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能夠擁有20多件?

燕子李三fighting


在很多歷史朝代中,皇帝賞賜大臣們都非常闊綽,往往一出手就是許多的金銀財寶,各種珠光寶氣簡直讓人眼睛轉不過來,但是清朝時期的皇帝不同,他們賞賜給大臣的東西是沒有那麼闊綽、豪氣的。


他們賞賜的東西對大臣們來說雖然同樣珍貴,但如果拋除這些賞賜物的附加價值,其實不值什麼錢。

清朝皇帝賞賜比較多的東西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花翎,一種是黃馬褂。

清朝大臣們熱烈追捧的花翎

所謂的花翎其實就是孔雀尾巴羽毛,清朝的花翎一般有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是以“眼”區分的。

其中一眼花翎是最低級別的花翎、二眼花翎是級別第二的花翎、三眼是級別最高的花翎。

至於這裡面所說到的眼,其實就是雄孔雀尾巴上那些天然“眼睛”,這點大家看一下雄孔雀的圖片,就知道是什麼樣子了。

不過因為天然孔雀羽毛中只有一個眼的原因,所以如果想要製造二眼或者三眼的花翎,那就需要把這些羽毛重疊起來。

清朝最高級別的賞賜就是三根羽毛加起來結合而成的三眼花翎。


這種級別的花翎平常只有一些親王、貝勒能佩戴。

除了這些身份的人物之外,其他的大臣、武將想要獲得,只有建立下潑天的功勞才有那麼一絲機會獲得這種榮耀。

在整個清朝,只有7個不是頂級皇親國戚的人獲得了這種賞賜,可見這種賞賜的尊榮。

從原材料方面來說,花翎其實根本不值多少錢,也沒有什麼珍貴之處。

但是在清朝皇帝增加的巨大附加價值下,它們卻變得異常珍貴起來,成為了許多清朝大臣、武將狂熱追捧的賞賜物。

對這些大臣、武將們來說,這種花翎其實要比許多的金銀財寶要珍貴得多。

這種大臣們的追求,無形為清朝皇帝們省下了很多錢。

清朝能穿黃馬褂的三種人

除此之外,清朝的另一種重要賞賜物就是我們經常能在各種電視劇中看到的黃馬褂。

黃馬褂其實就是材質比較珍貴些的黃色衣服,不值多少錢,但是在清朝皇帝增加的附加價值下,黃馬褂如同花翎一般,成為了許多大臣、武將們眼中超過許多金銀財寶的無上珍寶。

在清朝時期,黃馬褂一般會賞賜給三種人。

第一種人就是一些皇帝身邊的大臣、要員、侍衛們,他們因為自己的工作職責,會被授予穿黃馬褂。

第二種人就是一些騎馬、射箭比較高超的高級大臣們,如果他們級別足夠、在清朝皇室專門舉辦的打獵活動中又獲得了一定成就的話,那他們就會被授予穿黃馬褂。

第三種人就是那些功勞巨大的文臣、武將們,他們被授予的黃馬褂含金量是最高的,與前兩種賞賜的黃馬褂不同,這種黃馬褂需要有足夠巨大的功勞,才會被授予。

這第三種黃馬褂大量出現於清朝晚期,那個時候正是清帝國搖搖欲墜的時候,正因為清帝國晚年的危急,才使得很多人擁有了力挽狂瀾、建立巨大功勞的機會,然後第三種黃馬褂,才大量出現於清朝。

黃馬褂的權力以及榮耀

如果真要說到黃馬褂擁有的權力,第一種黃馬褂才是最能彰顯權力的。

一般穿著第一種黃馬褂的人都是為皇帝當差的人,他們在當差的時候穿著黃馬褂,會無形中提高他們無數倍的地位。



即便官職比他們大再多倍的人,都要客客氣氣地聽從他們的要求辦差,這就是一個巨大權力。

除了這第一種黃馬褂之外,其他兩種黃馬褂基本上只具備榮譽的功能。

另外兩種黃馬褂在被授予後,被授予者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隨便亂穿的,平常沒事時,只能當成神靈一般供奉起來,只有一些很重要的典禮舉行,才可以珍而重之地穿上這黃馬褂。


在這種連穿都不能隨便亂穿的情況下,大家覺得第二、第三種黃馬褂能具備什麼權力?

至於和珅為何能獲得如此之多的黃馬褂,其實原因簡單到了極點,那就是他深受乾隆皇帝寵愛。

和珅這個人非常會辦事,常常把各種使乾隆皇帝煩惱的事辦得讓乾隆皇帝心花怒放,在乾隆皇帝開心的情況下,自然就賞賜了他很多黃馬褂。

現實歷史中的和珅與電視劇中那個滑稽、可笑的和珅有著巨大差別,他是個有真材實料的人。

雖然他的真材實料並沒有用在江山社稷中,但是卻給乾隆皇帝帶來了很多幫助,因此為了表彰和珅對自己的幫助,乾隆才給他賞賜了那麼多黃馬褂。

所以說清朝時期的黃馬褂並沒有太多特權,三種黃馬褂中,只有少數一種黃馬褂才有特權,其他兩種更多時候只象徵著榮譽。


孤客生


縱橫小時候很喜歡一部叫做《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曾看了許多遍,時隔多年電視劇的劇情我只記得個大概,但是有一個片段卻記得非常清楚。

那段講的是神醫喜來樂為太后老佛爺瞧好了頑疾,老佛爺賞了喜來樂一件黃馬褂,喜來樂回家就把黃馬褂小心翼翼的裝好供了起來。喜來樂的小徒弟來福覺得新奇,揹著師傅師孃將黃馬褂偷了出來,將黃馬褂穿在了外衣裡面。

他在上街採買時偶然發現商販們看見他穿著黃馬褂不但不要貨錢,還主動多送。嚐到了甜頭的來福日日穿著黃馬褂上街,喜歡什麼買什麼,付錢的時候亮出黃馬褂就會享受免單待遇,屢試不爽。直到喜來樂發現黃馬褂被掉包了,抓到來福這個小賊,將其暴打一頓沒收了黃馬褂,來福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才結束了。

在清朝賜穿黃馬褂是件無上榮耀的恩典,好處絕不僅僅是能蹭吃蹭喝那麼簡單,賜穿黃馬褂到底有多麼牛氣,且聽縱橫娓娓道來。

黃馬褂也是清朝官服的一種,在皇帝身邊當差的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御前侍衛都身著黃馬褂。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在清朝明黃色是皇帝皇后的專屬用色,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御前當差的侍衛穿著的黃馬褂是最貼近皇帝服飾顏色的,由此可見只有皇帝身邊的近侍才能有此特權。

皇帝近侍的制服黃馬褂也叫行職褂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崗位、履行工作職責時穿的工作服。一般都是皇帝出行時,內大臣、御前侍衛等隨行人員必須穿著的黃馬褂,這種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就是簡單的黃色褂子,用以彰顯皇家聲威。在離崗期間或者不在皇帝跟前伺候時是不能穿。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之前縱橫寫過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的高級官員象徵,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遊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徵,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於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徵,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聖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連皇帝都能代表,穿著黃馬褂去吃飯,誰還敢收錢啊?

不過在嘉慶及其之前並未有可考史料記載過這種恩賞方式,而是多見於咸豐以後,這種賞賜很可能是在清朝晚期才出現的,所以題目中和珅有20多件黃馬褂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天平天國崛起後,“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了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據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得到了一件黃馬褂。再後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史論縱橫


清朝的黃馬褂有兩種,一種是官服,一種是賞賜給有功的大臣,以示榮譽,但是沒有什麼實際的特權。

在清朝,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侍衛什長等官員都是穿黃馬褂的。據記載:

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這種情況下,黃馬褂是作為一種官服存在,是天子近侍特有的官服。這種黃馬褂,一旦不再擔任相應的職任,就不能再穿了。而且這種黃馬褂使用的是黑釦子,和賞賜的黃馬褂以示區別。

而賞穿黃馬褂則不同,是作為一種榮譽,給予有功的大臣穿著,和職務無關,當然也不是隨便穿著的,根據黃馬褂的不同,在特定的時間或者特定場所才可以穿著。

比如清朝皇帝每年會到木蘭行圍,也就是打獵,在行圍中打到鹿的,還有在行圍時的射箭比賽中表現優異的一定品階官員,就可以賞穿黃馬褂,不過這種黃馬褂只侷限在行圍時穿。

還有一種黃馬褂是賞給有功的大臣,這種也不是隨便穿的,平時都是供奉在家裡,只有舉行大典或比較重要的日子才可以穿著。所以和珅有多件黃馬褂也就不奇怪了,他深得乾隆的寵信,得到多次賞賜也是很正常的事。

就黃馬褂本身來說,主要是榮譽,沒有任何特權,但是能穿黃馬褂的人不是天子身邊的近臣,就是立功的大臣,都不是一般人能得罪的起的人,所以是穿的人有特權,不是黃馬褂帶來的。


不沉的經遠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屬顏色,所以那時的黃色是高貴與權力的象徵。到了清朝時期皇帝經常賞賜“黃馬褂”給重臣、權臣也是為了表彰和突顯那些大臣的功德並無特權。

在清朝能穿黃馬褂的有以下兩種人:

第一種人:皇家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皇帝及皇帝身邊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親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為了突顯是皇帝的侍衛,所以要用黃馬褂為官服表示其與眾不同。

第二種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人。他們在某一方面對皇家對百姓都有巨大貢獻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各種證書與驗證。不同的在於這是皇帝通過聖旨親自頒發的。

比如:權臣和珅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並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

有一點很重要: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結語:“黃馬褂”在古代並沒有什麼特權,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大話歷史君


黃馬褂是清朝僅有的一種官服,它並沒有什麼特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穿上黃馬褂我就不認識你啦,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絕不是,說白了黃馬褂,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知道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寓意皇權至高無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黃色龍袍的傳統應該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這之前龍袍的顏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時期,黃色龍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專用顏色。官員和普通百姓是不許穿黃色服飾的,黃色也就徹底成了封建皇權地位的象徵。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鬆款式設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後來的“黃馬褂”。

黃馬褂的顏色呢,也分“明黃”胡“淡黃”兩種顏色。皇皇室成員穿的自然是比較鮮明的顏色明黃色,大臣侍衛們則是淡黃色的那種。除了顏色有差距之後外,黃馬褂的扣子顏色也是不一樣的。黃馬褂只有御前侍衛和一些權高的大臣們,以及護衛軍的統領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除了這些制定的人員可以穿黃馬褂之外,另外皇帝還會賞賜給一些立過汗馬功勞的武將大臣們黃馬褂,這些人在重要場合也是可以穿黃馬褂帝。



黃馬褂這種清朝獨有的官府,除了可以顯示身份的不同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至於權臣大貪官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寵信,在清代我們說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權臣們就會得到皇帝賜給的黃馬褂,所以作為乾隆的愛臣和珅自然也就擁有了很多件黃馬褂。更何況和珅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顧這個老臣啦。


不過穿上黃馬褂雖然很神氣,但是也僅限於陪同皇帝出城打獵,或者參加朝廷的各種重大盛典儀式上才可以穿,平時在家中和宮裡是絕不允許穿的。如果那個敢穿,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會被定罪或者臨時處死的。

所以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是也不是隨便亂穿的。


任馳贏天下


(1)黃馬褂是清朝獨有的。

(2)黃馬褂沒有什麼特權,代表的是一種身份或者榮耀。

(3)黃馬褂的具體細節。

可見黃馬褂的穿著還是比較複雜的,主要是這四種(詳細說明見上圖)。

要說這黃馬褂有什麼特權?

首先,作為官服穿的黃馬褂和皇帝狩獵時候的黃馬褂,基本上並沒有什麼特權,僅僅代表一種職位或者榮耀而已。

其次,作為軍功賞賜的黃馬褂或者為皇家辦事而皇帝賞的黃馬褂,也並沒有什麼特權,還是代表一種光榮而已。

最後,作為皇家特使的黃馬褂,有時候能有一些權力,因為這是代表皇家的。不過說到底,它還是一種榮耀。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這裡大體普及一下有關“黃馬褂”的知識。

“馬褂”是清朝獨有的服飾,女真人善騎射,所以上衣短,袖口窄的馬褂就成了他們獨有的民族服飾,滿清一統天下後,實行剃髮易服政策,“馬褂”也就隨之流行開來,成了大眾服飾。


而“黃馬褂”則是清朝的一種官服或者是榮譽服飾,官服是針對“內大臣”和“御前侍衛”而言的,這些在宮裡任職的人必須穿黃馬褂,以顯示皇室尊嚴,很多清宮劇裡都有所體現,身穿黃馬褂,腰間佩刀的大內侍衛,不過如果是離皇帝近了是不準佩刀的。但和皇帝所穿黃馬褂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他們穿的黃馬褂是黑色釦子,而且卸職後必需歸還黃馬褂,所以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

而作為一種榮譽,賞賜黃馬褂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打獵校射時所賜,清朝皇室在河北承德有一個圍場叫木蘭圍場,每年秋天皇帝都會舉行圍獵,凡在圍獵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都會被賞賜黃馬褂,所以如果騎射技術非常好的人是很容易得到很多件黃馬褂的,但這種情況下得到的黃馬褂只能在每年與皇帝的圍獵中穿著,平常不能穿,甚至還得供起來!



所以這一種情況也不是最常見的那種黃馬褂,那麼最常見的就是另外一種賞賜給任何有功於社稷的大臣,這才是真正的“賞穿黃馬褂”,而不僅僅是隻能看不能穿。

這種御賜黃馬褂主要獎賞有功的高級官員,很少有低級官員或普通百姓能獲得的,畢竟他們能見到皇帝的機會本來就少,還要有大功更是不可能。凡是得到黃馬褂的高級官員,他們在任何認為莊重的時刻都可以穿。所以這種情況下得到的黃馬褂是有很大自主權的,你覺得什麼時候該穿就可以穿!

黃馬褂雖然作為一種榮譽象徵,但比賞戴花翎還差一點,整個清朝賞戴三眼花翎的不過七位大臣,賞戴雙眼花翎的不過二十幾人,而賞穿黃馬褂的人就太多了,還可以重複賞賜,和珅就有20多件。


而穿黃馬褂其實也沒什麼實質性的特權,無非就是別人看見了都要畢恭畢敬,這些也都是禮儀上的特權罷了。就像《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被雍正發配去守城門,他穿著黃馬褂雖然沒人敢來刁難他,但他還是得守城門,別人也不會天天來伺候他。

所以賞穿黃馬褂並不是什麼特別突出的榮譽,而且看見穿黃馬褂的也可以不必下跪,就類似於今天的榮譽勳章一樣,到了清末,黃馬褂更是快爛大街了,價值體現也就低了一大截。


鹹魚閒聊


被神化的“黃馬褂”,真正的特權絕不是一件衣裳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的本身問題,黃馬褂只存在於清代,中國古代其他朝代並沒有以黃馬褂命名的衣服。

估計是現在清宮劇看多了,很多草民都以為黃馬褂是神一般的存在,能夠弄上一件,恨不得能保全家幾輩子平安。其實,在清代,黃馬褂僅僅是榮譽的象徵,並沒有因此而都得到什麼特權。黃馬褂之所以特殊,就在於它是黃色的。大家都知道,天朝自古黃色屬於皇室的專用顏色,其他人要是冒用了,那就可以直接抓進大牢了。所以黃色非常特殊尊貴,一般人是不能使用的。

在清代,出了皇帝專用黃色外,還有貼身侍衛和太監可以穿用黃色馬褂。這些人穿黃馬褂只是作為工作服穿戴以顯示皇室威儀。當然,為了與皇室區分侍衛們的黃馬褂用的是黑色釦子。

對於功勳卓著的大臣官吏,皇上也會經常賞賜他們一件黃馬褂,功勞的次數多,自然被賞賜黃馬褂的件數就越多。和珅整日陪在乾隆左右,深得乾隆歡喜,被賞20多件黃馬褂也是正常的。

其實,就是賞黃馬褂也分兩種檔次,一種是賞賜黃馬褂,只能供奉在家裡,決不能穿戴身上;還有就是賞穿黃馬褂,這就厲害了,像是和珅就被賞穿過,當然,即使是被賞穿,也不能每日穿著嘚瑟,一般也是在重大節日才傳出來顯擺顯擺。

當然,也不能怪民間傳說黃馬褂有特權,能得到黃馬褂賞賜的人基本上都是朝廷中高級官員,這些人本身就是有著一般百姓不可企及的特權,但那絕不是黃馬褂帶來的。

如同當今,奧迪轎子是官府專用,坐轎子的本來就有特權,並不是因為奧迪才有的,就是這個邏輯。不信,您也可以買一輛奧迪轎子,估計沒那個車牌,您啥也撈不著。


重舟難過千重山


一 ,據史料記載 ,皇上的貼身侍衛經常穿黃馬褂 ,他們彰顯了皇族的威嚴 尊嚴。在他們身上 就相當於工裝 ,沒有什麼特殊的 作用 ,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黃馬褂 ,名字叫行職黃馬褂 。



二 最寶貴的黃馬褂 ,就是皇帝派遣大臣 有外交使命 時賜的黃馬褂 ,勉勵他們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 ,這種黃馬褂叫做 特使黃馬褂 。

三 皇帝賜給武將的黃馬褂 ,必須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 浴血殺敵立下戰功的人 ,得來非常艱難 ,當時 是作為獎勵用的 ,相當於現在的勳章 和元帥的制服差不多 ,這種黃馬褂在當時叫做 武功黃馬褂 。



四 當時皇帝賜給和申20多件黃馬褂 ,由此可見 皇帝是多麼寵信和申,其實黃馬褂沒有多大的特權 ,很多人看見黃馬褂就得立即下跪,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它只是一種身份榮譽的象徵 ,皇帝當時 賞賜的 黃馬褂 也是有不同的 ,賞穿的黃馬褂 ,是不可以穿 ,只能放在家中 ,如果隨便穿出去 就是大逆不道的罪。另一種是賞賜的黃馬褂 ,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朝廷重臣 ,皇上是准許穿在身上的 。


社會動力


被皇帝賞賜的黃馬褂沒有任何的特權,說白了就是個榮譽,就好像獎狀一樣,就是個嘉獎,表示你很會做事,很受領導的喜歡,僅此而已。

事實上清朝皇帝給大臣賜黃馬褂的傳統,一直是到了清末才出現,尤其是慈禧掌權時期非常流行。在清朝早期,黃馬褂就一個作用,就是打獵時候穿的衣服。從清廷當時的一些畫作從就能看到這個情況。比如下面這幅康熙南巡圖,中間的康熙穿著青色馬褂,旁邊的侍衛們都是穿黃馬褂。

因為馬褂比較短,袖子也短,穿起來活動很方便,所以皇帝出去打獵的時候都會穿著馬褂,但是皇帝本人一般都是穿著青色的馬褂,而身邊的侍衛們都是穿著黃色的馬褂。而能護衛在皇帝身邊的,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侍衛,所以能穿黃馬褂的,一般都被當做皇帝的“自己人”。

為什麼和珅有那麼多黃馬褂?因為和珅本來就是御前侍衛出身,穿個黃馬褂並不稀奇。而且他真的是乾隆身邊最貼心的臣子,自己人中的自己人,沒人比他更受寵了。乾隆不管去哪都帶著和珅,出去打獵自然也是跟著身邊最近的。

一直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才出現御賜黃馬褂的情況,當時一般是立了軍功的人除了加官進爵、賞賜金銀外,偶爾還會賞賜一件黃馬褂,意思就是你很不錯,從此以後你就是皇帝的親信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時候的賜黃馬褂並不會真的賜,而是賜給你穿黃馬褂的資格,真正的黃馬褂還得你自己去花錢找人做。

一直到了清末的時候,賜黃馬褂的情況才越來越多,一發不可收拾,也不用你自己做了,直接給你發一件。尤其是慈禧,被她發出去的黃馬褂不計其數,是最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