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发生在诸葛诞叛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钟会,司马昭、朱据和孙綝。原文如下: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钟会曰:“今诸葛诞虽败,寿春城中粮草尚多,更有吴兵屯安丰以为掎角之势;今吾兵四面攻围,彼缓则坚守,急则死战;吴兵或乘势夹攻:吾军无益。不如三面攻之,留南门大路,容贼自走;走而击之,可全胜也。吴兵远来,粮必不继;我引轻骑抄在其后,可不战而自破矣。”昭抚会背曰:“君真吾之子房也!”遂令王基撤退南门之兵。却说吴兵屯于安丰,孙綝唤朱异责之曰:“量一寿春城不能救,安可并吞中原?如再不胜必斩!”朱异乃回本寨商议。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于诠曰:“今寿春南门不围,某愿领一军从南门入去,助诸葛诞守城。将军与魏兵挑战,我却从城中杀出:两路夹攻,魏兵可破矣。”异然其言。于是全怿、全端、文钦等,皆愿入城。遂同于诠引兵一万,从南门而入城……(司马昭)乃召王基、陈骞分付曰:“汝可引五千兵截断朱异来路,从背后击之。”二人领命而去。朱异正引兵来,忽背后喊声大震:左有王基,右有陈骞,两路军杀来。吴兵大败。朱异回见孙綝,綝大怒曰:“累败之将,要汝何用!”叱武士推出斩之。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叛乱,被司马昭围困在寿春城中,东吴权臣孙綝率七万之众前来支援。司马昭接受钟会的建议,故意放弃对寿春南门的围困,暗中部署钟会率部埋伏,诱使吴军中计。东吴将领朱异果然上当,在进入寿春南门时遭到魏军重创,损失惨重,只得退回东吴大本营。孙綝大怒,将朱异推出斩首,东吴的支援也因此宣告结束。没过多久,寿春城告破,诸葛诞死于非命。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钟会口中的“掎角之势”, 意为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牵制敌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的“皆侯景叛戾,虚相陷诱,指成提挈之举,终无掎角之势。”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诸葛诞叛乱及朱异被杀,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诸葛诞传》载:“二年五月,征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大将军屯丘头。使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又使监军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简锐卒为游军,备外寇。钦等数出犯围,逆击走之。吴将朱异再以大众来迎诞等,渡黎浆水,泰等逆与战,每摧其锋。孙綝以异战不进,怒而杀之。”《三国志·三嗣主传》亦称:“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在这场总兵力合计超过五十万的决战中,在魏国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钟会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三国志·钟会传》载:“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钟会也因此受到司马昭的器重,从此在曹魏帝国平步青云。


钟会一战成名,东吴损失惨重,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至于前来援救诸葛诞的东吴,不仅在这场战争中伤亡巨大,同时还损失了一位战绩卓著的将领——朱异。据《三国志·朱桓传》载,朱异是东吴名将朱桓之子,早年已经名扬江东,被孙权所器重,并成为东吴中期的重要将领。在此次诸葛诞之乱中,朱异奉命率部解救被围的诸葛诞,但却因为战事不利被权臣孙綝所杀。对于朱异之死,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朱桓传》中用了一个关键词:“枉害。”朱异的死,不仅令东吴痛失一员名将,不久后也引发了东吴政坛的一场巨大混乱,令东吴帝国更加衰落。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