圳生產總值就突破2.4萬億元,約合2.81萬億港幣。

目前,香港還沒公佈GDP數據,但香港財政司已經說,四季度GDP增速或腰斬,出口接近零增長。全年GDP增長約3%,這樣一算香港GDP也許為2.74萬億港幣。

深圳第一次正式超過香港!

回顧近幾十年發展,與其說是大陸發展得快,不如說是香港發展得有些慢了。

這其中原因,香港特首已經說了多次“香港社會不應該、也不可以再內耗,爭議不斷,裹足不前”。

沒有大陸,就沒有香港,反之則不成立。

香港要走得順,必須更充分融入中國整體發展。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簡單說下廣州和深圳。

這南國雙雄之爭一直沒有停歇,一個是省會,文化底蘊深厚,一個是特區,衝勁十足。

2017年廣州第一次被深圳超越。這次在規劃上,廣州、深圳獲得的關注其實相差無幾。

後面,“南國一哥”的江湖地位,肯定不會是論資排輩,而是看發展,靠實力。

3. 更深層次的意義

上面談了大灣區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區域競爭的影響。

但還有十分重要一點被忽略了。那就是,大灣區對於融合香港,解決對岸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規劃裡也說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

香港社會這些年對大陸態度發生了很多出乎我們意料的轉變,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香港部分公眾對大陸認識瞭解不夠,對大陸認同感還不夠。

說到對岸,這些年大陸千辛萬苦做了很多工作,但還沒最終解決。

對於同胞,肯定是“軟措施”優先於“硬手段”。

大灣區“五大定位”裡包括: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大灣區最大的期待,其實是制度上的突破。目前,廣東、香港、澳門,分屬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從經濟到社會,再到司法、制度上有很多不同。

在大灣區的框架下,實現粵港澳在制度層面深度整合、融合,也能夠促進大陸制度完善發展。

而同時,通過優質生活圈建設,比如,港澳居民可以更方便在廣東就業、買房、就醫、上學,有利於港澳地區民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大陸,增進認同。

港澳深度整合,會給對岸產生示範帶動效應。

可以簡單看下,下面這張圖:

10萬億大灣區規劃公佈,這三層意義十分重大

在大灣區的東北方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再往北是長三角。

也就是說,海峽西岸經濟區南聯大灣區、北接長三角,兩頭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有了大灣區制度上的嘗試、磨合,加上這條巨大的經濟帶吸引,也許就是解決對岸問題的鑰匙。

回顧歷史,不論是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還是美國南北戰爭、德國和意大利統一,國家的統一充滿了暴力和血腥。

所以,通過粵港澳大灣區探索出一條新路,這不僅是我們民族的幸事,更是人類文明的幸事。

所以,大灣區給予多少期望都不過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